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林业   3篇
  3篇
综合类   27篇
畜牧兽医   49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光照周期对诱导热带家蚕和野蚕卵滞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野蚕黑卵蜂的功能反应和干扰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
为蚕蛹的多元化利用提供参考,分析比较含野蚕长期蛹血缘和家蚕蛹中的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水解氨基酸组成及含量、脂肪含量、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以家蚕蛹的较高,脂肪含量以含野蚕长期蛹血缘的蚕蛹较高;2类蚕蛹的氨基酸组成相同、含量相近,EAA/TAA值分别为38.22%和39.22%,较接近FAO/WHO推荐的理想氨基酸模式,7种必需氨基酸评分均高于80分,蚕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72.20%和76.26%,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大于29.53%,以油酸为主,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大于42.67%,以亚麻酸和亚油酸为主,饱和脂肪酸含量大于23.67%,以棕榈酸为主。  相似文献   
5.
6.
<正> 利用性信息素进行害虫的发生期预测,是当今较先进的测报方法。作者在1991年利用桑螟、野蚕的活“处女”蛾进行诱蛾测报试验,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一、试验方法 1.试验场地与诱盆设置:选择一块30亩面积的连片桑园,每10亩地放一只性诱  相似文献   
7.
家蚕和野蚕的细胞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兵  沈卫德 《中国蚕业》2002,23(4):67-69
从Grace(1962)首次建立天蚕蛾(Antheraea eucalypti)的4个细胞系以来,昆虫组织培养技术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离体培养的细胞为研究昆虫病原物、病原物的增殖,以及利用这些病原物作为杀虫剂提供了理想的体系.特别是近年来,人们已意识到化学农药作为杀虫剂对人类产生的有害影响;昆虫对农药的抗性渐增,使农药的发展与更新难以与之抗衡.因此,人们试图利用生物杀虫剂取而代之.其中利用昆虫病毒防治虫害是生物防治中的重要方面之一.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以天蚕为母本,以美洲野蚕为父本的远缘杂交后代的形态特征、部分生物学性状.研究结果,远缘杂交后代的形态特征似天蚕,交配性能、产卵性能、茧丝工艺性状等好于天蚕.并在远缘杂交后代中选留了以卵滞育的二化性材料,证明了创造新的野蚕育种材料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野蚕黑卵蜂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扫描电镜观察表明:野蚕黑卵蜂Telenomus theophilae Wu et Chen触角上存在着9种感觉器。其中锥形感器、毛形感器Ⅰ型、具沟端弯感器、多侧孔感器、栓锥感器和钟形感器雌雄均有,仅数量和分布存在差异;毛形感器Ⅱ型和端孔坛形感器只在雌蜂触角上存在,而端突柱形感器则为雄蜂所特有。感器种类、数量和分布在性别间的差异,为研究该蜂寻找生境和寄生行为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野蚕混合饲料及人工饲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