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2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32篇
水产渔业   405篇
畜牧兽医   4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保鲜处理对冷鲜鲟鱼肉特征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岳琪琪  刘文  韩千慧  龚恒  侯温甫  周敏  王宏勋 《水产学报》2020,44(12):2076-2086
为明晰保鲜处理对冷鲜鱼肉冷藏期间的特征性风味物质的影响。本实验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结合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对经微酸性氧化电解水和ε-聚赖氨酸两步法保鲜处理的冷鲜鱼肉在冷藏期间的挥发性成分和滋味成分进行分析。电子鼻能够对挥发性成分从整体上进行分析,贮藏后期保鲜处理组和对照组的鱼肉挥发性气味的数据集无重叠区域,差异明显。利用SPME-GC-MS定性鉴定出46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醛类、酮类、烃类和醇类等物质,其中己醛、庚醛、苯甲醛、辛醛、壬醛、癸醛和2,5-辛二酮、苯乙酮、3,5-辛二烯-2-酮为保鲜处理组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保鲜处理延缓了冷鲜鱼肉腥味的产生以及鱼肉香味的下降。电子舌检测冷藏过程中鱼肉的滋味物质时发现,保鲜处理组苦味、涩味、咸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样品贮藏6 d后,在苦味、涩味、咸味、鲜味方面均呈显著差异。保鲜处理起到了减缓冷藏期间冷鲜鱼肉风味物质下降的作用,为保鲜处理在冷鲜鱼肉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试验研究不同鲜活蚯蚓替饲水平对大杂交(达氏鳇♀×史氏♂)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选择1200尾初始体长(11.65±0.54) cm、体重(10.82±2.43)g的大杂交,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尾.各组大杂交饲粮的蚯蚓替饲水平为0%、10%、33%、100%,饲喂120~150 d.结果 ...  相似文献   
3.
匙吻(Polyodon Spathula)又称鸭嘴,属形目\匙吻科,是原产于美国的一种古老的大型淡水经济鱼类。1990年引入我国,现  相似文献   
4.
采用形态学的方法,对山泉水养殖杂交仔稚鱼及幼鱼进行了为期75 d的生长发育研究.织金县桂果镇岔河村山泉水水温14~17℃、溶氧>7 mg/L,仔稚鱼阶段水交换量为11.673/d,幼鱼阶段水交换量为51.84 m3/d,仔鱼出膜后至第7天,为卵黄囊仔鱼期,卵黄囊呈椭圆形;第8天开口摄食,卵黄囊消失,为仔鱼晚期;在第3...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杂交(达氏鳇Huso dauricus♀×施氏Acipenser schrenckii♂)和施氏的繁殖特性,于2021年3—5月,采用注射外源激素(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2号LHRH-A2+地欧酮DOM)、剖腹取卵和人工授精的方法,人工催产了5批10组杂交和1批2组施氏A.schrenckii,并通过显微观察比较了两种胚胎发育的异同。结果表明:人工繁殖获杂交卵379万粒,平均受精率为82.9%,平均孵化率为70.44%,获仔鱼217.6万尾,获施氏卵87万粒,平均受精率为82.2%,平均孵化率为63.20%,获仔鱼54.2万尾;水温为16~17℃时,杂交经123~155 h孵化出膜,总积温需2 102~2 445℃·h,相同条件下,施氏经116~138 h孵化出膜,总积温需1 856~2 108℃·h;根据胚胎发育的形态特点,杂交的胚胎发育可分为9个阶段32个时期,而施氏胚胎发育可分为9个阶段28个时期;杂交和施氏胚胎发育有相似之处,受精卵均为沉黏性卵,胚胎发育时序相似,卵裂方式均为辐射卵裂;杂交和施氏的典型区别是胚胎发育至心...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透明带ZP家族在小体Acipenser ruthenus性腺发育、卵子发生等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采用PCR技术克隆获得小体卵透明带家族ZP3 3种亚型(ArZP3-1、ArZP3-4、ArZP3-5)及ZPAX基因(ArZPAX)cDNA部分序列。结果表明:ArZP3-1部分cDNA序列长度为1029 bp,对应编码342个氨基酸;ArZP3-4部分cDNA序列长度为1191 bp,对应编码397个氨基酸;ArZP3-5部分cDNA序列长度为717 bp,对应编码238个氨基酸;ArZPAX部分cDNA序列长度为733 bp,对应编码243个氨基酸;ArZP3蛋白3种亚型及ArZPAX蛋白氨基酸序列中均含有一个保守的ZP结构域;基于ZP氨基酸序列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小体ArZP3蛋白3种亚型与高等鱼类ZP3亲缘关系较近,而ArZPAX蛋白则与哺乳类、鸟类、高等鱼类和爬行类ZPAX亲缘关系均较远;通过半定量RT-PCR进行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表明,ArZP3-1基因在小体卵巢、精巢、肝、脑、肾、心、肌肉、鳃中表达,ArZP3-4基因仅在小体卵巢和精巢中表达,而ArZPAX基因在小体卵巢、精巢、肝、肠、肾、脾、心、鳃、脑中均有表达,3个基因在性腺中的表达量均最高,且均具有雌、雄差异性表达特点。  相似文献   
7.
水流对杂交鲟幼鱼游泳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26℃水温下,使用特制的鱼类游泳行为测定装置研究了杂交(Huso duricusGeorgi♂×Acipenser schrenc-kiBrandt♀)幼鱼在0 m/s、0.1 m/s、0.3 m/s、0.5 m/s 4种流速条件下的游泳行为。结果显示:杂交幼鱼随着流速的增加趋流率增大,且在90min内趋流率达到100%所需的时间明显缩短。实过过程中0.3 m/s和0.5 m/s两组摆尾频率都高于0.1 m/s和静水组,但在各个时段内,摆尾频率与趋流率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杂交幼鱼的游泳状态明显受到所处流速的影响:0.1 m/s流速下以逆流前进为主,约占时间比例56.3%;0.3 m/s流速下以逆流静止为主,约占时间比例58.1%;0.5 m/s流速下以逆流后退为主,约占时间比例80.7%。在逆流前进和逆流静止两种游泳状态下,杂交幼鱼的游泳速度和摆尾频率呈线性相关。但在逆流后退和顺流而下两种状态下,两者之间却没有显著的相关,且此两种状态下其游泳速度和摆尾频率随流速增加的变化趋势也不一致。  相似文献   
8.
复方中草药对闪光鲟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鱼无公害健康养殖,以闪光[初始体质量(412±30.5)g]为对象,投喂添加4种复方中草药饲料,研究复方中草药对闪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分为4个试验组(复方A-D组)和1个对照组,对照组饲料中不添加中草药,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10尾。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按照体质量的2.5%每天投喂添加复方中草药的饲料和全价基础饲料,连续投喂30 d。停饲24 h后,采集试验鱼血液,离心取血清测定生化指标。结果显示:试验鱼临床表现无异常,与对照组相比,复方A、B组闪光增重率显著升高(P0.05),复方D组肝体比显著升高(P0.05);复方A组总蛋白含量增加较显著(P0.05),复方A、C、D组白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复方B、D组能显著降低血清中尿酸含量,复方D组能显著提高葡萄糖含量,复方C组能显著降低尿素氮含量(P0.05);复方B组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乳酸脱氢酶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复方B、C、D组总胆红素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对闪光机体内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初步筛选出了对闪光生长和生化指标有促进作用的复方中草药。  相似文献   
9.
鱼属软骨硬鳞鱼类,其营养价值极高,不仅肌肉中富含10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而且脂肪中含12.5%的DHA和EPA(亦称脑黄金),对软化心脑血管,促进大脑发育,提高智商,预防老年痴呆症和心肌病有良好功效.软骨和骨髓中含有抗癌因子,可直接食用,是高级营养保健食品.产品在国际市场价格居高不下,鱼养殖将开辟我国水产养殖的新领域.俄罗斯在我国北方已养殖成功,有商品鱼上市,目前塘边售价每千克约400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查明引起达氏(Acipenser dabryanus)发病死亡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和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常规方法对患病达氏的鳃、心脏、肝脏和肠道等组织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与16S rR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通过人工感染试验明确病原菌的致病性及其病理组织学特征,并以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患病达氏的肝脏组织中分离获得一株优势菌株(AD-AV201606),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及16S rRNA序列分析,最终鉴定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以维氏气单胞菌人工感染达氏,可复制出与自然发病相同的临床症状,感染引起的死亡率为50%~80%,且病鱼集中在感染后1~3d死亡.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达氏维氏气单胞菌对庆大霉素、链霉素、左氧氟沙星、四环素、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和头孢呋辛等7种抗生素敏感,对青霉素和利福平已产生耐药性.维氏气单胞菌感染对达氏造成的组织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肝脏、肠道及鳃组织.[结论]维氏气单胞菌对达氏有较强的致病性,通过引起肝脏、肠道及鳃等器官组织的病理变化而造成机体损伤甚至死亡,生产上可选用庆大霉素、链霉素和四环素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