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3篇
水产渔业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对影响怀头鲶(Silurus soldatovi)自残行为的因素进行了研究.以怀头鲶仔稚鱼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饲养密度、饥饿、光照周期、容器颜色、个体大小5种因素对其自残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饲养密度、饥饿、光照周期、个体大小对怀头鲶仔稚鱼自残行为影响显著,其中饥饿对其自残行为影响最大,24 h后自残死亡率最高可达70.0%;容器颜色对其影响不显著,投饵可以缓解仔稚鱼的死亡,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怀头鲶仔稚鱼自残行为,建议生产上适时下塘、及时投饵,并积极探索新的养殖方法.  相似文献   
2.
金钱豹 (PantheraPardus)属食肉目 ,猫科 ,豹属。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 ,栖息于低海拔的森林山地中 ,捕食中小型鹿科动物及野猪、野兔等。金钱豹行动机警隐蔽 ,动作敏捷 ,性格孤僻 ,凶猛残暴 ,喜欢独处。1 基本情况2 0 0 0年 1月 1 1日 ,由河南省林业厅、河南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和郑州市动物园临时组成的救护小组 ,前往焦作市中站区东张庄村救护一只被夹子夹住的金钱豹。该豹年龄约 8个月 ,体重约 1 2kg ,雌性。夹子夹住其左前肢指部。麻醉去掉夹子 ,经检查 ,除皮肤夹伤有少量出血外 ,未发现骨折。注射解药苏醒后 ,一切正常…  相似文献   
3.
王东梅  姜志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395-7397,7422
关于鱼类自残发生的原因,可分为遗传和环境因子两大类。在遗传因子分类里,由于基因型的不同,产生个体生长速率差异,从而成为自残的首要原因;其次为遗传关系和食性。当环境因子受限时,就会影响稚鱼和前期幼鱼的行为模式,从而影响鱼类的自残。针对上述鱼类自残的原因,在养殖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全可以有效地防范自残。  相似文献   
4.
某村村民胡一波(化名,男,单身)与有夫之妇简小妹(化名)多年保持不正当的两性关系.一天,在胡一波家中,胡一波提出想与另一女朋友小文结婚,简小妹不同意,先是撕扯胡一波的衣服,后来索性赖在其床上不走,并用言语刺激道:"你要结婚,休想!除非你把你的命根斩了!我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别想得到!"见简小妹纠缠不休,胡一波情绪失控,操起一把菜刀,脱下裤子,手起刀落,阴茎顿时鲜血直流.经司法鉴定,胡一波阴茎缺损,构成5级伤残.  相似文献   
5.
孙先交 《齐鲁渔业》1999,16(1):15-17
采用逐步降低培育用水盐度,合理控制培育密度,严格掌握饵料投喂量,蚤状Ⅰ期投喂烫死的卤虫无节幼体,蚤状Ⅴ期幼体变态时投喂充足的成体卤虫等措施,提高了河蟹育苗成活率和单位水体出苗量。结果:在500m^中,560只亲蟹一次出苗205.6kg,变态成大眼幼体140.6kg,成活率23.4%,平均每立方米水体出苗0.4kg。  相似文献   
6.
南方大口鲶苗种自残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晖林 《科学养鱼》2002,(10):15-15
一、产生自残现象的主要原因1.饵料不足或不适口:饥饿是大口鲶发生自残现象的主要原因,饵料不足(育苗水体中浮游动物量低于每毫升水5个;或适口的饵料鱼水花与大口鲶苗种比小于1∶1)时,大口鲶在开食的第3天(此时规格尚且整齐)即开始互相残食(前期阶段主要是咬对方的尾鳍)。然而即使饵料充足,但若不适口(饵料规格过大或过小)也会导致自残现象的发生。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必须投足适口饵料。2.苗种规格不整齐:全长8厘米的大口鲶能将全长5厘米的大口鲶完整地吞到胃中,可见,大口鲶可吞食全长占自身2/3的同种。因此饲…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淞江鲈幼鱼的自残特征和自残原因,对在淞江鲈繁育过程中收集到的自残鱼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发现,其体长和体质量的关系为:y=0.015e0.809 8x,R2=0.824 4;自残吞食鱼与被吞食鱼的体长比为1.28∶1,体质量比为2.56∶1,吞食鱼个体大于被吞食鱼。文章总结了淞江鲈自残行为学特征,提出淞江鲈育苗过程中降低自残率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