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林业   15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8月6日,陕西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秘书长常秀云、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开峰、陕西省林业勘察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宋晓明专家组一行在宁陕县副县长刘云、县林业局长张守诚等人的陪同下,深入汤坪镇栗扎、城关镇寨沟,对两地与朱鹮生存有关的森林植被、湿地面积、水生物数量、人口数量、居住环境等自然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为建朱鹮过渡饲养设施进行选址。经过专家们认真研究, 充分讨论,广泛征求意见,最后确定城关镇寨沟组为朱鹮野化放飞过渡饲养设施建设地。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追赶训练对鱼类野化能力的影响,以倒刺鲃(Spinibarbus denticulatus)幼鱼为试验对象,采用鳜鱼塑料模型进行每天2次、每次5 min的追赶训练,研究了追赶训练7和15 d对倒刺鲃躲避模拟捕食者的逃逸时间、临界游泳速度(Ucrit)、摄食比率、特定生长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追赶训练7和15 d后倒刺鲃躲避模拟捕食者的逃逸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摄食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追赶训练7 d后的Ucrit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追赶训练15 d后的Ucri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追赶训练15 d后的特定生长率相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采用该方法训练15 d后能提高倒刺鲃幼鱼的反捕食能力和游泳能力等与野外生存相关的行为能力,同时并不降低幼鱼的生长。追赶训练15 d的野化效果优于7 d。  相似文献   
3.
大熊猫野化培训圈森林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应用植物群落学理论分析了卧龙大熊猫野化培训圈的植物种类组成、区系地理成分、优势树种以及生活型谱等特征。结果表明:大熊猫野化培训圈主要为野核桃、红肤杨、华西枫杨、连香树、扇叶槭、五裂槭、大翅色木槭、长序稠李、槐树等树种组成的落叶阔叶林。栖息地群落中分布的常见种子植物有71种,分属39科,58属,其中裸子植物3种,双子叶植物63种,单子叶植物5种;且以槭树科、杜鹃花科、忍冬科、蔷薇科、竹亚科、虎耳草科、菊科、百合科、禾本科等科植物构成优势组分。占组成植物总数的40.8%以上。从植物地理成分分析来看,无论是科分布型,还是属分布型,大熊猫栖息地植物都以温带分布类型为主,分别占57.5%和46.55%。植物群落生活型谱中以高位茅植物占优势,达56.34%,反映出大熊猫野化培训圈的植物群落具有温带落叶阔叶林特点,这与卧龙大熊猫栖息地的植物群落的生态特征相似。根据植物群落分类原则,将野化培训圈的植物群落共划分为连香树-拐棍竹-黑鳞耳蕨群落、野核桃-短锥玉山竹群落、野核桃-拐棍竹-艾蒿群落和野核桃-薄叶鼠李-小鳞苔草群落等4个类型。  相似文献   
4.
选择人工繁育已实现规模化的澜沧江中上游土著鱼光唇裂腹鱼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野化及放流技术研究,探索光唇裂腹鱼人工繁殖鱼苗野化及增殖放流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停食野化组放流前10 d减少喂食且放流前5 d停食效果最佳;流水野化组放流前10 d加大流水野化效果最佳;放流规格组以全长3~8 cm时效果最佳;放流方式组以平衡水温放流方式效果最佳。试验结果可为提高澜沧江野生土著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的鱼苗成活率和增殖放流效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野化茶为研究对象,借鉴心理物理学派的SBE法对茶叶质量的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叶底5项因子进行市场评价研究,构建野化茶产品评价体系,依据评分优势配置模式,为野化茶市场评价及营销策略提供参考.通过研究,得出野化茶外形因子是影响最大的质量因子;市场认可度高及SBE法能有效减少个体之间的差异影响等结论.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林业部门透露,为缓解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类之一朱鹮野生种群的状况,陕西省实施的野化放飞试验已经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原洪 《野生动物》2002,23(6):38-40
普氏野马是世界濒临绝灭的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入附录一物种。野马原属森林动物,分布在喜马拉雅山、阿尔金山的密林中,由于地质和自然生境变迁的原因,野马逐渐演变为草原荒漠、半荒漠动物,栖息于平原、丘陵、戈壁和沙漠中水草丰茂的地区。大约在中古时期就生存在准噶尔盆地,西  相似文献   
8.
鄱阳湖草肥鱼鲜,气候宜人。初冬时节,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越冬候鸟飞抵这里,栖息繁衍,让这里成为候鸟天堂。不只是候鸟,依赖湖区生活的还有麋鹿。2018年,47头圈养及半散养的麋鹿在鄱阳湖湿地被野化放生,目前成功繁衍的幼崽数量约10头。它们蹚过河流、草地,自由地生活在这片乐土上。  相似文献   
9.
城市滨水地带由于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野境植物设计方面比其他地区拥有更佳的体验感和更强的可塑性。为营建具有地域特色、低维护、低消耗的滨水绿地景观提供基础材料,对福州滨水绿地的野境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其种类组成特点。结果表明,福州城市滨水地带调研区野境草本植物31科62属66种,以禾本科和菊科为主,多年生植物均比1、2年生的比例高,乡土植物占优势。对滨水地带野境植物群落特征进行总结,发现可达性低的地区植被群落结构趋于多层而复杂,其中天胡荽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Lam.、再力花Thalia dealbata Fraser等重要值较大;基于此整理分析出具有观赏性的植物如金鸡菊Coreopsis basalis(A.Dietr.)S.F.Blake、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Cav.)Trin.ex Steud等,最后提出通过筛选保留、植被管理等方式促进野境植物自然再生能力,发挥野境植物在修复城市滨水空间灰色地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今年1月,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正式批复,同意德清县筹建浙江省内首家大鲵野化驯养保护中心,计划在10年时间内,累计放流大鲵6000多尾,在全省率先建立大鲵自然繁殖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