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7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型Sou的总脂和脂肪酸组成随食物的变化及营养强化的实施而发生显著变化。酵母组总脂为2.5%,明显高于海水小球藻组(1.65%)和有机肥组(1.5%)。经鱼油强化或海水小球藻二次培养后脂类含量明显升高。三组中酵母组的MUFA含量是高为55%。主要是C16:1ω9(23%),而PUFA最低(16.6%),其中EPA(2.7%)、DHA(0.8%)等ω3HUFA含量均很低;与酵母组相比,海水小球藻组和有机肥组的MUFA含量显著下降,PUFA含量显著升高,均为30%-33%左右,三组中海水小球藻组EPA含量最高(14%),其次是有机肥组(5.9%)和酵母组(2.7%);有机肥组DHA含量最高,达11.7%,而酵母组和海水小球藻组DHA含量均低,仅为0.7%-0.8%。经鱼油强化后,酵母组的MUFA含量显著下降,PUFA显著升高,EPA由2.7%提高到10%左右,DHA由0.8%以7%;酵母组经海水小球藻二次培养后MUFA显著降低,PUFA相应升高,EPA由2.7%提高到9.7%,而DHA含量无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5种药剂对大型溞(Daphnia magna Straus)的急性活动抑制毒性。[方法]测定了5种药剂对大型溞的急性活动抑制中浓度EC50,并评价了5种药剂对大型溞的毒性。[结果]5种药剂对大型溞的毒性大小表现为:20%甲氰菊酯水乳剂(EC50=0.002 8a.i.mg/L)10%高效氯氟氰菊酯可湿性粉剂(EC50=0.008 9 a.i.mg/L)7.5%鱼藤酮乳油(EC50=0.189 9 a.i.mg/L)7.5%除虫菊素水乳剂(EC50=0.202 0 a.i.mg/L)0.5%大黄素甲醚水剂(EC50=0.640 1 a.i.mg/L)。[结论]为大型溞应用于环境污染监测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A lifelong feeding study with soybean from different production systems was carried out in the crustacean Daphnia magna (water flea), an acknowledged model organism for ecotoxicological studies. Experimental diets were prepared with soybean meal from different agriculture production systems: (i) genetically modified Roundup‐Ready soy (Glyphosate‐Tolerant), (ii) conventional soy and (iii) soy from organic agriculture (agriculture with neither synthetic pesticides nor synthetic fertilizers). Overall, feed produced from organic soybeans resulted in the highest fitness (higher survival, better growth and fecundity) in the model organism. Animals fed Roundup‐Ready soybean consistently performed less well compared to animals fed either conventional or organic soybeans. We conclude that accumulation of herbicide residues in Roundup‐Ready soy and related nutrit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oy types may have caused the observed fitness differences. The results accentuate the need for further research clarifying qualitative aspects, including potential large‐scale consequences for food and feed quality, of this dominant crop.  相似文献   
4.
在Banta液(牛粪1.5 g 干稻草2 g 沃土20 g 水1000 ml)、酵母、小球藻三种培养条件下,比较研究了蚤状的脂肪酸组成。用GC/MS法分析后结果表明:它们的总脂量变化不大,依次为5.23%、5.46%和6.01%。共检测到15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5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4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6种。蚤状以小球藻培养条件下的C 20∶5(EPA)和C 18∶3的含量最高,PUFA占总脂肪酸的34.79%;Banta液组的SFA含量最高,为53.89%;面包酵母组的MUFA含量最高,达60.65%,且富含C 16∶1(n-7)和C 18∶1(n-9),这两种不饱和脂肪酸约占总脂肪酸的56.73%。EPA的含量以小球藻组最高,为14.43%,与自然环境中蚤状的含量相近。酵母组最低,为2.05%。蚤状和其它饵料生物一样,其脂肪酸组成主要随食物特点而变化,也决定于其本身的吸收与合成能力。  相似文献   
5.
杨丽丽  刘其根 《水产学报》2013,37(6):894-903
为了解以鲢鳙占优势的千岛湖中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以及与水温、溶解氧等环境因子的关系,采用方差分析、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对千岛湖河流区、过渡区、湖泊区3个地区的浮游动物种类、数量以及环境因子的月变化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007—2008年,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15种,其中原生动物16种、轮虫51种、枝角类23种、桡足类25种。浮游动物密度在春季(2007年:840.9/L,2008年:850.5/L)形成高峰;生物量在春季(2007年:1.89mg/L,2008年:0.837 mg/L)和秋季(2007年:1.63 mg/L,2008年:0.802 mg/L)形成双高峰;现存量从河流区至湖泊区依次递减。河流区和过渡区的浮游动物密度均于4 m水层达最大值,湖泊区于8 m水层达到最大值。各位点4~12 m水层的大型浮游甲壳动物优势种透明溞、蚤状溞、球状许水蚤等和小型浮游甲壳动物优势种长额象鼻溞、颈沟基合溞、台湾温剑水蚤等的生物量较高。原生动物、桡足类生物量与溶解氧显著正相关;轮虫、枝角类生物量与总氮、硝态氮、浮游植物生物量极显著正相关。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溶解氧、温度、总氮、总磷、硝态氮是影响浮游动物时空分布的主要因子。透明溞在2—6月份主要受到以浮游植物为食物的上行效应的影响较大,而其他月份主要受水温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两种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评价两种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水生态的安全性,运用评价化学品对水生生物毒性的标准试验方法,测定了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和双八、十烷基季铵盐(C8-10)两种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3种水生生物(斜生栅藻、大型溞和斑马鱼)的毒性。结果表明,在0.05~0.5 mg.L-1的浓度范围内,1227、C8-10对斜生栅藻的毒性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随处理浓度的增大抑制效应增强,0.5 mg.L-1C8-10对斜生栅藻具有杀灭作用;同时1227、C8-10与斜生栅藻还存在时间-效应关系,处理后抑制率随时间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72 h时抑制率最高。1227和C8-10对斜生栅藻96 h的EC50分别为0.109、0.103 mg.L-1,对大型溞的48 h LC50分别为1.56×10-2、1.45×10-2mg.L-1,对斑马鱼的96 h LC50分别为2.36、2.19 mg.L-1。C8-10对3种水生生物的毒性均高于1227,两种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大型溞和斑马鱼的致死率(LC50)均随作用时间延长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7.
抑食肼对大型溞的急慢性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择21%抑食肼可湿性粉剂为受试农药,研究其对大型溞(Daphnia magna)的急性毒性和21 d慢性毒性效应,观察大型溞各个繁殖和生长指标变化,建立毒物剂量-反应关系,并寻找其中的敏感生物学指标。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21%抑食肼可湿性粉剂对大型溞的48 h-EC50为0.94 mg·L-1;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抑食肼对大型溞的初次蜕壳时间、蜕壳次数、产卵时间、产幼溞数和产幼溞胎数等都有显著的影响,其中,0.135 mg·L-1的暴露浓度可以显著减少大型溞蜕壳次数、产幼溞总数量和产幼溞胎数,综合各个繁殖毒性终点指标,21 d无可见效应浓度(NOEC)为0.045 mg·L-1。此外,研究还发现低至0.015 mg·L-1的抑食肼暴露21 d可以使母溞体长显著性下降。研究结果表明,抑食肼胁迫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型溞的生长和繁殖具有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8.
农药和重金属作为水环境中两类常见的污染物,其复合污染已经对水体生态和人类生存环境构成严重威胁。作者研究了3种常用农药(毒死蜱、三唑磷、氟虫腈)及2种常见重金属(铅、镉)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同时采用五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案,研究了复合污染物体系对大型溞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毒死蜱、三唑磷、氟虫腈、铅离子和镉离子对大型溞的48 h-EC50值分别为6.30、7.27、2.17、454.97和1 175.74 μg/L;5种污染物对大型溞的毒性效应贡献值依次为镉离子 > 三唑磷 > 氟虫腈 > 毒死蜱 > 铅离子;复合污染物对大型溞的毒性呈现出一定的相加效应;当水中毒死蜱质量浓度为0.81 μg/L、三唑磷为17.22 μg/L、氟虫腈为5.65 μg/L、铅离子为83.75 μg/L、镉离子为3 793.15 μg/L时,复合污染物毒性的理论协同效应最大。研究结果可为复合污染物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用达到电泳纯的大型溞(Daphniamagna)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免疫BALB/c小鼠,得到效价达1∶8000的鼠抗大型溞ChE多克隆抗血清;通过优化抗原抗体反应条件,建立定量分析大型溞ChE含量的间接非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indirectandnon‐competitive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结果表明:此方法检测灵敏度为24ng爛mL-1;经免疫交叉反应鉴定,所获抗血清与5、10μg爛mL-1标准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如花翅摇蚊、尖额溞、斑马鱼(脑、脑除外的整体)、家蚕、意大利蜜蜂、赤子爱胜蚯蚓、非洲爪蟾(蝌蚪)等来源的ChE交叉反应率分别为:<0畅25%、<0畅25%、 2畅13%、 10畅19%、3畅88%、 3畅56%、 2畅81%、 3畅93%、 5畅00%和2畅75%,具较高的特异性.说明用本试验得到的抗血清建立的间接非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可用于大型溞体内ChE含量的测定,以利于在农药暴露环境下大型溞体内ChE活性的精确检测.  相似文献   
10.
大型溲一般5个幼龄和12 ̄17个成龄,幼龄龄期各1d左右,各成龄平均龄期在水温15℃、18℃、21℃、25℃下分别为3.5d、2.6d、2.5d、2.1d,龄期随温度降低和龄数增加而呈延长趋势。随温度升高大型溲生长加快,生长率在Ⅳ ̄Ⅴ龄 达到高峰,随后Ⅴ ̄Ⅵ龄的生长率显著下降了约60% ̄70%。低温下生长率变化较高温相对平缓,后期低温下大型溲的生长与体长超过了高温。随温度升高,大型溲性成熟、产卵提前,生殖率加快,但生殖量显著下降。21℃是大型溲繁殖的最适温度,其总生殖量最高,达591.9个,未经低盐度驯化的大型溲其24h、48h、72h的半致死盐度(LS50)分别为9.65、9.45、8.98,生殖上限盐度为9.3左右。经低盐度短期驯化至8.5d,其LS50分别提高到12.54、12.05、11.3,生殖上限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