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0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7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贵州乌江流域喀斯特生态系统土壤物理性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研究了贵州乌江流域不同喀斯特生态系统的石灰土(岩性均腐土)土壤物理性质。结果表明:喀斯特生态系统(土壤利用方式和土壤侵蚀状况等)是影响土壤物理性质的主要因素。良好生态系统的土壤剖面发育良好,层次分异较明显,土层较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以粘壤土和粘土为主;土壤容重适宜,土壤孔隙性和结构性良好,土壤的抗蚀性和抗冲性强。退化生态系统(裸地)的土壤各种物理性状恶化,土壤的抗蚀性和抗冲性减弱。提出评价不同喀斯特生态系统的土壤抗蚀性的主要指标,并得出不同喀斯特生态系统的土壤抗蚀能力依次为:灌丛+弱度侵蚀、森林+轻微侵蚀〉荒草+泥沙淤积、旱地+中度侵蚀〉裸地+强度侵蚀。  相似文献   
2.
乌江流域喀斯特区造林困难程度评价及分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江流域喀斯特区环境有四大特点,即环境因子的利弊兼容性,水分亏缺的时空异质性;水分亏缺程度的派生性和环境改造的艰巨性,文中提出了相应的利用对策,用困难度和困难度指数评价并排序36个县的困难程度,用系统聚类和主分量分析方法,对困难程度进行分区,共分出5个区,I,V为造林最困难区,Ⅲ,Ⅳ为较困难区,Ⅱ为一般困难区。  相似文献   
3.
乌江流域水系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乌江流域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植被覆盖动态变化是土地资源和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长时间序列的SPOT/NDVI数据,通过研究乌江流域植被覆盖变化的总体特征、空间格局的变化趋势和程度、不同植被覆盖与NDVI的相互关系,分析了乌江流域1998-2006年期间的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研究结果显示:(1)乌江流域植被覆盖在近10 a内总体呈现改善和增加的趋势,年均增长率约为0.009/a,特别是流域的西南地区(水城县东北部、六枝特区北部和普定县)植被覆盖增长趋势和增加程度都特别显著,仅局部区域(东北部地区、遵义市和贵阳市周边地区)的植被覆盖呈退化和减少趋势;(2)乌江流域的森林和灌木林地植被覆盖较为稳定,而草地和耕地的植被覆盖生长却相对差异较大。上述结论为乌江流域土地资源管理和生态修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乌江流域主要自然资源的优势与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定国  钟祥浩 《山地研究》1992,10(2):123-130
  相似文献   
6.
基于RS和GIS的乌江流域(重庆段)湿地景观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三峡库区的建立对乌江流域(重庆段)即重庆东南地区湿地环境产生的影响,以landsat-5 TM和landsat 8OLI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基于eCognition和ArcGIS平台,采用面向对象分类的方法,建立重庆地区乌江流域1995、2005和2015年湿地景观数据库,利用景观动态变化度、景观破碎度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分析重庆地区乌江流域内湿地景观近20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重庆地区乌江流域整体湿地景观面积近20年处于增长趋势,动态变化指数最高为水库,最低为水田;2)湿地景观转移以湿地景观内部转移为主,湿地景观与非湿地景观转移为辅,人工湿地增加比重高于天然湿地;3)研究区内景观破碎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说明该区域湿地环境先恶化后得到改善;4)1995、2005和2015年,天然湿地景观分维数均低于1.6,人工湿地均高于1.7,说明人工湿地景观格局比天然湿地复杂.天然湿地的稳定性指数远低于人工湿地,且接近于0,说明自然湿地内部空间结构更加脆弱.通过三峡工程及其他水利工程的建设,导致乌江流域(重庆段)湿地景观格局发生变化,对该地区的湿地环境总体改善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三峡工程建设、库区蓄水,以及龙潭水利工程、江口电站等水利设施修建,乌江流域内湿地总体面积增加,人工湿地变化较天然湿地更为明显,但天然湿地相比人工湿地更易受外界干扰,应加强相对应的保护措施.研究为保护该地区湿地景观,建立乌江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动态监测体系,以及为武陵山区精准扶贫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乌江流域水电开发经济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乌江(贵州省境内)流域为例,结合乌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主要社会问题,分析了乌江梯级电站建设对流域经济及产业结构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时期内,乌江流域水电梯级开发的社会经济影响效应较大。  相似文献   
8.
以792个样本为依据,运用坐标综合评定法和主分量分析法对钱江流域主要林分类型的生态经济效益进行了排序和等级评价,表明生态经济效益好,较好的林分类理型极少,中等的占1/,差和较差的占近2/3。分析了乌江流域主要林分类型生态经济效益分异无明显规律可循的原因,指出了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乌江流域生态环境及现有森林资源状况,指出在防护林体系建设中保护和经营管理机制有森林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同时提出:搞好详细规划;封育灌木林;分层次落实林权、管理机构,实行责任制管理;设置防护林建设基金,给防护林经营者一定的补偿费,减免公粮和定购粮任务;支持社队企业发展,促进流域内经济发展,改变贫困面貌,解决群众生活的实际问题;加强舆论宣传工作;加强境内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等一系列技术经济政策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对贵州省乌江流域茶园的生态功能及发展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茶园的建设为石漠化的乌江流域的生态重建提供了模式 ,其生态功能表现为对土壤物理、化学、生态、气候因子和生物区系改善和提高作用 ,促进该流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显示出它优越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是乌江流域退耕还林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