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91篇
  免费   1062篇
  国内免费   1658篇
林业   1177篇
农学   2602篇
基础科学   435篇
  2077篇
综合类   16093篇
农作物   749篇
水产渔业   2560篇
畜牧兽医   15712篇
园艺   821篇
植物保护   885篇
  2024年   345篇
  2023年   1296篇
  2022年   1602篇
  2021年   1885篇
  2020年   1686篇
  2019年   2225篇
  2018年   753篇
  2017年   1482篇
  2016年   1969篇
  2015年   1614篇
  2014年   1937篇
  2013年   2025篇
  2012年   3073篇
  2011年   2271篇
  2010年   1778篇
  2009年   2171篇
  2008年   2184篇
  2007年   2128篇
  2006年   1832篇
  2005年   1408篇
  2004年   1024篇
  2003年   693篇
  2002年   587篇
  2001年   528篇
  2000年   494篇
  1999年   431篇
  1998年   289篇
  1997年   345篇
  1996年   304篇
  1995年   229篇
  1994年   219篇
  1993年   458篇
  1992年   401篇
  1991年   400篇
  1990年   348篇
  1989年   358篇
  1988年   123篇
  1987年   116篇
  1986年   56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过瘤胃脂肪源对奶牛生产性能及牛奶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用24头泌乳量和分娩期相近的荷斯坦奶牛,按照随机区组法分为3组,每组8头牛,第1组饲喂由全株玉米青贮饲料、苜蓿干草和精补料组成的基础饲粮;第2组和第3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过瘤胃不饱和脂肪和过瘤胃饱和脂肪,添加量均为200 g/d。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与第1组相比,添加不同过瘤胃脂肪源对干物质采食量、泌乳量、乳脂率、乳脂产量、乳蛋白产量和饲料转化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第2组和第3组的乳蛋白率和体细胞数分别显著高于和低于第1组(P0.05)。2)试验前期第3组血清中脂肪酸甘油三酯脂肪酶的活性显著高于第1组和第2组(P0.05),后期第3组血清中脂肪酸甘油三酯脂肪酶的活性显著高于第2组(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期血清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Ⅰ、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前期第2组和第3组血清中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含量均显著高于第1组(P0.05),后期第2组血清胰岛素含量显著高于第1组和第3组(P0.05),后期其他血清激素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4)试验前期添加过瘤胃脂肪显著降低了血清中β-羟丁酸和非酯化脂肪酸含量(P0.05),试验后期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下降(P0.05),其余指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5)添加不同过瘤胃脂肪源能有效减缓体况的下降(P0.05)。6)试验后期第2组牛奶中的C18∶1n9c、C18∶2n6c和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其余组显著增加(P0.05),而总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比第3组显著下降(P0.05),第3组中的C16∶0和总饱和脂肪酸含量比其余组显著增加(P0.05),其余各种脂肪酸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添加过瘤胃脂肪可提高牛奶中乳蛋白率,降低血清中丙二醛含量,改善体况,其中添加过瘤胃不饱和脂肪还能提高牛奶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改善乳品质量。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直链/支链淀粉比例对断奶羔羊瘤胃细菌、瘤胃发酵及其上皮乳头形态特征等的影响,为羔羊饲粮配制提供数据支持。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选取27只体重相近的健康湘东黑山羊断奶羔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9头),分别饲喂直链/支链淀粉比例为0.263、0.611及1.833的试验饲粮。试验期共35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除瘤胃液中性木聚糖酶活性、瘤胃上皮乳头宽度及瘤胃固相内容物栖瘤胃普雷沃氏菌的数量外,瘤胃液其他酶活性、瘤胃上皮乳头高度与表面积、瘤胃发酵特性及瘤胃内容物细菌组成不受饲粮直链/支链淀粉比例的影响(P0.05)。当饲粮直链/支链淀粉比例提高至1.833时可显著提高断奶羔羊瘤胃液中性木聚糖酶活性(P=0.009)及瘤胃上皮乳头宽度(P=0.010),显著降低瘤胃固相内容物栖瘤胃普雷沃氏菌的数量(P=0.010)。结果提示,适当提高饲粮直链/支链淀粉比例有益于断奶羔羊瘤胃微生物酶活性与瘤胃乳头发育。根据本研究结果,断奶黑山羊饲粮中直链/支链淀粉比例为0.611时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文章旨在探讨全混合日粮中发酵棕榈叶的水平对山羊养分摄入量、瘤胃发酵指标及氮代谢的影响。试验将平均体重为(35.67±1.23)kg的168头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4头。T1组山羊饲喂20%棕榈叶的全混合日粮,T2和T3组山羊饲喂10%和20%发酵棕榈叶的全混合日粮(分别用50%和100%发酵棕榈叶替代棕榈叶),试验为期6周。结果:10%发酵棕榈叶组山羊有机物、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摄入量均显著高于0%和20%发酵棕榈叶组(P<0.05),同时干物质摄入量显著高于0%发酵棕榈叶组(P<0.05)。10%和20%发酵棕榈叶组山羊粗蛋白质、有机物、干物质及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1组山羊瘤胃乙酸、丁酸、甲烷浓度及乙酸与丙酸比值均显著高于T2和T3组(P<0.05)。T3组瘤胃氨氮浓度显著高于T1组(P<0.05),同时T2和T3组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和丙酸浓度均显著高于T1组(P<0.05)。各组山羊氮摄入量和尿氮排泄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T1组粪氮排泄量显著高于T2和T3组(P<0.05),而T2组氮沉积量显著高于T1组(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山羊采食量、养分消化、氮沉积及瘤胃发酵性能,发酵棕榈叶的适宜添加水平为10%。 [关键词]棕榈叶|山羊|养分摄入量|瘤胃发酵|氮代谢  相似文献   
4.
作为牛羊常见疾病,角化不全往往会引发牛瘤胃腐败症、牛瘤胃过酸症,这类病症与饲料选用不当存在直接关联。基于此,本文将简单分析牛瘤胃角化不全,并深入探讨牛瘤胃角化不全治疗方法,希望研究内容能够给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培育模式(随母哺乳与饲喂代乳粉)对牦牛犊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日龄[(30±1)日龄]和体重[(22.5±0.9) kg]接近的牦牛犊牛60头(母犊牛40头、公犊牛20头),按照体重接近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母犊牛20头、公犊牛10头。对照组牦牛犊牛随母哺乳,试验组牦牛犊牛与母牛分离并饲喂专用代乳粉,试验共持续120 d。结果显示:试验组牦牛犊牛在30~150日龄的生长性能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牦牛犊牛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3.3%vs. 46.7%,P0.05)。试验组牦牛犊牛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丁酸摩尔比例以及血清总蛋白质、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胰岛素、β-羟丁酸和生长激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30日龄断母乳饲喂代乳粉的牦牛犊牛在随后4个月的生长性能与随母哺乳的牦牛犊牛无显著差异,但饲喂代乳粉显著提高了牦牛犊牛的存活率。基于瘤胃发酵参数和血清生化指标,可能是因为采食代乳粉能够保证牦牛犊牛摄入的营养浓度一致,有利于维持其正常的生理代谢功能,最终提高了牦牛犊牛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象耳豆根结线虫的危害日益严重.为筛选抗象耳豆根结线虫的辣椒种质,本试验利用种属特异性引物对根结线虫病原物开展分子鉴定,确定为象耳豆根结线虫.接着采用室内人工接种法,对10份一年生辣椒种质和10份中国辣椒种质进行象耳豆根结线虫抗性鉴定,计算根结指数和卵粒指数,并通过比较隶属函数,发现其中3份辣椒种质对象耳豆根结线虫表现为高抗,抗病性最强的是L518M和L525-1M,L42M次之;10份表现为中抗;7份表现为感病,抗病能力最弱的是L69-1M;未发现免疫品种.本研究发现中国辣椒种质的抗病性整体高于一年生辣椒,是重要的抗病种质来源,可用于象耳豆根结线虫抗病育种和后续抗病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流苏香竹(Chimonocalamus fimbriatus)是云南特有珍稀竹种,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南部。文章以野外调查获取的流苏香竹分布信息为主,运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基于19个气候因子,预测其在当前及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潜在分布区。结果表明:当前流苏香竹的高适生区和中适生区主要分布于德宏州、保山市和临沧市等地,除迪庆州、丽江市和昭通市外,云南其他区域均有低适生区零星分布。在未来2050s和2070s的2个时间段,基于2种不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1-2.6和SSP5-8.5),流苏香竹的高适生区面积呈减少的趋势,尤其是SSP5-8.5路径下,高适生区面积仅为当前的12.51%(2050s)和18.63%(2070s);中、低适生区在SSP1-2.6路径下,显著扩张(2050s)或略微扩张(2070s),在SSP5-8.5路径下,则大幅收缩。流苏香竹野外实际分布区及其潜在分布区均以斑块状为主,可能与云南特殊的地形、地貌有关。影响流苏香竹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为最湿月份降水量、最暖月份最高温度、最干季度降水量和平均气温日较差。流苏香竹对气候变化比较敏感,根据其野外分布状况,建议以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为辅,在其潜在适生区内适当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8.
瘤胃微生物在木质纤维素价值化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瘤胃是反刍动物消化的第一个腔室,各种微生物(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相互作用将木质纤维素植物生物降解为易于代谢的化合物。瘤胃也是目前自然界公认的木质纤维素高效降解和利用的天然反应器,其真菌和细菌可分泌多种木质纤维素降解酶,在木质纤维素生产生物燃料和化学用品方面具有潜在的价值。因此,本研究在瘤胃内木质纤维降解的微生物及其降解木质纤维素相关酶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瘤胃微生物在木质纤维素生物转化为乙醇、生物化学(有机酸)及沼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瘤胃微生物和瘤胃酶在木质纤维素价值化利用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3只被钩虫侵染的东北刺猬患病的病例,对患病刺猬解剖观察发现,在刺猬的肺脏、肝脏、脂肪结缔组织和肠道内壁部位发现侵染虫卵若干;在刺猬胃部从贲门到幽门和大肠部位共取出体长7~37 mm的钩虫182条。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旋毛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本研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发育时期的虫体的Serpin在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利用鼠抗重组蛋白血清对Serpin在旋毛虫成虫、新生幼虫、成囊前期幼虫及肌幼虫中进行定位,以鉴定该Serpin基因的表达特性。研究结果显示,在成虫时期,3 d时表达量明显高于6 h和5 d的表达量(P﹤0.05);成囊前期表达量很低,其中18 d时表达量最低(P﹤0.05);肌幼虫时期在26 d、38 d和48 d均有大量表达(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Ts Serpin蛋白在5 d成虫期的体表表达;在新生幼虫和14 d成囊前期幼虫的体内体表均有表达;38 d肌幼虫时期明显可见表皮及体内均有表达。本实验为探究旋毛虫在宿主体内免疫逃避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