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2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旧式烟花鞭炮既是杀人魔王又是破坏生态环境的罪魁祸首,这毫不过分。2012年春节期间,仅从有关媒体报道上就发现这么4起:宁乡县流沙河镇村民尹武的儿子结婚,他放礼花弹庆贺,没料到那礼花弹的火焰横飞,被炸惨死。  相似文献   
2.
"宁乡猪"是我国较古老的优良地方品种之一,原产于湖南宁乡县的流沙河、草冲一带,又称流沙河猪、草冲猪,是中国"四大名猪种"("荣昌猪"、"太湖猪"、"金华猪"、"宁乡猪")之一,已有上千年的繁衍历史.全国除西藏、台湾外,其余省、市、自治区均引进宁乡猪,省内则几乎遍及各地,尤以益阳、桃江、安化、涟源、湘乡、黔阳、邵阳等地饲养较多.  相似文献   
3.
人在处于劣势的时候,只要有信心和决心,劣势终会转变为优势.要转劣势为优势,就要多想对策. 在接到的不少读者来信中,有一封信引起我的特别重视,因为很有代表性,在我省这样的典型也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4.
何兆奇 《养猪》2014,(1):51-51
在20世纪60年代前,农村普遍养的是“土猪”。所谓“土猪”是历史传统的品种(以湖南流沙河品种最优),以“熟食”为主喂养,一般是以米、糠、红薯、萝卜及青菜、杂草为料,加米潲水用柴火和煤火炆煮2小时后拌搅的猪潲喂养。喂出的猪呈头个壮、脖子粗、屁股圆、肚子大的黑白花色的形体。“土猪”肉真有天仙般的“土”鲜味道。其肉质优良,肉皮很薄,营养价值特别丰富。若以瘦肉开汤,其汤甜肉鲜;以五花肉制作红烧,落口消溶;以块肉熏制腊肉,醇香宜口。其土猪内脏煎炒,更有独特的美味:炒猪肝甜而爽口,炒腰花嫩而脆香,炒焖肚片易嚼味长,酸腊猪肠催人下酒下饭。我真的太喜欢吃“土”猪肉了。可是,现在想吃到那种肉的味道实在太难。在过年时,托农民朋友买点土猪肉,几乎无法找到。有时找到的“土猪肉”,也是半土半洋的杂交种猪肉,肉质又粗又淡,与过去的土猪肉相比真是差之“千里”。不过我并不反对现代以“生料”饲养的洋种猪,因为它在全精料饲养的条件下,确实具有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生产瘦肉多的优点,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大众瘦肉”的需求作出了贡献,功不可没。但从享受“吃肉口福”的角度出发,还是希望有关方面能推动“土、洋兼养”,鼓励农民多喂养一些土猪,让我们能追尝到那种土乡、土味、土韵、土情的老味道。这也算是社会多方面肉质享受的需要吧。  相似文献   
5.
巴特尔 《草原》2007,(11):72-89
'书爱家',是一个全新称谓,已在全国读书界出现几年,并日渐通行。与以往通常所说的'爱书家'、'藏书家'不同的是:前者侧重对书的精神拥有,而后者侧重对书的物质拥有;前者一定是书的主人,而后者则往往是书的奴仆;前者至少是书的知音,而后者最多是书的熟识。我所结识的张阿泉,决非一般意义上的爱书家、藏书家,而是一  相似文献   
6.
张瑜 《湖南林业》2011,(4):26-26
流沙河,其实名为楚江,是宁乡沩河的第二大支流,流经宁乡西部青山桥、老粮仓、横市等乡镇。流域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和砂砾岩,只要下雨,大量砂土倾泻而下,汇入楚江,随波逐流,造成河水混浊,故此,人们形象地称其为流沙河。  相似文献   
7.
《农民致富之友》2007,(7):36-37
湖南省宁乡县流沙河镇农民李述初最近很开心。月底北京来了两位客人,对他养殖的“宁乡猪”进行了考察,并初步达成意向:在2008年,将宁乡猪肉送上奥运盛会的餐桌。李述初高中没念完就去外地修水库。“我人穷志大,白天修水库,晚  相似文献   
8.
《养猪》2010,(3):80-80
红网长沙5月9日讯(记者喻向阳刘铁)据长沙市沙龙畜牧有限公司透露,其出品的流沙河土花猪肉顺利通过中国有机产品认证。公司董事长李述初表示,这是湖南生猪养殖业历史上首次获得有机产品认证,标志着湖南生猪产业发展模式开始发生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9.
<正>宁乡土花猪原产于湖南省宁乡县的流沙河和草冲一带,主要以青草、谷糠等为食物,肥肉较多,肉质细嫩,一些餐馆做湘菜时都拿它做原料。可它生长周期较长,赚钱慢,所以养这种土花猪的人越来越少。老百姓觉得养洋猪比养土猪划得来。  相似文献   
10.
流沙河流域土地利用与地形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流沙河流域为例,对该流域土地利用与地形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为流域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布指数和基于DEM数据提取的高程、坡度、坡向,分析该流域1976—2010年各地类在不同地形因子下的分布变化特征。[结果]有林地在较高海拔,较大坡度,北坡区域占有优势;茶园主要分布在1 200~1 400m海拔的东坡和南坡,坡度对其分布影响较弱;橡胶园主要分布在水热条件较好的600~1 000m海拔,坡度较缓,东坡和南坡区域;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中低海拔,坡度较缓,无坡向的平地;轮歇地在1 000~1 600m的东坡和南坡占优,坡度对其分布影响较小;水田主要分布在中低海拔,缓坡,无坡向的平地。[结论]流沙河流域有林地和传统耕地不断被开垦为橡胶园和茶园等经济种植园,橡胶种植有向高海拔、陡坡与北坡发展趋势,使有林地分布进一步破碎化。为维持该流域生态稳定性,应严格控制好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保护好现存的热带森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