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5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4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流行情况及临床症状 该羊场是一个饲养纯种小尾寒羊的种羊场 ,实行半舍饲半放牧的饲养方式 ,饲料由该县饲料厂供给 ,一年来 ,一直没有驱虫。自2 0 0 3年 2月份以来 ,开始发现羊群逐渐消瘦 ,身体衰弱 ,被毛粗乱 ,放牧时有的羊只落群 ,甚至卧地不起 ,下痢与便秘交替 ,食欲不佳 ,喜卧地 ,同时表现出痛苦状 ,呼吸急促 (4 0~ 6 0次 / min) ,肺部听诊有罗音 ,心跳过速 (12 0次 / min) ,部分羊只持续性发热 (39.5~4 1℃ ) ,可视黏膜苍白 ,呼吸困难 ,血液稀薄 ;怀孕羊流产、早产、死胎 ;羔羊持续性下痢 ,用氟哌酸等药效不显著 ,最后衰竭死亡 ;…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Glucl)gbr-2基因在捻转血矛线虫抗伊维菌素虫株是否存在突变,以及变异情况如何,本试验以捻转血矛线虫耐伊维菌素虫株作研究对象,提取基因组DNA后以特异性引物扩增gbr-2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分析。同时以敏感株虫体作对照。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耐药株的基因序列发生了突变,在80~170 bp处出现多处突变;在192~207 bp处的碱基发生丢失。两者同源性为88.9%。试验结果说明,捻转血矛线虫抗伊维菌素虫株的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gbr-2基因确实存在突变,为进一步了解捻转血矛线虫抗伊维菌素虫株的耐药性分子机制,以及筛选耐药性检测的分子标记,建立耐药性的早期检测手段提供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5,(10)
2014年5月20日建瓯市川石乡某村李某家养殖黑山羊以放牧为主,很少补料。最近一周成年黑山羊毛发粗乱,颜色变浅,不吃,已先后有12只成年黑山羊死亡。曾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就在成年黑山羊发病不久,羔羊急性发病后全部死亡。羔羊急性死眼结膜苍白、高度贫血,以突然死亡为特征。剖检3只已经死亡的成年羊尸体,在皱胃(第四胃真胃)、小肠发现大量毛圆科线虫的成虫或幼虫。皱胃黏膜广泛损伤,发生溃疡。小肠内壁虫体寄生处呈不规则溃疡状。剖检2只已经死亡的羔羊尸体,见高度贫血、可视黏膜苍白,而在皱胃、小肠未发现异常变化。结合临床症状、本地流行病学资料及剖检特定部位特征性症状确诊为黑山羊捻转血矛线虫病。采用下述兽用驱虫药阿苯达唑:羊10~15 mg/(kg体重),一次口服;伊维菌素:0.2 mg/(kg体重),一次口服或皮下注射交替使用,羊群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山羊捻转血矛线虫病主要引起羊群持续消瘦、贫血,直至死亡.是当前养羊业面临的重要寄生虫病,造成危害很大.通过早发现、早治疗和定期驱虫等措施可有效防止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捻转血矛线虫GST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生物信息学特征,以捻转血矛线虫cDNA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GST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0a(+)-GST转化至E.coil BL21(DE3)感受态细胞,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菌进行表达条件优化后,再通过SDS-PAGE分析蛋白表达的特征,并利用在线软件对GST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捻转血矛线虫GST基因大小为618 bp;诱导后的pET30a(+)-GST重组菌最佳诱导条件为0.05 mmol/L的IPTG在37℃时诱导6 h,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大小约为29 ku。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GST分子式为C_(1083)H_(1657)N_(277)O_(294)S_6,属于不含信号肽和跨膜区的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形成;潜在的抗原表位主要位于25~48、55~63、92~106、113~124、139~147、170~189和195~205位氨基酸附近。本试验成功构建GST基因原核表达系统,优化表达条件下能稳定纯化GST重组蛋白,为进一步探索捻转血矛线虫丙硫咪唑耐药机制及GST蛋白的生物学特性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根据秀丽新杆线虫等其他几种线虫的肌动蛋白(Actin)开放阅读框(ORF)设计简并引物,以捻转血矛线虫总RNA为模板,合成cDNA,用RT-PCR方法扩增出约为1 100 bp的DNA片段。将该片段克隆到T载体后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的ORF为1 131 bp,与秀丽新杆线虫、新杆状线虫、肿孔古柏线虫等的同源性高达86%以上,推导出其蛋白质序列含有376个氨基酸,与胎生网尾线虫、秀丽新杆线虫、新杆状线虫、马来丝虫等的肌动蛋白相似性均为98%以上,说明成功克隆了捻转血矛线虫actin基因。将捻转血矛线虫肌动蛋白基因的ORF克隆到pET-28a(+)中,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发现,该基因获得了表达,且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46×103。以此重组蛋白为抗原,用自然感染捻转血矛线虫山羊血清为第一抗体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出现1条特异性条带,表明捻转血矛线虫Actin蛋白在自然感染过程中能被宿主的免疫系统识别,可能是一种天然抗原。用纯化重组Actin蛋白免疫小鼠,制备抗血清,以该血清为第一抗体进行Western blot,结果发现该血清能识别捻转血矛线虫成虫蛋白谱中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2×103的蛋白条带。将捻转血矛线虫actin基因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VAX1中,构建了DNA疫苗pVAX1-ACT,动物免疫试验结果表明该DNA疫苗在机体内获得了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叶状枝节丛孢大孢变种(Arthrobotrys cladodes var.macroides)分离株(F69)的生物学特性及对绵羊胃肠线虫感染性幼虫(L3)的捕食能力.【方法】通过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该菌的形态及捕食作用;用2%水琼脂培养基评估该菌对两种混合的毛圆科线虫L3的体外杀虫能力;将该菌的孢子用海藻酸钠制备成包埋颗粒,分析绵羊采食后的杀虫能力.【结果】1)所获得的光镜和电镜结果显示了该菌形态学及其与L3相互作用;2)该菌在体外对L3的杀虫率为73.70%(P0.05);3)该菌通过绵羊消化道后能够存活,采食后12、24、36、48、72 h粪便中排出真菌孢子,对绵羊粪便中的L3减少率分别为46.74%、60.41%、44.19%、37.36%、21.53%.【结论】本研究为反刍动物寄生线虫生物防治提供了一个有潜力的新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8.
公猪去势具有促进生长、减少打斗及改善猪肉品质的作用。因此,非种用仔猪一般都去势。去势方法有徒手捻转法、刮捋法、结扎法、钳夹切除法、捻转捻转法、捻转捻转法等,其中以刮捋法、结扎法较常用。  相似文献   
9.
该文报告了在湖北省武穴,蕲春,浠水,团风,黄梅,黄州6县血吸虫病流行区,采用斑点酶联技术检测耕牛的血吸虫,捻转血矛线虫,伊氏锥虫,肝片吸虫,并与病原学检查法结果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7.8%,95.5%,94.3%和97.3%,说明Dot-ELISA有实际应用意义和价值,且方法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10.
王宗海  李峰 《畜禽业》2008,(2):94-95
<正>2004年4月初、地处准葛尔盆地境内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南缘的农八师133团3个农业连队有8户养羊户饲养的124只羊相继发生羊附红体细胞病与捻转血矛线虫混合感染,其中该团15连5户养羊户的96只羊发病严重,经及时诊断治疗,控制了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