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27篇
  免费   473篇
  国内免费   1250篇
林业   376篇
农学   1126篇
基础科学   21篇
  532篇
综合类   5747篇
农作物   721篇
水产渔业   1186篇
畜牧兽医   4119篇
园艺   469篇
植物保护   253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230篇
  2022年   309篇
  2021年   305篇
  2020年   288篇
  2019年   343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297篇
  2016年   424篇
  2015年   380篇
  2014年   527篇
  2013年   569篇
  2012年   776篇
  2011年   949篇
  2010年   1029篇
  2009年   1043篇
  2008年   1038篇
  2007年   845篇
  2006年   753篇
  2005年   701篇
  2004年   516篇
  2003年   456篇
  2002年   345篇
  2001年   339篇
  2000年   315篇
  1999年   240篇
  1998年   206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75篇
  1995年   171篇
  1994年   152篇
  1993年   101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旱盐双重胁迫对乌拉尔甘草幼苗 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年生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旱盐双重胁迫对乌拉尔甘草生长量,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原生质体DNA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旱盐双重胁迫下,乌拉尔甘草株高、鲜重、干重下降。在NaCl浓度小于400mmol·L-1时,乌拉尔甘草生长量在轻度与中度干旱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轻度、中度干旱胁迫下,随盐分含量增加,甘草幼苗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升高,幼苗叶片SOD活力与MDA含量持续上升,幼苗原生质体DNA尾长、尾矩、Olive尾矩持续升高(P0.05)。测定结果表明,乌拉尔甘草具有适应一定程度旱盐双重胁迫的能力,其适宜的胁迫条件为NaCl浓度小于400mmol·L-1,中度干旱胁迫。与干旱相比,盐分是影响甘草生长量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2.
建立以芽为试材的软枣猕猴桃DNA提取方法,可实现样品的随时采集和ISSR分析。以软枣猕猴桃品种"桓优1号"为试材,分别采集展叶期的叶片和落叶期的芽,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ISSR检测。结果表明:两种试材提取的DNA无降解,OD260/OD280值介于1.72~1.85,纯度和完整性均较好,两者ISSR扩增条带一致。该方法为后续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的鉴定和评价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
为丰富胃蛋白酶消化DNA的理论,进一步了解胃蛋白酶消化DNA的机制,研究了水产品基质中特征壳聚糖及组成其的寡糖(壳寡糖)、单糖(氨基葡萄糖、N-乙酰葡糖胺)对胃蛋白酶消化DNA的影响,并在体外模拟胃液条件下,探究了不同比例的糖与DNA对胃蛋白酶消化鲑鱼精DNA、λDNA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理pH下反应2 h,壳聚糖与DNA的质量比为0.5∶1时,壳聚糖即显示出对降解DNA明显的抑制效果;当壳寡糖与DNA的质量比为5∶1时,抑制效果较为明显;而氨基葡萄糖、N-乙酰葡糖胺与DNA的质量比为1∶1~240∶1时对消化均无抑制作用。研究表明,壳聚糖、壳寡糖可抑制胃蛋白酶对DNA的消化,其原因可能是带正电的糖可与带负电的DNA相互作用,或糖与胃蛋白酶发生了结合,从而对DNA消化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国内外作物外源总体DNA导入技术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DNA的制备,DNA浓度、纯度及活性的鉴定,外源总体DNA导入的方法及后代鉴定等主要技术环节。总结了该项技术所取得的成就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微卫星标记及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微卫星是近年来常用的一种检测基因组DNA多态性的新型DNA标记,因其数量分布广,多态性丰富及检测快速方便等优点而备受青睐,本文就微卫星结构,践态性产生原理和微卫星的应用作一简明介绍。  相似文献   
6.
三河马血液遗传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25匹三河马血清中白蛋白(ALB)、酯酶(Es)、α1-B糖蛋白(A1B)和维生素D结合蛋白(GC)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在4个位点中,白蛋白(ALB)和酯酶(Es)位点呈现多态性,其中在白蛋白(ALB)位点发现3个基因型,即AA、AB和BB,由等位基因ALB^A和ALB^B控制,其基因频率分别为0.40和0.60;在酯酶(Es)位点发现4个基因型,即FF、II、FI和IS,由等位基因Es^f,Es^I和Es^S控制,其基因频率分别为0.40,0.56和0.04,而α1-B糖蛋白(A1B)、维生素D结合蛋白(GC)2个位点均呈现单态性。  相似文献   
7.
8.
微卫星DNA标记技术在畜禽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70年代人们已经知道,微卫星位点是广泛分布于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一种特殊序列,但直到1982年Hamada等在研究中发现从酵母到脊椎动物中普遍存在着多拷贝的多聚(dT-dG)微卫星DNA,Tautz和Rentz证实了这一发现。尽管从发现到现在只有二三十年的时间,但由于微卫星具有种类多、多态性高、进化速度快以及呈孟德尔共显性遗传等优点,使其  相似文献   
9.
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组研究计划包括以全基因组测序为目标的结构基因组学和以基因功能鉴定为目标的功能基因组学2方面的内容.作者对功能基因组的主要研究方法:微阵列或DNA芯片、表达序列标签法、基因表达系列分析法、蛋白质组学分析法以及反向遗传学技术等进行了简要介绍,同时综述了上述各种技术的优缺点以及部分生物功能基因组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优化了S1核酸酶突变检测体系,结果表明(1)扩增法比杂交法产生异源双链DNA更节省时间;(2)PCR产物可以直接作为突变检测的底物;(3)适当降低反应温度、适当增加反应缓冲液中的NaCl浓度、适当缩短反应时间可提高突变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