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5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1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克隆盐藻淀粉磷酸化酶基因,并初步分析其基本性质和表达蛋白。[方法]采用RT-PCR和RACE的方法克隆基因;生物信息学系统分析其性质;构建原核表达载PGS21a-DsSP转化于E.coli BL21表达蛋白,采用GST-SefinoseTMKit和Western Blot分别纯化、检测该融合蛋白。[结果]成功克隆出1种淀粉磷酸化酶(GenBank accession No.KF061044)命名为DsSP;分析得到了其基本性质并预测了该蛋白的亚细胞定位、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该融合蛋白在上清和包涵体中均存在,且对上清蛋白成功纯化;Western Blot检测表明其在E.coli.BL21中成功表达。[结论]为进一步阐明DsSP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获得巴夫杜氏藻β-肌动蛋白基因cDNA全长序列。[方法]以巴夫杜氏藻cDNA为模板,采用简并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533 bp特异cDNA片段。在此基础上,设计特异引物,采用5′-GenomeWalking和3′-RACE的方法,获得基因的5′-端DNA序列和3′-端cDNA序列,进而获得β-肌动蛋白基因cDNA全长序列。[结果]获得了巴夫杜氏藻β-肌动蛋白基因的特异cDNA片段、5′-端DNA和3′-端cDNA片段。经拼接后,扩增出全长cDNA。β-肌动蛋白基因cDNA全长1 754 bp,包括1 137 bp的开放读码框和617 bp的3′-非翻译区序列。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析发现,巴夫杜氏藻β-肌动蛋白氨基酸序列与杜氏盐藻、莱茵衣藻等的同源性较高。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巴夫杜氏藻β-肌动蛋白与杜氏盐藻的相似性最高。[结论]首次获得了巴夫杜氏藻β-肌动蛋白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发现巴夫杜氏藻β-肌动蛋白基因非常保守。  相似文献   
3.
以一种具有环境耐性的单细胞绿藻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作为受试生物,检测一种杀虫剂杀虫双的毒性作用,试验中检测了杀虫双对杜氏盐藻细胞生长、单细胞β胡萝卜素质量、细胞形态变化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杀虫双质量浓度小于0.5 mg.L-1时,细胞的毒性响应与对照的变化趋势类似.当使用1.0~4.0 mg.L-1杀虫双处理盐藻,处理初期细胞生长缓慢和单细胞β胡萝卜素质量降低,一段时间后恢复.当杀虫双质量浓度大于5.0 mg.L-1,细胞生长速度和单细胞β胡萝卜素质量都会一直降低直至检测不到.杀虫双对杜氏盐藻的10 d IC50为32 mg.L-1.试验发现在低浓度下杀虫双会刺激CAT活性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杜氏藻对盐度的生理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年从天津汉沽盐场盐池分离培养了数个杜氏藻品系。1989年对其中盐生杜氏藻878和绿色杜氏藻876进行了盐度(分波美度3°、5°、10°、15°和20°5组)试验,试验水温为25±1℃,光照强度约40001x,光照时间10:14(L:D),N∶P∶Fe=20∶2∶1ppm。结果为最大生长量和最大生长率在波美度10°组。盐生杜氏藻878在波美度3°下,藻细胞呈绿黄色,5°和10°下为绿色,15°下为桔黄色,20°下为桔红色。绿色杜氏藻876,在所有的试验盐度下均为绿色。两个品系的细胞大小均随盐度增加而变小。从高盐度(20°Be′)接种到低盐度(3°Be′)适应较快。从低盐度(2.5°Be′)到高盐度(15°Be′)适应较慢。  相似文献   
5.
杜氏藻培养生产β—胡萝卜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氏藻在一定生长条件下可积累大量β-胡萝卜素,其含量可高达干重的10%左右,本文主要综述了杜氏藻培养生产β-胡萝卜素的研究进展,包括β-胡萝卜素的生理功能、杜氏藻的培养条件与培养技术。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杜氏枪乌贼(Uroteuthis duvaucelii)角质颚形态和生长特征,根据2015年9—10月在南海北部海域采集的样本,通过测定样本胴长(LM)、体质量(M)和角质颚的形态值,建立胴长与体质量以及角质颚形态参数与胴长的关系,并利用方差分析法比较不同个体和性成熟度间杜氏枪乌贼角质颚形态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性别未成熟个体间胴长存在显著差异(P<0.01),雌性不同成熟度个体间体质量存在显著差异(P<0.01),胴长和体质量关系符合幂函数,未成熟和性成熟个体的生长系数b分别为2.22~2.25和1.75;性成熟与未成熟个体间角质颚形态值存在显著差异(P<0.01),不同性别未成熟个体间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选取的6个角质颚形态参数值与胴长的关系均符合线性生长模型;通过方差分析,认为不同胴长组之间,雌性杜氏枪乌贼角质颚形态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合性成熟度分析,发现角质颚形态参数同时受到胴长与性成熟度间交互作用的影响(P<0.01)。  相似文献   
7.
杜氏盐藻和亚心型扁藻混合培养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杜氏盐藻和亚心型扁藻在单独培养和相同接种比例混合培养下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单独培养盐藻的生长经历了3个明显的阶段,生长曲线呈现"S"型;单独培养扁藻与混合培养藻在18 d内还未到达稳定期,仍保持一定的生长态势。混合培养、单独培养盐藻以及单独培养扁藻的最大光密度值(OD680)分别为0.784、0.702和0.765。混合培养藻的生物量(0.841 mg/ml)也稍高于单独培养盐藻(0.582 mg/ml)和单独培养扁藻的生物量(0.819 mg/ml)。试验结果表明,混合培养盐藻和扁藻具有一定的促进藻生长和提高生物量产出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硝唑尼特对利什曼原虫的体外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硝唑尼特在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对离体杜氏利什曼原虫的药效作用,以6个不同浓度(6.25、12.5、25、50、100、200μg/mL)的硝唑尼特分别作用体外培养的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48h和72h。结果显示,随着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药物对虫体的抑制率升高,显微镜下可见虫体变形,核和动基体不完整,细胞质内有空泡,鞭毛脱落,即硝唑尼特对杜氏利什曼原虫有较好的抑杀作用。  相似文献   
9.
玉米黄质(3,3'-二羟基-β-胡萝卜素)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种β-胡萝卜素衍生物,是黄斑和视网膜中最关键的部分.玉米黄质是通过一系列酶作用合成,其中β-胡萝卜素羟化酶(chyb)是关键限速酶,为了研究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中不同胁迫下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的表达及玉米黄质含量的变化.本研究采用RACE方法首次从盐生杜氏藻中扩增出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Dschyb),并分析强光、葡萄糖等因素对DSchyb表达及玉米黄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1 433 bp(GenBank登录号:JN118489),包含一个969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22个氨基酸,氨基酸的分子量为35.51kD,等电点(PI)为9.01.DsCHYB包含有4个保守的组氨酸基序,与团藻及莱茵衣藻的同源性分别是64%和58%.DsCHYB具有4个跨膜结构及叶绿体导肽,进一步证明该酶定位于叶绿体类囊膜上.系统进化树分析标明,DsCHYB与其他绿藻如团藻(Volvox carteri f.Nagariensis)、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的CHYB共处一个进化支,亲缘关系很近.Dschyb基因的表达调控研究显示,在经强光刺激24 h后,Dschyb 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0.01),在48 h表达最高(P<0.01).在经乙酸钠、硫酸亚铁和强光共同处理6h时,Dschyb表达急剧上升(P<0.01),处理12h后下降;在葡萄糖处理1.5h后,其表达达到最高,6h后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添加放线菌素D后,Dschyb的表达相对对照降低,表明放线菌素D可能对葡萄糖诱导Dschyb表达具有抑制作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其玉米黄质含量,钠铁、强光及葡萄糖处理均能提高盐生杜氏藻的玉米黄质的含量,其玉米黄质含量比对照组分别增长16%(P<0.05),28%(P<0.05)和53%(P<0.01).本研究结果为玉米黄质合成调控及其在藻类中功能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利用角质颚形态判别东海两种常见枪乌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迪  金岳  陈芃  陈新军  陈峰 《水产学报》2019,43(2):419-430
为了尝试利用角质颚对东海2种常见枪乌贼类种类进行判别,本研究对2015年11月采集的69尾中国枪乌贼和100尾杜氏枪乌贼的角质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逐步判别分析法、傅里叶法对2种枪乌贼进行种类判别。结果显示,在所有12个形态参数的比较中,中国枪乌贼和杜氏枪乌贼都存在极显著差异,杜氏枪乌贼角质颚在雌雄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2种枪乌贼进行分类,中国枪乌贼判别正确率为92.4%,杜氏枪乌贼为85.3%,总判别正确率为88.2%。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以2种枪乌贼主成分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中,负载值最高的形态参数比例指标构建判别函数,中国枪乌贼的判别正确率为98.5%,杜氏枪乌贼为84.2%,总判别正确率为90.1%。分雌雄对2种枪乌贼进行分类判别,雄性的总判别正确率为83.3%,雌性为97.8%。利用傅里叶法进行判别分析,基于上颚的判别总正确率为83.3%,基于下颚的判别总正确率为95.0%。研究表明,角质颚外部形态可用于2个枪乌贼种类的判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