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2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39篇
林业   128篇
农学   248篇
基础科学   23篇
  72篇
综合类   1387篇
农作物   140篇
水产渔业   107篇
畜牧兽医   430篇
园艺   438篇
植物保护   22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山松疱锈病病原菌Cronartium ribicola J.C.Ficher ex Rabehorst的锈孢子在灭菌水、2%葡萄糖液、2%蔗糖液及2%麦芽糖液中均能萌发。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0-15℃,pH为6-7,RH为25%-75%。光暗交替较之全暗条件更利于锈孢子的萌发。锈子器自然破裂放出的锈孢子较未裂锈子器中的锈孢子萌发率高1 ̄2倍。  相似文献   
2.
主要发生在叶部,叶鞘、茎秆和穗部也可发病。初期出现退绿斑点,以后形成鲜黄的粉疱,即复孢子堆。复孢子堆较小,长椭圆形,与叶脉平行排列成条状,后期长出黑斑,即冬孢子堆。  相似文献   
3.
4.
5.
花椰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再生植株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花椰菜 (BrassicaoleraceaL .var.botrytisL .)起源于欧洲地中海东部沿岸 ,属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 ,1 9世纪中叶传入我国。花椰菜质地洁白娇嫩 ,营养丰富 ,风味鲜美 ,现在我国各地普遍栽培。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可以快速地获得纯合系 ,在蔬菜杂交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已成为当前生物技术育种的重要方法〔1~4〕。但花椰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目前仍不成熟 ,国内尚未见这方面的详细报道〔1,5~ 7〕。本试验以 1 2种花椰菜基因型为试材 ,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 ,成功地诱导出了胚状体 ,并获得再生植株。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相似文献   
6.
新孢子虫病     
孢子虫病张常印秦贞奎王伟达冯斌王新武(南京动植物检疫局210009)(国家动植物检疫局100026)新孢子虫是最近发现的家畜和伴侣动物的一种原虫样的寄生虫,感染的宿主谱很广,目前仅知胎盘是传播途径,自1988年以来,在许多国家都有发生新孢子虫病的报...  相似文献   
7.
野生松乳菇菌丝的分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松乳菇的子实体作为分离材料,对子实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分别接入不同配方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试验,获得松乳菇试管母种,菌褶分离成功率25%,柄基分离成功率80%,柄与盖交界处分离成功率33%,并将母种扩大培养成再生母种,对所获菌丝体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曹师  史敏  李彦忠 《草业科学》2018,35(5):1098-1105
红豆草壳二孢叶斑黑茎病(Ascochyta onobrychidis)是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在分离此病菌的同时得到一种对此病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微生物,为评价此拮抗菌的开发利用前景,本研究采用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方法鉴定了其分类地位,并测定了其对红豆草壳二孢的抑菌效果。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结合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将该拮抗菌鉴定为微白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在高氏一号培养基上菌落为黄白色,可产生黄白色水溶性色素,孢子丝钩状,顶端螺旋形;在平板对峙试验中该菌的菌落对红豆草壳二孢菌落的相对抑制率达74.33%,同时该菌发酵液对红豆草壳二孢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80.95%和93.87%。该菌具有生物防治红豆草壳二孢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