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11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8篇
  88篇
综合类   174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46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辣椒红色素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丽霞  庞杰 《辣椒杂志》2003,1(1):46-47
综述辣椒红色素的多种检测方法,即溶解性试验、显色反应、分光光度测定法及薄层层析法。  相似文献   
2.
宗绪岩  王世富  李丽 《蚕业科学》2005,31(4):494-496
对不同pH及阳离子浓度下柞蚕蛹蛋白的溶解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柞蚕蛹蛋白的等电点pI为4.2~4.5。测定不同的阳离子对其溶解度的影响顺序为Zn2+>Ca2+>Mg2+>Na+,随着阳离子浓度的增加,蛹蛋白的溶解性增加,当离子浓度超过1.0 mol/L时,其溶解性则降低。  相似文献   
3.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4种施肥处理对冷浆草甸型水稻土中DOM含量及其荧光特性的影响,为施用有机肥等农艺措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与CF处理比较,OCF、OF、OMF处理均提高了土壤的SOC、DOC含量;改变了DOM的荧光组分含量与结构特征,4种处理DOM荧光组分中各区域积分值占总积分值的百分比均以类腐殖酸为主,类酪氨酸蛋白质物质最少,CF处理类酪氨酸蛋白质物质最多,OMF处理类腐殖酸较多; CF与OCF处理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富里酸类物质; OF与OMF处理富里酸类物质>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 OCF、OF、OMF处理的不同区域发射光波长发生红移和蓝移现象,以OCF处理变化明显,其荧光物质的芳香度和分子量减小,与SUV254nm结果一致。研究结果说明:稻秆全量还田配施化肥、有机肥配施化肥以及生物有机肥都提高了土壤质量,有机肥配施化肥以及生物有机肥培肥土壤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杨瑞成 《山东饲料》2013,(8):261+265
结合目前锅炉排污现状,采用手动排污对炉水品质的影响,而且造成能越浪费的状况,分析和介绍连续自动排污的特点和经济效益,及如何解决原理。  相似文献   
5.
微波加热对米糠储藏性能和蛋白质溶解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梅荣  马云 《粮食储藏》2002,31(6):25-27
研究了微波加热对于米糠5周储藏期间酸值和过氧化值及米糠蛋白溶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微波加热稳定米糠,可以有效降低酸值,防止水解酸败,同时也能降低过氧化值。  相似文献   
6.
7.
煤矿复垦区重构土壤溶解性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永红  胡友彪  张治国 《土壤》2017,49(5):977-981
为探究煤矿复垦区重构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以淮南潘一矿区煤矸石山和周边复垦区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从空间分布和颗粒组成上,分析了煤矸石山山顶、山腰和山脚的煤矸石风化物及周边林地土壤中DOC的含量。结果表明:自上而下山顶、山腰、山脚的煤矸石风化物中DOC含量呈递减趋势,并随采样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但林地土壤中DOC含量随采样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不同粒径颗粒物中DOC含量分布不同,煤矸石风化物和林地土壤均以细砂(0.2~0.05 mm)DOC含量最高,石砾(10~2 mm)DOC含量最低。在雨水淋溶作用下,煤矸石风化物对周边土壤DOC含量贡献较大,距离山脚1~100 m范围,随着距离的增加,土壤中DOC含量由325.46 mg/kg减少至177.89 mg/kg,煤矸石风化物对周边土壤DOC含量的贡献率由85.78%降低到1.54%,在距离山脚100 m处土壤中DOC含量已接近正常对照土壤含量。  相似文献   
8.
土壤溶液中硒的价态变换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理论上讨论了土壤硒的价态及其溶解性,土壤溶中不同形态的硒的溶解平衡与可能存在的Se(Ⅵ)的变价反应,土壤溶液中硒的价态转换的影响因素,特别是氧化还电位与PH对淹水土壤溶液中硒的价态变换的影响,并推导出Se的价态转换的PH-Eh图,根据pH-Eh图,可以预测土壤溶液中硒的价态变换与PH-Eh图关系。  相似文献   
9.
剩余污泥超声破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超声波技术破解人工配水条件下培养的污泥,研究了超声破解含固率为0.5%与1%污泥的性能,并比较了超声破解2种含固率污泥的效果。结果表明,在一定声能密度下,SCOD增加值随时间延长线性增长。即在一定试验时间范围内,污泥破解反应相对于时间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但是,在较高声能密度与较低污泥浓度下,SCOD增加值随时间延长不再呈线性增长趋势,而是随超声作用时间的延长,增长速度减缓。在相同比能耗下,破解含固率为1%污泥的SCOD增加值明显大于含固率为0.5%污泥值。若后续污泥处理工艺采用厌氧消化技术,则推荐破解含固率为1%的污泥。超声破解污泥后,污泥温度会升高,相同声能密度下,破解两种不同含固率污泥的温度升高值相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新疆干旱荒漠绿洲区农田改建为果园或果农间作园后对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的影响。【方法】 在阿克苏地区采集小麦地、枣园及枣麦间作园土壤,测定其总有机碳、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含量。【结果】 在0~100 cm土壤剖面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平均值表现为枣园 > 枣麦间作 >小麦,土壤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含量表现为枣麦间作 > 枣园 >小麦。农田改建为果园或果农间作园后,显著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含量(P< 0.05)。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的分配比例则表现为由农田更替为果园后,降低了各土层易氧化有机碳分配比例。农田更替为果农间作园后,降低了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易氧化有机碳分配比例,其余土层表现为增加。溶解性有机碳分配比例大致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农田、果园和果农间作园的土壤易氧化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均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显著正相关(P< 0.05)。【结论】 新疆干旱荒漠绿洲区农田转化为果园提高了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促进了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农田转化为果农间作园仅提高了表层0~20 cm土层有机碳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