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1篇
综合类   4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3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又有四项最新科研成果,分别于1994年元月20~21日通过了由农业部科技司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主持的鉴定。经专家评议一致认为,这四项科研成果均为国内首创,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3.
1牛冬痢主要危害犊牛,发病率高,耕牛患病后,身体逐渐消瘦,被毛粗糙、松乱、卷曲,眼结膜苍白,食欲减退,反刍缓慢,排便里急后重,粪便恶臭,时常带有新鲜血块,呼吸和脉搏、体温一般正常.如不及时治疗,呈慢性衰弱继发其他疾病而死亡.  相似文献   
4.
5.
South-Westerm blot mapping是一种结合Western blotting和Southern blotting某些特点的方法.本文介绍用其成功地观察到锥虫核蛋白中DNA结合蛋白的情况,并对一个分子量在40000左右、于较严谨条件下与DNA结合的核蛋白进行了特性鉴定.该蛋白等量地存在于锥虫的前循环期和血液期,对双链DNA有较大的亲和力,并能与酵母菌复制起始片段结合.本文还介绍了锥虫细胞核的提取技术和核蛋白的制备技术.  相似文献   
6.
伊氏锥虫多种克隆群体的采集及血清学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伊氏锥虫抗原变异,国内外学者对抗原变异规律进行了研究,对其抗原变异程序、变异数量、变异频率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免疫学研究进而寻求防治锥虫病的免疫学手段。但多局限于某种动物个体感染锥虫后的一小段有限的时间进行,所获得的抗原变异型数量较少,因而很难澄清如:一个虫株究竟能有多少变异机会,是以怎样的程序变异的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8.
本研究结果表明,山羊感染伊氏锥虫(Trypanosoma evansi)后,用血液压滴标本法查虫无效:小白鼠接种法在感染的检查上具有一定的价值;而间接血凝试验(IHA),因其检查结果具有早期性、重复性和可靠性,故被认为在疾病的诊断和带虫的普查上是较为理想的方法。笔者根据183头份血样的IHA测定結果,发现山羊感染锥虫6天以后,血凝效价最低为1:10,最高为1:1280;未感染锥虫的山羊血凝效价始终小于或等于1:10。因此可将1:20及其以上的血凝滴度定为感染的阳性标准,1:10为可疑,小于1:10则属阴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抗锥虫新药“锥双净”的疗效进行临床治疗观察。试验对贵池市清溪乡等地的牛经IHA检查发现的11头自然感染锥虫病的阳性牛,按1.5mg/kg体重剂量(最高限量400kg)的锥双净治疗,有效率达100%,一次用药治愈率为82%(9/11)。  相似文献   
10.
以ANAE染色法和~3H-TdR掺入的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测定了伊氏锥虫弱毒株免疫家兔的T细胞动态变化.结果,免疫兔外周血T细胞增殖反应在免疫后第24d达到高峰,ANAE阳性细胞百分率这72.65%,对照组仅为41.2%;约1周后,出现抑制性T细胞,其增殖反应也明显减弱,最后完全被抑制.而外源性白细胞介素2的加入,可解除这种免疫抑制.攻虫后,特异性T细胞应答反应未再出现强烈的回忆反应,但伊氏锥虫弱毒株免疫家兔获得9/12的保护.因此,T细胞在这种抗锥虫免疫中,没有起到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