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16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5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以来,不少笨鸡的非生理性产蛋下降的情况日渐增多,青年鸡群开产日龄推迟,开产后无高产期,已进入高产期的鸡群,产蛋率下降,多数不表现疾病症状,常规药物使用无效,严重影响经济效益,根据社会调查及临床病例,产量下降与以下许多因素有关。1 凡有白冠病病史的鸡群,进入冬季以来,随着气温的降低,外周毛细血管内的住白虫孢子体,开始向肝、脾、肾、胰、性腺等内脏器官血管转移越多,在此期间带虫鸡出现适应性病理反应,虽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影响代谢机体,降低鸡的生产性能,使产蛋量减少,质量降低。孢子体转移  相似文献   
2.
<正>腹泻是仔猪最常见的疾病症状之一,不同疾病引起的仔猪腹泻往往有一定的日龄特异性,为此了解出现腹泻症状的日龄阶段,十分有助于确定  相似文献   
3.
<正>鸡的呼吸道病在养鸡生产中是比较复杂的,疾病的种类也很多,有的是由病毒引起的,有的是由细菌和支原体引起的。为帮助大家现场做出初步诊断,现将各种呼吸道疾病以及具有呼吸道疾病症状的多发常见病介绍如下:1鸡慢性呼吸道疾病该病是由鸡毒支原体引起的一种呼吸道疾病。支原体广泛地存在鸡体内,可以说在各品种的商品蛋鸡群中,均有一定比例的鸡体内带有这种病原  相似文献   
4.
一、临诊症状被感染的鸡群为180日龄,发病初期,鸡群整体精神状态很好,没有明显的疾病症状,饮食正常,只是表现为产蛋率显著下降,产出的蛋颜色消褪,褐色蛋常变浅或变成白色,薄壳蛋和软壳蛋数量增多,蛋清粘度降低,呈水样,个别鸡出现腹泻,偶尔有  相似文献   
5.
1分析症状1.1现象与本质临床材料,不管是病史资料,症状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都具有其所代表的临床诊断意义,这就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疾病的症状和疾病的本质,是辩证统一的两方面,二者互相联系,但并非彼此等同。有些症状比较明显地反映了疾病本质的某些方面,对于建立诊断有很大意义。在兽医临床上,辨别真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养禽工作者对鸡呼吸道病防治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呼吸道疾病仍然发生比较严重。特别是农村个体鸡户,由于饲养管理不当以及条件有限,导致呼吸道病反复发生引起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低下,加上投入大量的药物去治疗,从而给养鸡户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本人通过多年的基层实践,对各种呼吸道疾病及具有呼吸道疾病症状的多  相似文献   
7.
母猪产后“低温病”不是一种疾病的称谓,而是以体温低于正常值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症状。多发生于冬春季节,以年老体弱的母猪多见。笔者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8例,治愈6例,现报告于后,请同道指教。  相似文献   
8.
鸡呼吸道传染病错综复杂,不同病原的呼吸道疾病症状类似,给诊治工作带来难度,养殖场户要仔细分析原因,以对症防治。  相似文献   
9.
翁良红 《新农村》2001,(5):20-20
鸡球虫病是由艾美尔球虫属引起的,一种急性流行性原虫病。主要发生在100日龄内的雏、幼鸡,可引起鸡只大批死亡,是鸡群的主要疾病之一。1.发病原因本病以15~50龄的雏鸡最易感染,如不及时治疗,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鸡吃入球虫的卵囊后,孵卵迅速在肠上皮细胞内繁殖并随粪便排出体外。凡被污染过的饲料、饮水、场地和用具等均可成为本病的传媒。环境条件和  相似文献   
10.
腹泻是蛋鸡生产中常见的疾病症状,不少养殖户认为很简单,自行用点止泻药就行了,在蛋鸡腹泻用药的认识上存在不少误区。误区一:滥用抗生素。许多养殖户看到蛋鸡腹泻就用抗生素。误把非病源性腹泻当成病源性腹泻治疗,单纯使用抗生素。腹泻分为病源性和非病源性两类。非病源腹泻,由饲料突然更换、气候突变、饲喂没有规律、管理上失误等原因引起,此类腹泻单单使用抗生素是无效的,而应当加强饲养管理服用一些助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