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秘鲁捕鱼情况 第15周(4月10日~4月16日)中、北部海域完全处于禁捕中,南方海域的渔获较前周大有改观,捕鱼19,000吨。所捕鱼的尺寸在12-13cm,而且很新鲜,所以估计生产的鱼粉质量不错,鱼油平均含量为3.5%。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监测时长、监测网具、站位布局对禁捕后长江鱼类资源监测评估的有效性,于2021年5—7月在长江中游10个站位开展了鱼类资源捕捞监测,每个站位连续监测15 d,从日捕获量、物种记录数、渔获物群落结构等3方面着手,对监测时长、监测网具、站位布局等的设置进行探讨。结果显示,连续11 d捕捞监测所得累计日均渔获量基本达到稳定,连续15 d捕捞监测可以记录到站位近70%的鱼类种类数,所得累计鱼类群落结构基本达到稳定。网具类型、规格的使用覆盖对监测结果中鱼类种类记录数、鱼类群落结构有明显影响,网具使用量对监测结果中日均渔获量有明显影响。10个监测站位间的鱼类群落结构具有明显差异,结合监测站位间的空间距离来看,鱼类群落结构具有较高的空间异质性。研究表明,为了保障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基于原始监测数据进行相关评估之前,有必要对监测数据的充分性、有效性进行检验,网具类型、规格和使用量对监测结果的影响应予以适当考虑,各具体江段的鱼类群落结构评估应由相应具体江段的监测结果来支撑。本研究将为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禁捕后的水生生物资源监测评估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3.
鳗鲡,以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闻名于世,是中国餐桌上的珍品。随着养鳗业的兴起和发展,鳗鲡茵更是供不应求,身价倍增,被人们誉为“水中软黄金”。每年一月至五月份在东海中孵化发育的鳗鲡苗开始溯河,我国东部沿海捕捞鳗鲡苗的烽火也随之燃起。上海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鳗苗溯河的必经之地,吸引了浙江、福建、江苏、安徽等几个省市的捕捞者。长江口捕捞鳗苗的会战。其声势之浩大场面之壮观令人惊叹。于是,各种宣传媒体常纷纷对此予以指责。诚然,人们这样大张旗鼓捕捞鳗苗,将会危及鳗鲡和群的生存和发展,应该加以限制。这是无…  相似文献   
4.
长江禁捕承载着长江水生环境保护与渔业资源恢复的重要功能,同时也蕴含着潜在的社会稳定风险因素.为量化长江禁捕政策执行风险因素,评估风险等级,以安徽省、江苏省两地政策执行为例,分别从执行主体、目标群体、政策环境3个方面,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对各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打分,并运用控制区间和记忆模型(CIM)进行风险测量.结...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汉江水生生物资源现状和长时间变化趋势,2017-2020年间,对汉江干流汉中、老河口和钟祥江段鱼类、浮游生物和水生高等维管束植物等生物资源进行季节性调查分析。共采集鱼类98种,其中经济鱼类以鲤、鲫、鲢、鳙、草鱼等为主;共镜检浮游植物7门71属116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共46种);优势种12种,以硅藻门为主。浮游动物共镜检出55属86种,其中轮虫最多(共48种);优势种8种,以原生动物为主。水生高等维管束植物16科24属29种,呈明显的地带性特征。与过去监测数据相比,汉江干流鱼类种类减少38种,主要以珍稀小型鱼类为主,如峨眉后平鳅、中华纹胸鮡等。新增鱼类27种,总体种类数下降、渔获物小型化趋势明显,渔业资源呈衰退趋势;浮游植物种类、密度和生物量呈上升趋势;浮游动物种类增多,密度和生物量呈上升趋势;水生高等维管束植物种类呈下降趋势。上述变化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梯级开发等水利工程建设,下泄水量减少、径流量的人为调节、下泄水的温度降低、部分江段水流变缓等水文情势变化和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加快等因素相关,建议通过实施流域污染治理、实施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做好生态流量的管控等具体措施,加大汉...  相似文献   
6.
渔民的心声     
  相似文献   
7.
长江口水上专项联合执法行动昨日在五好沟码头起航。“长江第一鲜”长江刀鱼的违法捕捞成为此次执法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杨海乐  杨俊琳  方冬冬  朱传亚  沈丽  张辉  吴金明  危起伟 《水产学报》2023,17(2):029316-1-029316-14
为了确定监测时长、监测网具、站位布局对禁捕后长江鱼类资源监测评估的有效性,于2021年5—7月在长江中游10个站位开展了鱼类资源捕捞监测,每个站位连续监测15 d,从日捕获量、物种记录数、渔获物群落结构等3方面着手,对监测时长、监测网具、站位布局等的设置进行探讨。结果显示,连续11 d捕捞监测所得累计日均渔获量基本达到稳定,连续15 d捕捞监测可以记录到站位近70%的鱼类种类数,所得累计鱼类群落结构基本达到稳定。网具类型、规格的使用覆盖对监测结果中鱼类种类记录数、鱼类群落结构有明显影响,网具使用量对监测结果中日均渔获量有明显影响。10个监测站位间的鱼类群落结构具有明显差异,结合监测站位间的空间距离来看,鱼类群落结构具有较高的空间异质性。研究表明,为了保障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基于原始监测数据进行相关评估之前,有必要对监测数据的充分性、有效性进行检验,网具类型、规格和使用量对监测结果的影响应予以适当考虑,各具体江段的鱼类群落结构评估应由相应具体江段的监测结果来支撑。本研究将为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禁捕后的水生生物资源监测评估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9.
长江鲥鱼禁捕(1987—1989)效果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1987~1989年禁捕期间长江鲥鱼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鲥鱼资源下降的趋势出现缓和,三年鲥鱼禁捕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但目前长江鲥鱼资源濒临枯竭的现状仍无改变,建议渔政部门加强对降海洄游幼鲥鱼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旨在研究禁捕对鄱阳湖鳜(Siniperca chuatsi)生长特性和种群参数的影响,了解鄱阳湖鳜种群恢复情况,为鄱阳湖鳜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以及评估禁捕效果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使用FiSAT Ⅱ软件分析禁捕前(2016—2019年)和禁捕后(2020—2022年)湖区6个采样区域的鳜资源调查数据,评估鄱阳湖鳜资源状态和生长特征。【结果】鳜平均体长和体质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且禁捕后鳜平均体长[(316.20±95.55) mm]和体质量[(1104.80±927.90)g]均显著高于(P<0.05)禁捕前的鳜平均体长[(213.22±63.90)mm]和体质量[(294.07±272.47) g],禁捕后鳜体长大于200 mm或体质量大于250 g的个体数量占比增加,体长变动系数的平均值(SVL=29.14±3.64)显著小于(P<0.05)禁捕前(SVL=35.01±3.46);禁捕后鳜生长参数平均值(K=0.49±0.15、b=3.165 1±0.089 2)大于禁捕前(K=0.41±0.10;b=3.071 5±0.227 6),鳜渐进体长[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