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6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药用真菌灵芝、茯苓、红栓菌和扇菇菌运用双向固体发酵草乌后菌质(分别称为灵乌菌质、茯乌菌质、栓乌菌质和扇乌菌质)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和对大鼠心脏毒性的影响.[方法]运用双向发酵技术获得菌质,根据急性毒性预试验结果进行最大耐受量试验,采用Powerlab生理信号记录系统,通过观察大鼠Ⅱ导联心电图变化研究不同药物对大鼠的心脏毒性.[结果]相同剂量下灌胃给药,在给药7d后各处理组小鼠体重增长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给药14 d后,灵乌菌质组体重增长很快,接近于正常对照组;与炮制品组相比,灵乌菌质组、扇乌菌质组和栓乌菌质组对大鼠心律失常发生次数有显著性降低作用(P <0.05或P<0.01),而茯乌菌质组对大鼠心律失常的影响和炮制品组没有显著差异;各发酵组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灵乌菌质、扇乌菌质和栓乌菌质具有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孕妇孕早、中、晚期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及心电图异常类型的分布情况。方法筛选262例孕妇按孕周分为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三组,产检时行12导联常规心电图检查,统计各组异常心电图发生率及异常心电图分布情况。结果孕晚期心电图异常率为31.0%,明显高于孕早期(P<0.05);孕晚期组ST段压低发生率高于孕早期组(P<0.05);孕晚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孕早期和孕中期组(P<0.05)。结论孕晚期易出现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ST段压低和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西咪替丁等,对照组使用阿托品等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结果两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痊愈率有高度差异性(P〈0.01),总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硫酸镁中的镁离子对钙离子有拮抗作用,为生理性钙拮抗剂,具有平喘,消除黏膜水肿和支气管痉挛,扩张血管,抗心律失常和血小板凝集作用。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容积性腹泻、利胆、镇静、抗惊厥等病症的治疗。现就其新用,列举下。  相似文献   
6.
家畜心脏扩张是各种家畜心肌疾病的并发症。是指心肌收缩力减弱,心内腔增大,心壁变薄,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原发性和继发性心脏病。心脏扩大以心脏收缩时不能将左心室、右心室中的血液充分驱出到主动脉、肺动脉中去,发生心壁变薄和心腔增大等病变特征。本病主要多发于马、骡等大家畜,小家畜,如犬、猫等,也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7.
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乌头碱类植物辛温有大毒,具有搜风、祛寒、温阳、逐湿、止痛等功效,常因炮制不妥,用量过量或服法不当引起中毒。本院于1988年~1997年收治急性乌头碱中毒并发心律失常40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0例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30~72...  相似文献   
8.
<正>半夏属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化痰燥湿的作用,主治痰多咳喘。近年来随着对半夏的不断研究和深度开发,发现半夏具有抗肿瘤、抗血栓形成、抗心律失常、抗早孕等功效,还可作为提取植  相似文献   
9.
心律失常与肉鸡腹水综合征、猝死综合征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来自 2次试验的 34 0只 (公鸡 182只 ,母鸡 15 8只 )商品 AA肉鸡 ,分别在 7~ 9、2 1~ 2 3、35~ 37日龄 ;14~ 16、2 8~ 30、42~ 44日龄时心电描记中出现的心律失常的特征进行了研究 ,同时还对肉鸡腹水综合征 (AS)、肉鸡猝死综合征 (SDS)的发生进行了跟踪记录。结果表明 ,(1)肉鸡心律失常在 8日龄时即可发生 ,发生率随日龄增加而增高 ,在 42~ 44日龄时可达 16 .6 7% ,且公鸡较母鸡的发病率高 ;(2 )心律失常在肉鸡中最常见的是室性心律失常和窦房或房室传导阻滞 ;(3) 2次试验中 ,有 11只死于 SDS,死亡率 3.2 3% ;有 14只发展为 AS,发病率为 4.11%。对动态心电描记记录作回顾性分析发现 ,死于 SDS的肉鸡中 ,有 7只生前表现有室性心律失常病史 ;发展为 AS的 ,有 8只生前就有传导阻滞的病史。由此可以推测 ,室性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分别在 SDS和 AS的病理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校正后QT间期离散度(QTcd)的关系。方法:对90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和40例正常人行l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检查,测定其QTcd并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了解其空性心律失常情况。结果:出血性脑卒中组QTcd较缺血性脑卒中组和对照组均明显增大(P<0.01),而缺血性脑卒中组QTc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串较缺血性脑卒中总性期高(P<0.01);脑卒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与无室性心律失常者比较QTcd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脑卒中尤其是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其发生机理可能与QTcd增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