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6篇
林业   3篇
农学   39篇
基础科学   24篇
  14篇
综合类   164篇
农作物   10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9篇
  1987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特拉华州欧州麦茎蜂的生物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3.
在采用不同药剂对麦穗夜蛾幼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病虫净、敌杀死两种药剂的防效最佳,幼虫减退率分别为95.12%和93.46%;后期麦粒被害率分别降低了91.77%和92.29%;两个处理区最终保产率分别为7.44%和6.93%。  相似文献   
4.
5.
麦类抗穗发芽品种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甘肃河西及沿黄灌区水资源严重不足,大力推广灌区农田节水技术十分必要。甘肃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联合有关生产企业,研制开发了2BLGF-13行垄作沟灌分层施肥麦类播种机。该机具是根据灌区春小麦、啤酒大麦等作物垄作沟灌节水技术的大量推广应用,结合农艺要求而研制开发的新型机具,一次作业可完成开沟、起垄、整形、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多道工序,减少了田间作业工序,提高了起垄和播种质量,提高了作业效率,有效解决了麦类垄作沟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大麦条纹病菌-麦类核菌(Pyrenophora graminea)在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不同地理位置的遗传差异性,并鉴定大麦亲本品种对其抗性,运用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技术,对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麦类实验室保存的20个采自河西不同地区的大麦条纹病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夹心法"对30种大麦亲本材料进行抗性评价。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GS)为0.7166时可将20个麦类核菌(P.graminea)菌株划分为4类,菌株XTB和JT聚为一类,且这2个菌株的地理位置相隔较远,菌株YC和HYH各自单独为一类,剩余16个菌株聚为一类;20个供试菌株中,菌株QQ和SW、菌株HZ和QWC的遗传相似系数(Genetic Similarity,GS)均为0.936 5,遗传相似性最高,遗传距离值分别为0.052 3和0.045 5。菌株YC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小,为0.624 1,与其他菌株间的遗传距离范围是0.372 2~0.633 0,得出不同地理来源的麦类核菌菌株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性;在供试菌株中,菌株CJZ和SW的地理位置接近,遗传距离小,而菌株SW和QWC,HZZ和SW,SSB和HZ之间的地理位置均相隔较远,但两两之间的遗传距离值均较小,得出菌株间地理位置的远近差异与遗传距离的大小无显著相关性。抗性鉴定结果显示,30份供试的大麦亲本品种对菌株QWC的抗病性差异较大,鉴定出6份高感大麦条纹病品种,19份感病品种,5份抗病品种,其中‘Isotta’的抗性最差,‘甘啤6号’抗性最好。综上所述,引起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大麦条纹病的病原菌群体存在较高遗传差异性,且其亲缘关系的远近与地理差异无明显相关性;鉴定大麦亲本抗性,得到抗感大麦品种组合‘甘啤6号’和‘Isotta’。  相似文献   
8.
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 BYDVs)隶属于黄症病毒科(Luteovirdae)黄症病毒属(Luteovirus),由该病毒引起的小麦黄矮病最早在美国发生并报道,此后在国外其他地域也曾有过发生报道。在我国,小麦黄矮病最早于 1960 年在陕西、甘肃发生并报道,近年来,在我国其他地区也有发生,该病害被称为麦类作物上的“癌症”,对麦类作物生产影响较大,为害严重时,造成麦类作物产量大幅降低。BYDV 株系的划分依据为其传毒介体蚜虫的传播专化性,即一个病毒株系只能由一种或两种蚜虫进行传播,根据 ICTV 国际病毒委员会分类系统报道,目前国际上确定的该病毒株系有 BYDV-MAV、BYDV-PAV、BYDV-RMV、BYDV-SGV 等,我国鉴定有 BYDV-PAV、BYDV-GPV、BYDV-GAV、BYDV-RMV 4 个株系,GAV 为我国流行株系。主要从 BYDV 的为害症状、株系分化、传播介体、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病害防治方面进行相关综述,着重介绍 BYDV-GAV 株系的抗性鉴定、抗性基因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病害的抗病育种和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苏北麦田野燕麦与麦类作物生存竞争现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苏北麦田野燕麦(AveuafatnaL.)与麦类作物生存竞争现象的观察结果表明,混生在一起的麦类作物与野燕麦,在初始群体基本相同的公平竞争条件下,麦类作物的生存竞争能力超过野燕麦,两者的生存有竞争现象自分蘖开始时已出现;随着生育进程的推移日趋尖锐,至拔节抽穗期达到高峰,麦类作物的相对竞争力在出苗分蘖期是野燕麦的1~2倍,返青拔期是野燕麦2~3倍,至抽穗成熟期达到3~4倍。作者还发现,麦类作物在种  相似文献   
10.
《江苏农业学报》2004,20(4):F003-F003
该项目组依据细胞与分子遗传学的基本理论,探究小麦优质、高产、抗病等重要性状相关基因的分子定位和遗传机制;采用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并结合常规育种方法,建立高效聚合育种技术平台,创造新种质,培育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