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23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篇
  31篇
综合类   112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33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口口门海域水体重金属时间变化趋势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2004—2017年长江口口门区域水体中Cu、Zn、Pb、Hg和As 5种重金属含量的调查,分析了北支、南支北港和北港北沙3个区域水体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并对未来几年重金属的含量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显示,Cu和Pb在2011—2017年间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低于2004—2008年, Zn和As在2011—2017年间一直处于稳定的下降趋势,Hg的下降趋势较小,5种重金属均在2011年和2015年前后污染物排放量增加时出现不同幅度的增长,且径流量较大的区域增长幅度较大;分析其影响因素得出,由于早期水体中重金属含量较高,治理投入成效大于污染物排放的影响,故2004—2008年Cu、Zn、Pb和As含量与环境治理投入呈显著负相关,与排污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而在重金属含量控制到较低水平后,治理难度增加,成效减弱,污染物排放量成为了控制重金属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故2011—2017年的重金属含量与环境治理投入相关性不显著,与排污量呈显著正相关;由于长江口3个区域在盐度和径流量等因素上存在差异,采用了ARIMA模型对不同区域的重金属分别进行预测,预测得出2020—2022年长江口口门处3个区域水体中重金属含量较低,变化趋势较为平稳,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误差在5.19%~11.82%之间,分区域预测可以突出不同区域重金属含量及变化特征,预测结果更具针对性,能够为未来治理方案的拟定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利用集成式环境评估模式—营养盐模型(IMAGE-GNM),计算了2003—2018年长江流经主要省份淡水养殖引起的总氮(TN)和总磷(TP)年排放量。结果显示,长江流域淡水养殖产生的TN和TP释放量具有一致的空间分布,由湖北、湖南和江西省组成的中游占淡水养殖TN和TP总排放量的60%以上;2003—2018年长江流经的主要省份淡水养殖的TN和TP负荷均呈增长趋势,且TP的增长幅度略高于TN;长江流域淡水养殖TN和TP的年排放量分别占2010年长江N、P输送量的7.93%和13.65%,是长江水体N、P营养盐重要的来源;淡水养殖污染的N/P介于6.35~12.53之间(质量比),也对长江水体N/P失衡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本研究估算与观测结果一致性较高,相关估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长江流域养殖污染的现状;随着淡水养殖过程中N、P释放通量的增加,河流—河口富营养化的程度可能会加剧,值得进一步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的水系和锋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长江每年约有9400亿米^3流量通过河口入海,在口外形成特有的长江冲淡水,促使长江口内至口外水体的理化性质发生很大变化,并由此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的生物、化学、沉积及生态环境产生深刻影响。本文以盐度和含沙量两个指标把长江口的水体宏观地划分为长江径流水、长江河口水、长江冲淡水和外海水,其中长江冲淡水又可分为羽状流水和口外混合水两上次一级水体。通过水系划分,说明长江口河口锋、羽状锋的形成与水系的密切联  相似文献   
4.
长江口凤鲚幼鱼的耳石微结构、日龄与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7月、8月和9月在长江口区域从小型拖网和张网渔获物中获取凤鲚幼鱼,摘取矢耳石进行耳石微结构分析,确定凤鲚幼鱼的日龄和孵化日期,分析个体早期生长过程.凤鲚幼鱼的体长范围为25.6~63.2 mm,矢耳石形状与成鱼耳石相似,为不规则扁椭球形,只有—个翼状突起.耳石横截面磨片上具有一个核和一个原基.耳石原基的直径为12.5 ~ 22.8μm,平均为(14.3±4.8) μm(n =111).耳石核中心到第一个生长轮的距离为(24.9±6.4)μm(n=44).生长轮在耳石长轴上排列较疏且不清晰,短轴上较密但清晰.凤鲚幼鱼的日龄为54~128 d,对应的孵化日期为2007年4月10日至7月23日,高峰期为2007年5月1 1日至6月26日.耳石半径(R)与标准体长(LS)间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LS=6.68 +0.065R.凤鲚幼鱼前20个生长轮宽度较窄,并有逐渐变窄的趋势,第20日轮之后,生长轮宽度逐渐变宽,至第50日轮后生长轮宽度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5.
珠江口水域秋季刺网的渔获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4年9月使用3种不同结构(单片、双重、三重)和不同网目尺寸(40 mm、50 mm、60 mm)的刺网在珠江口水域进行了海上捕鱼试验,并从多样性和相异性两方面探讨了珠江口水域刺网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的差异。试验结果显示,3种刺网的渔获种类数、尾数和质量都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而减少;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大于1 000的优势种有所差异,但深水金线鱼(Nemipterus bathybius)是共同优势种。针对珠江口渔获个体大小悬殊的特点,分别以个体数和生物量为基础计算了该水域的多样性指数,t检验结果显示这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采用欧氏距离法(Euclidian distance)计算,结果显示不同网目刺网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的差异性较高,而同一网目刺网差异性较低。从提高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和恢复其生态稳定性来看,控制网目尺寸是当前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乔红霞  蒋媛  付子轼  王俊力  张镭  刘福兴 《土壤》2019,51(3):507-516
为摸清五里湖公园化河口岸带土壤理化性质,探明土壤质量状况,本研究于2017年10月对五里湖3个典型公园化河口区域(陆典桥浜L、梁塘河C、圩田里河W)的24个点位进行岸带土壤采集,分析土壤颗粒组成、容重(BD)和孔隙度(Pt)等物理性状和pH、有机质(OM)、全氮(TN)、碱解氮(AN)、全磷(TP)和有效磷(AP)等化学性状,并利用与植物生长相关的土壤指标(石砾、砂粒、黏粒、BD、pH、OM、TN、AN、TP、AP)进行土壤质量指数(SQI)评价。结果表明:①3个河口岸带土壤均存在结构退化的情况,土壤主要以石块和石砾为主(700g/kg),砂粒、粉粒和黏粒含量较低,土壤容重偏大(1.35 g/cm3),孔隙度偏低(50%);②3个河口岸带土壤pH均呈碱性(平均8.30),且陆典桥浜河口圩田里河河口梁塘河河口,AP含量趋势相反;除梁塘河河口TP含量差异不大外,陆典桥浜和梁塘河河口的OM、TN、AN、AP、TP均呈现近岸大于远岸的趋势。③3个河口岸带土壤质量状况均较差(SQI0.5),AN、BD、OM、AP和pH是影响研究区域岸带土壤质量的5个主因子。  相似文献   
7.
长江口潮滩植物根际沉积物磷的累积及其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长江口潮滩植物生物量及根际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和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各个采样点的海三棱草从春季开始生长并一直延续到初夏,到7月其生物量基本上都达到一个峰值。海三棱草根际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包括弱吸附态磷(Ad-P)、铁结合态磷(Fe-P)、自生磷灰石及钙结合态磷[(Ap+Ca)-P]、碎屑态磷(De-P)和有机磷(OP),它们都具有较好的季节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氧化还原状态的控制。文中还研究了根际沉积物孔隙水中的磷酸盐含量,发现其有效性受到了氧化还原状态及沉积物中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沿江退耕还林地种草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区退耕早熟梨地种植豆科、禾本科牧草,通过测定它们的盖度变化、产草量和越夏率,比较分析了果园适宜种植牧草品种及应注意的问题,并讨论了重庆低海拔沿江农区发展草业生产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长江生态系统由于地理和历史原因形成了当今富有特色的自然生态与经济系统相结合的格局,是一个可以人为调节与控制、预测与管理的人工生态系统。长江流域在地域地势、人口、气候、水土、农业、矿产、水利、航运、旅游、环保等方面的特点,以及这一流域所产生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越来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充分认识长江流域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以及长江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特点,准确把握自然地理条件与流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对利用长江流域的资源与环境优势发展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长江口水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及现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长江口的海域水质综合评价模型,B-P人工神经网络结构中的输出层以单输出代替多输出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唯一性。以此模型采用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磷酸盐,无机氮,总汞,镉,铅,砷,油类,对长江口18个监测点的海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表明;2个站点为Ⅰ类水质,10个站点为Ⅱ类水质,5个站点为Ⅲ类水质,1个站点为Ⅳ类水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