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4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56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185篇
水产渔业   495篇
畜牧兽医   7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养殖模式中的结构优化,对不同胭脂鱼混养模式的产量与综合效益进行了研究。实验设置了5个模式,分别为胭脂鱼单养(M_1)、胭脂鱼与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混养(放养密度:P_1为2∶1、P_2为1∶1、P_3为1∶2)、胭脂鱼、黄颡鱼和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混养(放养密度:P4为1∶1∶0.6)。结果显示:与M_1养殖模式相比,P_1、P_2和P_3养殖模式下的胭脂鱼平均重量、成活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P4模式则显著降低(P0.05)。各模式下总产量为179.39~226.21 g·m~(-2),其中M_1模式最低,P4模式最高。饲料系数为1.34~1.67,其中M_1模式最高,P4模式最低。各模式之间水体温度、溶氧和亚硝酸盐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N、P浓度以M_1模式下最低,P4模式下最高。各模式的N、P利用率分别为20.51%~24.20%和12.54%~15.37%,与M_1模式相比,P_1、P_2和P_3模式均无显著性差异,而P4模式则显著提高(P0.05)。在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方面,与M_1模式相比,P_1、P_2和P_3模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P4模式则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将胭脂鱼与黄颡鱼和长吻鮠混养,可以提高产量、NP利用率、池塘养殖经济和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我省水产品总量虽然基本平衡,但出现了区域性、结构性相对过剩,大宗水产品价低滞销,部分养鱼户出现了增产不增收,增收不增效的现象。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就目前而言,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增加名特优鱼类品种的养殖,是摆脱困境的有效措施,也是大力发展质量效益型渔业的良策。 下面应一些渔户的要求,提供几项  相似文献   
3.
胭脂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胭脂鱼俗称火烧鳊、黄排等。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水系和闽江地区,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鱼类,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体形奇特,色彩鲜明;尤其幼鱼形体别致,色彩斑斓,背鳍高大似帆,游动文静,为观赏鱼族珍品之一。1989年曾获新加坡国际野生观赏鱼博览会银奖。此外,胭脂鱼个体大,生长快,性温驯,食性广,抗病力强,是一种观赏和食用兼备的优良养殖品种。通过水产科技工作者对胭脂鱼的生物学特性近30年的研究和人工驯养,目前我国已掌握了胭脂鱼池塘全人工繁殖技术,并人工繁殖出一定数量的子代亲鱼。 一、胭…  相似文献   
4.
胭脂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胭脂鱼是国家二类水生保护动物,体态优美,既可作观赏鱼又可作食用鱼。胭脂鱼肉质鲜美、性情温顺、生命力强、生长迅速、杂食、耐寒,最适合于混养。由于受苗种的数量限制,该鱼数年来价格看好,养殖效益非常可观。特别是在鳗鱼塘里混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大型池塘中饲养,只要饵  相似文献   
5.
胭脂鱼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洁 《湖北渔业》1992,(2):24-25
  相似文献   
6.
7.
美国大口胭脂鱼池塘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发展多品种养殖,形成优势互补,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我们在前巧报渔场进行了《美国大口胭脂鱼池塘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水产养殖》2011,(9):17-17
2011年6月9日武汉长江汉阳门码头,6万尾人工养殖的胭脂鱼鱼苗放归长江,此次放流的胭脂鱼规格为5~8cm,于2011年孵化。胭脂鱼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水系和闽江地区,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鱼类,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近年来,因不合理捕捞和产卵环境被破坏,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了天津地区池塘养殖大口黑鲈的技术要点,对开展大口黑鲈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开了讨论.试验表明,天津地区如在8月下旬前出售达商品规格的大口黑鲈,4月份需投放规格为100 g·尾-1的苗种,全程投喂配合饲料,养殖过程中注意调节水质,防治病害.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雌性化逆转的最适参数, 建立伪雌鱼性别诱导和全雄苗种创制技术,

采用15 日龄(days post hatching, dph)且体长为(1.00±0.01) cm 的大口黑鲈幼鱼为实验对象, 投喂拌有17β-雌二醇

(17β-estradiol, 17β-E2)或曲洛斯坦(trilostane, TR)的人工配合饲料, 3 个实验组饲料分别含有30 mg/kg 17β-E2、

30 mg/kg TR 和20 mg/kg 17β-E2+10 mg/kg TR (依次命名为E30、TR30 和E20TR10), 对照组饲料不含17β-E2 和TR

(命名为C), 60 d 后停止投喂外源激素, 分析饲喂17β-E2 和TR 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雌性比例、性腺发育的影响;

12 月龄时, 采集各实验组伪雌鱼和对照组雌雄鱼血液和性腺组织, 检测性类固醇类激素含量、dmrt1 和cyp19a1a

基因表达水平及卵巢发育形态。结果表明, 饲喂外源雌性激素60 d 后, E30 和E20TR10 组的体长和体重显著低于C

组(P<0.05), TR30 组的体长和体重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 E30、TR30 和E20TR10 组雌性比例分别为

100.00%、0%、100.00%, C 组雌性比例为53.33%; 性腺组织切片结果显示, C 组卵巢有大量初级卵母细胞, E30 和

E20TR10 组遗传雄鱼出现卵巢腔、卵原细胞和卵母细胞, 而TR30 组雄鱼未发生性逆转; 12 月龄时, 各实验组伪雌

鱼比例未发生变化, C 组雌性比例为46.67%; E30 和E20TR10 组伪雌鱼的卵巢发育迟滞, 处于II 期; 此外, E30 和

E20TR10 组伪雌鱼血清中雌二醇(estradilol, E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雄鱼(P<0.05), TR30 组低于对照组雄鱼, 但无

显著差异(P>0.05), 各实验组血清中睾酮(testosterone, T)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雌鱼(P<0.05)。与对照组雄鱼相比,

E30 和E20TR10 组伪雌鱼cyp19a1a 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 dmrt1 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综上所述, 本研究

投喂30 mg/kg TR 未获得伪雌鱼, 而投喂30 mg/kg 17β-E2 和20 mg/kg 17β-E2+10 mg/kg TR 实验组均可获得大口黑

鲈伪雌鱼。12 月龄伪雌鱼卵巢处于II 期, 血清中E2 含量及卵巢中cyp19a1a 表达量均未到达正常雌鱼水平, 导致

卵巢发育迟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