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2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46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和利用地稔的促凝血活性物质,以地稔为试材,提取地稔凝集素,研究pH、温度和糖等理化因素对凝血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硫酸铵沉淀及透析提取的地稔凝集素具有红细胞凝集活性;碱性条件下,抑制作用明显,而酸性条件有较强促进作用;温度对凝集素凝血活性影响很小;半乳糖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裙带菜凝集素对鲫的免疫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从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中提取的凝集素作为免疫诱导制剂,注射到鲫Carassius auratusw体内,在连续注射7 d和9 d时,分别对鲫血清中的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注射凝集素7 d和9 d时,鲫血清中溶菌酶的酶活性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8.83%、12.69%,SOD的酶活性比对照组分别提高66.67%、139.99%,CAT酶活性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6.60%、63.63%。说明凝集素可以明显提高鲫血清中这3种酶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3.
凝集素是生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类糖结合蛋白,通过特异识别不同糖基而介导多种生物过程.本研究以'南菊芋1号'为研究材料,克隆并鉴定了12个凝集素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这些基因编码蛋白的性质表明:等电点为4.96~5.23,偏酸性;依据其特异性糖基结合域归为三类:8个属于木菠萝家族(JRL),2个属于雪花莲家族(GNA),2...  相似文献   
4.
虾夷扇贝C型凝集素母源传递与抑菌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研究虾夷扇贝C型凝集素的母源传递及其抑菌作用,实验运用qRT-PCR技术检测了经鳗弧菌刺激后虾夷扇贝卵巢中C型凝集素的表达模式,比较分析了C型凝集素基因在正常虾夷扇贝和鳗弧菌刺激的虾夷扇贝所产的卵及其胚胎发育前期的存在与变化;通过抑菌实验研究了卵胞浆中C型凝集素抑制细菌存活的作用.结果表明,鳗弧菌刺激能够诱导虾夷扇贝卵巢中的C型凝集素mRNA表达量显著变化,最高表达量出现在刺激8h后,为对照组的6.2倍;母体中C型凝集素可以传递给卵和胚胎,刺激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正常组,且表达量都随胚胎发育逐渐降低,至受精36 h时分别为正常对照卵的0.3和0.2倍;蛋白终浓度为200和400 μg/mL的卵无细胞体系都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与C型凝集素家族抗体反应后,细菌存活率显著上升,说明母源C型凝集素在抑制细菌存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合浦珠母贝C-型凝集素基因的序列特征和功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EST筛选结合重测序法获得合浦珠母贝一种C-型凝集素cDNA的全长序列(命名为PoLEC1)。PoLEC1全长988 bp,5′-UTR为33 bp,3′-UTR为101 bp,开放阅读框为864 bp,编码287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1.68 ku,理论等电点约5.83。预测的氨基酸序列中含有信号肽(Met1-Ser19)和糖结合位点。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PoLEC1与其它物种C-型凝集素的的糖识别结构域序列的同源性在18.8%~28.6%,相似性在28.9%~50.0%之间。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PoLEC1与栉孔扇贝聚为一支。组织表达分析表明,PoLEC1 mRNA在消化腺、外套膜、性腺、闭壳肌、肠、鳃和血淋巴组织均有表达,在消化腺中的表达分析表明,经溶藻弧菌刺激后2 h表达显著下调,而在4和24 h后表达显著上调。利用PoLEC1成熟肽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进行重组表达。制备包涵体后,用IDA HisBind 树脂纯化得到单一的重组蛋白,凝菌试验表明该蛋白对大肠杆菌有明显的凝集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鼠李糖凝集素(Rhamnose-binding lectin, RBL)在硬骨鱼非特异性细胞防御病原菌感染中的作用,本研究以尼罗罗非鱼为研究模型,首先通过分离头肾单核/巨噬细胞进行体外菌应激实验,发现在罗非鱼两种重要的致病菌-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应激后,尼罗罗非鱼L-鼠李糖凝集素1(OnRBL-1)的表达量显著上调。然后,通过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发现OnRBL-1重组蛋白能够调节病原菌诱导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包括显著抑制菌诱导的IL-6、IL-8和TNF-α的表达,和促进IL-10和TGF-β的表达。此外,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证实OnRBL-1具有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同时增强呼吸爆发水平和上调活性氧的释放。以上研究结果表明,OnRBL-1在罗非鱼单核/巨噬细胞非特异性细胞防御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为探讨RBL-1在硬骨鱼宿主防御病原菌感染中的功能提供了参考,并有助于完善和丰富硬骨鱼类RBL的功能和在抗菌免疫应答中的基础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s,RACE)技术克隆得到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C型凝集素(C-type lectin,Sb-Lec1)基因,该基因全长为700 bp,其中,5′-UTR为29 bp,3′-UTR为167 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504 bp,编码167个氨基酸,包括长度为23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序列、129个氨基酸的糖识别结构域(CRD)以及参与二硫键形成的6个半胱氨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19.11 k Da,理论等电点为4.74。多序列比对结果显示,Sb-Lec1基因CRD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和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C型凝集素的同源性分别为38%~40%、34%~35%和38%~39%,Sb-Lec1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的凝集素基因具有相似的结构,均含有形成二硫键的4个保守半胱氨酸。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魁蚶先与贝类聚为一支,再与脊椎动物聚在一起,表明魁蚶Sb-Lec1基因在进化树上的位置与其传统分类所处位置一致。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Sb-Lec1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发现其在肝胰腺、血淋巴、鳃、外套膜、闭壳肌、斧足中均有表达,其中,肝胰腺表达量最高。同时,分析了Sb-Lec1基因在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刺激下的mRNA表达量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菌刺激组Sb-Lec1基因mRNA在各检测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本研究表明,魁蚶Sb-Lec1基因在机体免疫防御方面发挥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8.
对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e)血清凝集素的凝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锯缘青蟹血清凝集素对人、兔、鼠、鸽子、中华鳖、鲫红细胞均有凝集作用,其中对小鼠红细胞凝集活性最强,血凝活性可达29;凝集素活性最适pH 6.0~7.4;盐度对凝集活力有较大影响,NaC l浓度在0.4~0.5 mol/L时基本失活;未纯化血清凝集素对Ca2+、Mg2+未表现出依赖性;凝集素活性能被N-乙酰葡萄糖胺特异性抑制。对青蟹血清凝集素进行硫酸铵分级沉淀分离后,发现凝集素活性主要分布在25%饱和度硫酸铵沉淀区,该组分凝集比活比血清高27.44倍,SDS-PAGE结果表明主要蛋白带型为79 ku、75 ku、72 ku。  相似文献   
9.
人工合成gna基因在小麦中的表达及其抗蚜虫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经密码子优化的、人工合成雪花莲凝集素(Galanthusnivalisagglutinin),gna基因及RbcS启动子构建了高效特异表达载体pBAC202,通过基因枪轰击小麦幼胚和幼穗,将外源gna基因导入到3个高产小麦(TriticumaestivumL.)品种中,获得42个转基因后代株系。对转基因后代植株进行了DNA点杂交、PCR及PCR-Southern验证,确认外源gna基因已成功地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中。进一步的凝集素活性检测表明,小麦叶片中表达的凝集素可使红细胞凝集,并具有正常的生物学活性。转基因植株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进行抗蚜虫(Rhopalosiphumpadi)试验,蚜口密度抑制率从19%~73%不等,部分株系抑虫效果较好。利用转基因的方式可将外源抗虫基因gna导入到小麦中,并可有效地增强小麦的抗蚜能力,为选育具抗虫特性的优质小麦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Marine algae are an excellent source of novel lectins. The isolation of lectins from marine algae expands the diversity in structure and carbohydrate specificities of lectins isolated from other sources. Marine algal lectins have been reported to have antiviral, antitumor,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Lectins are typically isolated from marine algae by grinding the algal tissue with liquid nitrogen and extracting with buffer and alcohol. While this method produces higher yields, it may not be sustainable for large-scale production, because a large amount of biomass is required to produce a minute amount of compound, and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waste is generated during the extraction process. Therefore, non-destructive extraction using algal culture water could be used to ensure a continuous supply of lectins without exclusively disrupting the marine algae. This review discusses the traditional and recent advancements in algal lectin extraction methods over the last decade, as well as the steps required for large-scale production. The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of various extraction methods (destructive and non-destructive)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