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43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418篇
林业   60篇
农学   123篇
基础科学   49篇
  38篇
综合类   2789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0428篇
畜牧兽医   1255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457篇
  2013年   477篇
  2012年   684篇
  2011年   705篇
  2010年   668篇
  2009年   817篇
  2008年   860篇
  2007年   851篇
  2006年   806篇
  2005年   792篇
  2004年   503篇
  2003年   461篇
  2002年   391篇
  2001年   376篇
  2000年   233篇
  1999年   202篇
  1998年   209篇
  1997年   272篇
  1996年   237篇
  1995年   265篇
  1994年   290篇
  1993年   287篇
  1992年   301篇
  1991年   286篇
  1990年   185篇
  1989年   188篇
  1988年   223篇
  1987年   203篇
  1986年   200篇
  1985年   142篇
  1984年   150篇
  1983年   144篇
  1982年   127篇
  1981年   117篇
  1980年   123篇
  1979年   70篇
  1978年   64篇
  1976年   53篇
  1975年   56篇
  1974年   5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养殖模式中的结构优化,对不同胭脂鱼混养模式的产量与综合效益进行了研究。实验设置了5个模式,分别为胭脂鱼单养(M_1)、胭脂鱼与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混养(放养密度:P_1为2∶1、P_2为1∶1、P_3为1∶2)、胭脂鱼、黄颡鱼和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混养(放养密度:P4为1∶1∶0.6)。结果显示:与M_1养殖模式相比,P_1、P_2和P_3养殖模式下的胭脂鱼平均重量、成活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P4模式则显著降低(P0.05)。各模式下总产量为179.39~226.21 g·m~(-2),其中M_1模式最低,P4模式最高。饲料系数为1.34~1.67,其中M_1模式最高,P4模式最低。各模式之间水体温度、溶氧和亚硝酸盐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N、P浓度以M_1模式下最低,P4模式下最高。各模式的N、P利用率分别为20.51%~24.20%和12.54%~15.37%,与M_1模式相比,P_1、P_2和P_3模式均无显著性差异,而P4模式则显著提高(P0.05)。在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方面,与M_1模式相比,P_1、P_2和P_3模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P4模式则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将胭脂鱼与黄颡鱼和长吻鮠混养,可以提高产量、NP利用率、池塘养殖经济和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
在水产养殖期间,需合理控制鱼类性别比例,以此提升水产养殖收益,实现效益最大化,但对于部分鱼类而言,在自然生长期间将出现性别转变现象,为保障水产养殖效果,应做好鱼类性别控制.基于此,首先阐述了鱼类性别转变现象,分析鱼类性别决定的遗传基础,讨论环境因子对鱼类性别决定的影响,并以罗非鱼为例,探讨性别控制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7年周年的鱼类调查监测数据,菜子湖目前共有鱼类60种,隶属于8目14科41属。与历史记录相比,菜子湖山溪河流性和江湖洄游性鱼类的数量及其占比均有明显的减少和降低。为了有效保护菜子湖的鱼类多样性,本文提出了4个基本策略:制定鱼类资源保护政策法规,严格渔政执法;整治水质污染和生境破坏,加强湖泊管理;科学监测环境和鱼类资源状况,对湖泊进行实时预警;开展湖泊自然的生态和水文修复,维持湖泊生态系统健康。  相似文献   
4.
5.
白淑清 《水产科学》1992,11(4):24-27
我县是国家商品鱼基地,1985年以来,随着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池塘养殖密度逐步增高,外进鱼苗数量多,来源广,给鱼病的传播和流行创造了条件。近年来,我县流行危害最大的鱼病数指环虫病。其病源有的来自南方鱼苗,如鲤鱼的坏鳃指环虫(Dacfylogyrus vasfafor)。1984年6月,我县从江苏省镇江市水产养殖场运入鲤鱼乌仔300万尾,分布在全县33个养殖点。由于当年该场鲤亲鱼曾患指环虫病大批死亡,我们  相似文献   
6.
建鲤是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中心研究的养殖鱼类杂交选育的又一个优良养殖品种。它具有生长快,含肉量多,肉质好,易起捕和抗病能力强等诸多优点。为了使这一优良品种的优良属性能尽快转化成生产力,探索一种简便易行的有效制种途径是必要的。我所于1990、1991年进行了建鲤池塘自然繁殖制种试验,现将试验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肖鱼 《饲料研究》1994,(8):32-33
利用高产优质青饲料养鱼(一)肖鱼(一)鹅菜养鱼鹅菜一般春播(四月),经7—8次刚割后,到了农历八月老化,又名八月老。亩产量5,000—7,500公斤;种子亩产量50—75公斤,干粒重1.25克左右。经反复实践证明,鹅菜是培育草鱼(包括鳊鱼、罗非鱼),...  相似文献   
8.
斑点叉尾鮰     
《内陆水产》1992,(1):39-40
斑点叉尾鮰亦称沟鲶,属鲶形目,鮰科鱼类。1984年由湖北省水产研究所从美国引进,经过几年的研究及推广养殖,证实该种鱼适合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养殖。斑点叉尾鮰体形较长,头部较小,吻稍尖,体表光滑无鳞,侧线完全,具有脂鳍一个,体两侧背部淡灰色,腹部乳白色。幼鱼体之两侧有明显而不规则的斑点,成鱼的斑点逐步变得不明显或消失。头部上下鮰具有深灰色触须4对,以口角须最长,鼻须最短。为杂食性底栖鱼类,喜于弱光条件下集群摄食。池塘饲养主要摄食人工配合饵料,同时摄食水体中的天然饵料,常见的有底栖动物、水生昆虫、浮游动物、轮虫和有机碎屑等。适温范围为0—38℃,最适生长温度为18—34℃。溶氧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我省水产品总量虽然基本平衡,但出现了区域性、结构性相对过剩,大宗水产品价低滞销,部分养鱼户出现了增产不增收,增收不增效的现象。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就目前而言,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增加名特优鱼类品种的养殖,是摆脱困境的有效措施,也是大力发展质量效益型渔业的良策。 下面应一些渔户的要求,提供几项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