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20篇
综合类   144篇
农作物   93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陶德臣 《茶报》2004,(1):39-40
陆羽对唐代茶文化作出了突出贡献,但绝不是说唐代茶文化的创造者只有陆羽一人,更不是说唐代茶文化仅表现在《茶经》一书上。唐代茶文化是无数普通人和许许多多各阶层人共同创造的,它的表现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  相似文献   
2.
诗词二首     
紫笋茶在唐代被列为第二贡茶,是由茶圣陆羽在产地亲自栽种考察,经品尝后,确认此茶芳香甘醇、味浓,品质冠于其它荼,遂推荐给皇上。于是,从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起,紫笋茶被正式列为贡荼。自此,唐、宋、元、明四朝皇室都将紫笋茶列为贡茶。历史记载有据可考的从公元770年至1620年止,连续进贡达850年。  相似文献   
3.
大茶  弘喻 《农业考古》2015,(2):127-131
本文以中华传统民俗文化为依托,从"阴阳五行"的角度对陆羽自身、平生行状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陆羽提供新的视点。  相似文献   
4.
陆羽的卒地,学界说法不一,有"湖州说"、"两地说"、"竟陵说"。由《通论》和《通载》之"隐士陆羽卒"之记,知陆羽卒前的生活状态为隐士,由《舆地纪胜》之记、赵璘《因话录》与周愿《三感说》相互印证,陆羽晚年回竟陵隐居西塔寺,笃信佛教,又据"周愿《三感说》及清《一统志》"所载,陆羽卒于竟陵,葬覆釜洲,并建有塔。  相似文献   
5.
唐人陆羽所著的《茶经》,不仅是我国第一部茶学巨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完整而系统阐述茶的种植、生产以及茶事活动的百科全书。《茶经》不仅从茶叶分类、采制评鉴、煎茶方法、品茶方式等专业性角度对茶叶进行了阐述,同时也从茶的使用价值层面上升到艺术和美学范畴,从美学角度论述了茶事活动中的各种审美情趣,揭示了茶与美之间的诸多关系,对后人饮茶具有很强的示范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孙松祥 《茶叶》2007,33(1):56-57
近读"茶叶"2006年一期凯亚先生题为关于"茶之为用……为饮……"的种种误解"写在拜读张天福教授函示之后"一文,思绪万千.凯亚先生写道:"上述函示拜读后,不由我思虑良久,心情怪不平静的.试想,虽然九十六岁高龄的张天福教授,迄今依然心系我国茶坛.既如陆羽茶经中某个段落的注释之事,何须他老人家那般烦心费神呢?然后他却又是电话,又是写信.其言传身教之风范,确乎不能不叫我感动无已唉……"[1].字里行间,处处流露着凯亚先生发自内心深处对张天福茶界前辈的尊崇.同样也触动我心灵神经.  相似文献   
7.
林更生 《福建茶叶》2010,32(11):50-50
<正>唐·陆羽《茶经·一之源》载:"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精行俭德"这个词,《辞海》和《现伐汉语词典》均没有这个词。"俭德"倒常见,宋·晁说之在《长句饷新茶》中也写到"俭德":"信美江山非我家,兴亡忍问后庭花。明时不见来求女,俭德唯闻罢供茶。"所谓"精行俭德"之人,也就是指那些追求"至道"的贤德之士。"精行"是指行事而言,茶  相似文献   
8.
9.
林更生 《福建茶叶》2013,35(2):51-52
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论煮茶方法时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荈赋》所谓:水则岷方注,挹彼清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煮茶用的水,以山水最好,江水次之,井水最差。(《荈赋》所说的水,就要饮用像岷地流注下来的那样的清流。)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接着又说:"其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