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13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286篇
林业   8篇
农学   66篇
基础科学   24篇
  42篇
综合类   1443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25篇
畜牧兽医   6265篇
园艺   5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53篇
  2022年   344篇
  2021年   370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333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188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207篇
  2014年   362篇
  2013年   392篇
  2012年   552篇
  2011年   546篇
  2010年   457篇
  2009年   484篇
  2008年   470篇
  2007年   407篇
  2006年   431篇
  2005年   354篇
  2004年   227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直链/支链淀粉比例对断奶羔羊瘤胃细菌、瘤胃发酵及其上皮乳头形态特征等的影响,为羔羊饲粮配制提供数据支持。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选取27只体重相近的健康湘东黑山羊断奶羔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9头),分别饲喂直链/支链淀粉比例为0.263、0.611及1.833的试验饲粮。试验期共35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除瘤胃液中性木聚糖酶活性、瘤胃上皮乳头宽度及瘤胃固相内容物栖瘤胃普雷沃氏菌的数量外,瘤胃液其他酶活性、瘤胃上皮乳头高度与表面积、瘤胃发酵特性及瘤胃内容物细菌组成不受饲粮直链/支链淀粉比例的影响(P0.05)。当饲粮直链/支链淀粉比例提高至1.833时可显著提高断奶羔羊瘤胃液中性木聚糖酶活性(P=0.009)及瘤胃上皮乳头宽度(P=0.010),显著降低瘤胃固相内容物栖瘤胃普雷沃氏菌的数量(P=0.010)。结果提示,适当提高饲粮直链/支链淀粉比例有益于断奶羔羊瘤胃微生物酶活性与瘤胃乳头发育。根据本研究结果,断奶黑山羊饲粮中直链/支链淀粉比例为0.611时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文章旨在探讨全混合日粮中发酵棕榈叶的水平对山羊养分摄入量、瘤胃发酵指标及氮代谢的影响。试验将平均体重为(35.67±1.23)kg的168头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4头。T1组山羊饲喂20%棕榈叶的全混合日粮,T2和T3组山羊饲喂10%和20%发酵棕榈叶的全混合日粮(分别用50%和100%发酵棕榈叶替代棕榈叶),试验为期6周。结果:10%发酵棕榈叶组山羊有机物、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摄入量均显著高于0%和20%发酵棕榈叶组(P<0.05),同时干物质摄入量显著高于0%发酵棕榈叶组(P<0.05)。10%和20%发酵棕榈叶组山羊粗蛋白质、有机物、干物质及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1组山羊瘤胃乙酸、丁酸、甲烷浓度及乙酸与丙酸比值均显著高于T2和T3组(P<0.05)。T3组瘤胃氨氮浓度显著高于T1组(P<0.05),同时T2和T3组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和丙酸浓度均显著高于T1组(P<0.05)。各组山羊氮摄入量和尿氮排泄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T1组粪氮排泄量显著高于T2和T3组(P<0.05),而T2组氮沉积量显著高于T1组(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山羊采食量、养分消化、氮沉积及瘤胃发酵性能,发酵棕榈叶的适宜添加水平为10%。 [关键词]棕榈叶|山羊|养分摄入量|瘤胃发酵|氮代谢  相似文献   
3.
作为牛羊常见疾病,角化不全往往会引发牛瘤胃腐败症、牛瘤胃过酸症,这类病症与饲料选用不当存在直接关联。基于此,本文将简单分析牛瘤胃角化不全,并深入探讨牛瘤胃角化不全治疗方法,希望研究内容能够给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培育模式(随母哺乳与饲喂代乳粉)对牦牛犊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日龄[(30±1)日龄]和体重[(22.5±0.9) kg]接近的牦牛犊牛60头(母犊牛40头、公犊牛20头),按照体重接近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母犊牛20头、公犊牛10头。对照组牦牛犊牛随母哺乳,试验组牦牛犊牛与母牛分离并饲喂专用代乳粉,试验共持续120 d。结果显示:试验组牦牛犊牛在30~150日龄的生长性能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牦牛犊牛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3.3%vs. 46.7%,P0.05)。试验组牦牛犊牛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丁酸摩尔比例以及血清总蛋白质、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胰岛素、β-羟丁酸和生长激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30日龄断母乳饲喂代乳粉的牦牛犊牛在随后4个月的生长性能与随母哺乳的牦牛犊牛无显著差异,但饲喂代乳粉显著提高了牦牛犊牛的存活率。基于瘤胃发酵参数和血清生化指标,可能是因为采食代乳粉能够保证牦牛犊牛摄入的营养浓度一致,有利于维持其正常的生理代谢功能,最终提高了牦牛犊牛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牛的前胃消化机能障碍疾病相比其他内科疾病发病率要高。治疗过程中要注重瘤胃机能的恢复护理,切忌在瘤胃机能尚未完全恢复时急于饲喂,进而导致病情加重,难以治疗。  相似文献   
6.
梁甲明 《兽医导刊》2020,(8):151-151
牛瘤胃积食是牛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由于瘤胃内积滞过多的粗饲料,引起胃体积增大,瘤胃壁扩张,瘤胃正常的消化和运动机能紊乱的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是饲养管理不善,摄食中牛摄人饲料量大,咀嚼不全,可导致食入饲料于瘤胃内大量积累,导致积食。临床上以严重的毒血症、脱水、瘤胃停滞、虚弱、卧地不起和高死亡率为特征。本文重点论述奶牛瘤胃积食的发病原因、诊断、治疗等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过瘤胃胆碱对育肥湖羊的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择40只体质量为(15.05±3.38)kg的湖羊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日粮A)、试验组(日粮B、日粮C、日粮D),每组重复10次,分别饲喂添加0、0.1%、0.2%、0.4%过瘤胃胆碱的日粮,预饲期为7d,试验期为65d.结果表明,4组试验湖羊的体斜长、体高以及管围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B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日粮A、日粮C、日粮D(P<0.05),4组日粮的料质量比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D的干物质、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日粮A、日粮B、日粮C(P<0.05),日粮D的有机物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日粮B和日粮C(P<0.05),但与日粮A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D的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日粮C与日粮D的酸性洗涤纤维差异不显著(P>0.05),但两者显著高于日粮A和日粮B(P<0.05).日粮D的钙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日粮A、日粮B、日粮C(P<0.05),日粮A、日粮B、日粮C的钙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B和日粮D的磷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日粮A,但与日粮C的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过瘤胃胆碱对湖羊的生长性能以及营养物质消化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0.4%的添加比例对提高湖羊的生长性能以及营养物质消化率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饲料工业》2017,(5):48-50
畜禽饲养量的不断增加引起蛋白质饲料的短缺。尤其在奶牛生产中,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的瘤胃降解率偏高,而动物性蛋白饲料已被禁用,蛋白质的过瘤胃技术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其中,过瘤胃豆粕能有效满足奶牛对蛋白的营养需求,是高产奶牛优选的植物性蛋白来源。文章主要介绍了奶牛对过瘤胃蛋白的特殊需求,以及几种有效过瘤胃处理方法,为过瘤胃蛋白质技术推广和过瘤胃豆粕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7,(12):84-85
牛瘤胃臌气又叫肚胀病,是养牛业遇到最多的疾病,也是牛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这种病常发生在夏秋季节。大多数是因为幼嫩多汁的青草吃多了而发病。常常发病很急,还没来得及医治就因瘤胃破裂而死亡,对养牛业的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10.
瓣胃阻塞是奶牛常见的危重病,对病程处于中、后期的患牛采用常规对症用药,其疗效甚微。采取瘤胃切开,在瘤胃内通过网瓣初向瓣胃内插管注水冲洗,软化阻塞的前部,从瘤胃内刺针向瓣胃注入药液于阻塞的后部,隔瘤胃壁按压瓣胃,待软化通畅后,缝合瘤胃和关腹,其疗效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