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44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11篇
综合类   116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13篇
畜牧兽医   19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e describe a new manual procedure for catching and tagging fish underwater, the ‘pole-hooking’ method, and demonstrate and discuss its advantages over standard tagging techniques (i.e. hook-and-line fishing). The new technique was designed for tagging Acanthistius brasilianus [Cuvier, M., Valenciennes, L.B., 1828. Histoire Naturelle des Poissons. Museau de Histoire Naturelle, Paris], a small to medium-sized fish inhabiting rocky reefs of the Argentine coast. The pole-hooking method minimizes injuries, avoids fast depressurization of fish and allows registration of the precise location of capture and release. In addition, the equipment needed is very simple and economical. The mean number of fish tagged per minute using this methodology on shallow rocky reefs (up to 25-m depth) was similar to that obtained during hook-and-line fishing sessions (ca. one tagged fish every 3 min), given similar densities of A. brasilianus in the fished reefs.  相似文献   
2.
ABSTRACT:   Conspecific predation among longnose lancetfish Alepisaurus ferox was investigated in four spatio-temporal strata of the western Indian Ocean. The cannibalism level varied from 0 to 45.5% by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and was negatively related with abundance of non-evasive prey (such as crustaceans Charybdis smithii and Natosquilla investigatoris ) and foraging success. Predation by lancetfish is often described as a non-selective process, constrained by local prey availability and by its feeding speed during an attack of prey. Our results show that lancetfish may adapt its opportunistic foraging behavior, feeding on non-conspecific abundant prey such as crustaceans when available, and switching to a high level of conspecific predation in poor waters.  相似文献   
3.
从远洋渔业的概念和发展远洋渔业的目的与意义入手,对我国远洋渔业近40年来的行业发展进行了简要梳理。通过总结远洋渔业行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新形势下我国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条件,提出该行业未来发展的应对策略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贪食迈阿密虫(M.avidus)对4种养殖鱼类组织匀浆液的趋化特性进行研究,以探讨贪食迈阿虫对养殖鱼类的侵染特点.试验结果显示,贪食迈阿密虫对大黄鱼、大菱鲆、黄姑鱼、鲈鱼的眼、脑、脑脊液匀浆液有强烈的趋化效果(P<0.01),对皮肤黏液、鳃、肝、肌肉、肾组织匀浆液的趋化性较弱(P>0.05);对不同鱼类组织匀浆液...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了1984—1986年碧流河水库鱼类寄生虫调查.共检查、解剖鱼类49种,计846尾。查见寄生虫13个类群.计51种.对寄生虫在鱼体上的寄生部位、感染率、感染强度作了记录.根据调查和鱼种放养情况.提出了鱼病预防建议.  相似文献   
6.
家养鲤科鱼暴发性传染病的病原研究   总被引:37,自引:6,他引:37  
从不同地区、不同鱼种的濒死病鱼的实质性脏器中分离到一种革兰氏阴性、有运动力的短杆菌,具有如下特点:氧化酶和V-P反应均呈阳性,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发酵甘露醇、水杨素和阿拉伯糖,不发酵肌醇,鸟氨酸脱羧酶阴性,对新生霉素不敏感。用API-20E系统试剂盒检测,证实其为嗜水气单胞菌。用该菌人工感染健康鱼,可引致与自然发病鱼类似的病症,其半数致死量(LD_(50))为5×10~3个菌。在该菌的培养上清中存在着一种具有溶血活性的毒素。研究证明,家养鲤科鱼暴发性传染病的病原为产毒素的嗜水气单胞菌,该病的准确名称应为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  相似文献   
7.
老江河的水质理化特性及其渔业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老江河的周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水温平均18.8℃(9.1~31.1℃);透明度平均231cm(63~525cm);pH平均7.69(7.12~8.20);溶解氧平均9.24mg/L(7.96~11.52mg/L);化学耗氧量平均4.56mg/L(3.37~5.79mg/L);碱度平均2.29mmol/l(2.05~2.64mmol/l);硬度(CaCO3)平均127.4mg/L(110.8~143.4mg/L),属软水。主要离子含量及排列顺序与长江水相近,属O·A阿列金分类法CCaⅢ型。主要营养元素中,无机N含量为0.489mg/L,其中NO-13—N0.24mg/L,NH+4—N0.225mg/L,NO-12—N0.024mg/L;PO-34—P0.008mg/L。N∶P平均为61∶1,P更缺乏。老江河的水质状况表明它是适宜鱼类生长发育的良好渔业水体,营养类型介于贫-中营养型之间,适合于在此建立中国长江四大家鱼种质资源库  相似文献   
8.
长江上游白鲟幼鱼形态发育和产卵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9年3月至1991年6月对长江重庆江段19尾白鲟(体长480~1148mm)的形态、生长和食性进行了分析及年龄鉴定。结果表明,幼鲟生长较快,身体各部分增长不一致,眼径、吻须增长较慢。其体长(BL)、体重(W)的关系式为:W=5.2119×10-6BL2.9271。白鲟为肉食性鱼类,体长约647mm的幼鲟主要摄食小型鲤科鱼类。葛洲坝截流后,长江上游白鲟产卵场未变,种群数量有所回升。  相似文献   
9.
远洋鱿钓渔业是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组成,该渔业极易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我国远洋鱿钓渔业,本文结合脆弱性理论和方法,从气候与环境、物种、社会经济三大方面建立了我国远洋鱿钓渔业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指标体系,运用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DEMATEL)法、解释结构模型(ISM)法以及交叉影响矩阵相乘(MICMAC)法对影响指标及其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鱿鱼渔业资源是最核心的因素,对我国远洋鱿钓渔业脆弱性起决定性作用;科技投入、政策与管理、捕捞强度是最具影响力或驱动力的因素;我国远洋鱿钓渔业脆弱性指标可分五大类,要把重点放在关联因素、调整因子和驱动因素上,其次为依赖因素,自主因素无需过多关注。研究认为,除渔业资源外,脆弱性系统可分为四个层级,长期监控L3和L4层指标,重视L2和L3层的指标,针对性地调整L1层指标,是保持我国远洋鱿钓渔业长期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该研究不仅能识别影响我国远洋鱿钓渔业脆弱性的关键因素,同时可为远洋鱿钓渔业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并为脆弱性实证评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五种养殖鲟、鳇鱼DNA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德国Partec Pas Ⅲ型流式细胞仪,以鸡红细胞为标准DNA(含量为2.3pg/N),测定了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 Brandt)、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 Brandt)、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 Brandt)、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 Linnaeus)和达氏鳇(Huso dauricus Ceorgi)的体细胞DNA含量。结果表明,在上述五种鲟鱼类的DNA含量中,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和史氏鲟的DNA含量非常接近,分别为12.24pg/N,11.60ps/N,11.59pg/N,三种鲟鱼相比较差异并不显著。小体鲟和达氏鳇的DNA含量是6.06pg/N和4.77pg/N,两种鱼相比较差异也不显著。但与上述三种鲟鱼相比较DNA含量几乎相差1倍。从测定的结果并结合已发表的有关鲟鱼类资料可以确定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和史氏鲟属于八倍体类型,而小体鲟和达氏鳇则属于四倍体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