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促卵泡生成素受体基因的SNP对牛双胎性状的标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秦川牛和荷斯坦奶牛的双胎母牛和单胎母牛为实验材料,以牛的FSHR基因的第10个外显子作为标记牛双胎性状的候选基因,用SNP法进行了多态检测。结果发现,在秦川牛的双胎母牛中突变率为60%(6/10),而在单胎母牛中突变率为20%(2/10);在荷斯坦奶牛中,双胎母牛突变率为31.25%(5/16),单胎母牛突变率为6.67%(1/15);由此可见双胎牛和单胎牛二者之间FSHR基因的第10个外显子的突变率差异明显。这表明选择FSHR基因的10个外显子有可能作为双胎性状的候选基因。经序列分析发现在FSHR基因的第1506个碱基发生了突变(T→C),但氨基酸没有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牛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的怀孕率及双胎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用生殖激素诱导母牛双胎进行了试验研究。PMSG处理组;选产后50d以上12头参试母牛,按其发情顺序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4头牛,三组牛在发情周期的第10天分别TK EMN  相似文献   
4.
报道一例牛活胎与死胎共同存在到妊娠末斯的难产情况。  相似文献   
5.
利用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所研制生产的TIT-苗应用于青海省海北州绵羊生产中,共选择供试母羊254只,产双羔68对,对照组母羊388只,无一只母羊产双羔,68只产双羔的试验母羊,在断奶时繁活94只羔羊,比产单羔多繁活45只羔羊,254只试验羊净增加收益4892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2004~2005年,甘南县利用国家扶贫资金购入2 000余头奶牛,其中犊牛及育成牛有1 500余头.受有关单位及养殖户的委托,到目前,我们已鉴定出异性双胎母牛30头,占犊牛及育成牛的2%.下面,就把我们的鉴定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奶牛的双胎中,约有50%左右为异性双胎,由于生殖器官畸形,而丧失繁殖能力。经饲养证明,异性双胎所生的母犊长大后,绝大多数不能生育。原因是在胚胎发育时期,一般怀胎到30d左右尿膜囊就愈合,而形成共同的尿膜绒毛。随着尿膜绒毛的形成,绒毛膜的血管也连接在一起,使2个胎儿的血液变成共同流动的状态。胎儿的性别在同性时不发生问题,但在异性的时候,雄性胎儿生殖腺发育较早,雄性胎儿分泌的激素通过胎膜血管进入雌性胎儿体内,抑制了雌性胎儿卵巢皮质及生殖道的发育,使雌性胎儿介于雌雄之间,出现畸形。  相似文献   
8.
牛GDF9和BMP15基因遗传变异与双胎性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9,GDF9)基因和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5,BMP15)基因作为牛双胎性状的候选基因,研究了它们在鲁西牛、秦川牛、南阳牛和中国荷斯坦牛4个品种中的遗传变异,并在鲁西牛群体中研究了其多态位点与双胎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鲁西牛中GDF9基因的3′UTR发现缺失突变,而其它3个品种中没有发现该突变。对鲁西牛群体中该多态位点与单、双胎性状之间进行卡方显著性检验表明,单胎牛群体与双胎牛群体基因型分布有极显著的差异(P=0.006),双胎牛群体的B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大于单胎牛群体。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突变体mRNA的二级结构与野生型相比总自由能值差异不大,但突变体mRNA翻译起始位点的二级结构稳定性明显大于野生型。在鲁西牛、南阳牛和秦川牛的BMP15基因中发现编码区第759~762位有GAAA 4个碱基存在缺失突变,但没有检测到突变纯合个体,中国荷斯坦牛中没有检测到该突变。卡方显著性检验表明单胎牛群体和双胎牛群体在该位点基因型组成差异不显著(P=0.947)。  相似文献   
9.
人工诱导母牛双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人工诱导母牛双胎的研究进展桑润滋刘春海(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保定07100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役用牛将向专门的肉用方向发展,肉牛产业正在蓬勃兴起。在肉牛生产中,牛的繁殖能力及出栏商品牛的数量直接影响着养牛业的效益。但牛是单...  相似文献   
10.
牛属于单胎动物,通常一胎产一犊,在自然状态下牛的双胎率极低,仅为0.15%~2.99%,肉牛的双胎率仅为0.5%。低繁殖率极大地制约了养牛业的发展,使得提高牛的繁殖率成为国内外养牛业研究的热点课题。从牛双胎的效应、影响牛双胎的因素、提高牛双胎率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牛双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