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5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阔盘吸虫(E.pancreaticum)分类中属于双腔科(Dicrocoeliidea)阔盘属(Eurytrema),成虫寄生于牛、羊、猪、人等终末宿主的胰管中,偶见于胆管和十二指肠,主要导致宿主胰腺炎症、结缔组织增生和机能紊乱,严重时可致死亡.  相似文献   
2.
观察40只皖西白鹅胰的分叶,胰管的位置和入场形式的结果表明,皖西白鹅的胰分三叶:北侧胰叶,腹侧胰叶和脾胰叶。胰管有三条:背侧胰管和腹侧胰管分别自背侧胰叶和腹侧胰叶的头端发出,以左右并列,背前腹后,腹前背后和左右向有间距四种形式入肠。腹侧胰叶近尾端还发出一条细小的胰管进入十二指肠升袢。  相似文献   
3.
华枝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在我国的分布范围甚广,在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分类上属于第一类病原。主要感染人、猫、犬、猪及鼠类,在肝、胆管内寄生可引起肝组织严重损害。该虫亦可在胰管内发现,但甚为罕见,我们在对150只购自安徽和县姥桥个体饲养户的大鼠胰脏组织切片观察中,在1只的胰管内发现有华枝睾吸虫成虫的断面。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用大体解剖学方法,观察了39只红头潜鸭(Aythya ferina)胰叶和胰管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红头潜鸭的胰叶位于十二指肠袢内,可分为背侧胰叶、腹侧胰叶和脾胰叶。从背侧胰叶的头端和尾端分别发出背侧胰管和第一胰管,自腹侧胰叶的头端发出腹侧胰管。背侧胰管和腹侧胰管多以左、右向并列进入十二指肠,背、腹侧胰管穿过肠壁后汇合,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粘膜面大乳头的顶端。绝大多数个体,第一胰管在十二肠升袢近升、降袢折转处入肠,开口于十二指肠粘膜面的小乳头。  相似文献   
5.
在1999年和2000两年问,意大利共发生了413次H7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暴发:其中一次是在散养家禽中暴发的,经过诊断,其特征是引起鸭和鹅的死亡以及神经症状,将死亡的鹅和番鸭送到实验室进行了细菌学,病毒学,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常规细菌学试验结果为阴性,但从鹅体内分离到了H7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可以发现鹅和鸭的胰管都有损伤.对鹅的胰腺进行免疫组化检查,结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用大体解剖学方法,观察了39只红头潜鸭胰叶和胰管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红头潜鸭的胰叶位于十二指肠袢内,可分为背侧胰叶、腹侧胰叶和脾胰叶。从背侧胰叶的头端和尾端分别发出背侧胰管和第一胰管,自腹侧胰叶的头端发出腹侧胰管。背侧胰管和腹侧胰管多以左、右向并列进入十二指肠,背、腹侧胰管穿过肠壁后汇合,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粘膜面大乳头的顶端。绝大多数个体,第一胰管在十二肠升袢近升、降袢折转处人肠,开口于十  相似文献   
7.
刘丽  谭义 《农技服务》2006,(8):41-41
阔盘吸虫病是由阔盘属的数种吸虫寄生于宿主的胰管中所引起的疾病,亦称胰吸虫病。此外,病原偶可寄生于胆管和十二指肠。本病除发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外,还可感染猪、兔、猴和人等。羊患此病后,表现为下痢、贫血、消瘦和水肿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死亡。(一)临床症状阔盘吸虫大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五例大猫熊胰的大体解剖学观察,本文对胰的外形、分叶、位置关系,胰的门静脉环、主胰管和副胰管均给以系统描述。大猫熊胰的脉管比较复杂,供应胰的动脉有:肝总动脉分出的胃右动脉的胰支或胃十二指肠动脉的胰支;脾动脉的胰支以及肠系膜前动脉的胰支一胰十二指肠后动脉,后者仅分布于胰,可称为胰右叶后动脉。胰的静脉有:胰右叶后静脉,左叶静脉,胃网膜右静脉,胰十二指肠前静脉。  相似文献   
9.
阔盘吸虫病是由阔盘属的数种吸虫寄生于宿主的胰管中所引起的疾病,亦称胰吸虫病.此外,病原偶可寄生于胆管和十二指肠.本病除发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外,还可感染猪、兔、猴和人等.我国东北、西北及南方各省均有本病流行.羊患此病后,可表现下痢、贫血、消瘦和水肿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对胆总管下段微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总管下段微小病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各种检查之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胆总管下段微小病变的诊断中符合率分别为:US检查(56.5%)、MRI+MRCP检查(77.1%)、薄层CT(87.8%)、ERCP检查(87.8%),各种检查均有优缺点。结论:优化联合应用检查方法有助于提高微小病灶的检出率和确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