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0篇
  免费   245篇
  国内免费   403篇
林业   386篇
农学   541篇
基础科学   267篇
  460篇
综合类   1934篇
农作物   989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575篇
园艺   368篇
植物保护   38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202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217篇
  2019年   267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207篇
  2016年   279篇
  2015年   250篇
  2014年   324篇
  2013年   346篇
  2012年   459篇
  2011年   395篇
  2010年   300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274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2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石羊河中游田间条件下,通过灌水和施肥调节黑果枸杞生长。测定不同时期黑果枸杞茎、叶生长量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变化,分析器官水平生长速率与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关系,验证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生长速率假说"。灌水施肥显著促进了茎长、基径和叶片长、宽及叶干重的生长(P<0.05),而茎长、基径、叶面积和叶干重的相对生长速率与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各处理下黑果枸杞新梢C含量及C∶N、C∶P随生育期进程呈增加趋势,而N、P及N∶P呈降低趋势;灌水和施肥处理后茎C含量及C∶N、C∶P、N∶P低于对照,茎N、P含量高于对照。各处理叶片C、N、P含量在生育期内呈降低趋势,而C∶N、C∶P及N∶P呈增加趋势;灌水和施肥后叶片C含量及C∶N、C∶P、N∶P低于对照,叶片N、P含量高于对照。茎C含量及C∶N、C∶P显著高于叶片(P<0.05),而N、P含量及N∶P显著低于叶片(P<0.05)。生长速率假说认为,生物个体的生长速率与体内的N∶P、C∶P具有负相关关系,与N、P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各处理黑果枸杞茎、叶的生长速率与其N、P含量及C∶P、N∶P总体相关性不显著。表明施肥灌水调节下黑果枸杞茎叶生长及化学计量学特征不支持生长速率假说。  相似文献   
2.
3.
花生品质性状的稳定性和基因型-环境互作研究,可为花生品质育种及不同生态区域花生品种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利用GGE-biplot工具,对我国黄淮海花生主产区16个花生品种两年间的品质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包括含油量、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蛋白质含量等。结果显示,5个品质性状均有较高的GGE总变异值(主成分因素PC1和PC2变异的总和),变幅在61.5%-79.9%之间,以含油量的GGE变异值最低,为61.5%,油酸含量的GGE变异值最高,为79.9%。16个花生品种2年间部分品质性状表现较为一致,其中濮花9519的含油量表型值波动最小,山花9号的亚油酸含量表型值波动最小,开农49是油酸含量表型值最为稳定的品种,天府23号是棕榈酸含量和蛋白质含量表型值最为稳定的品种。初步明确了徐州和濮阳分别适合高油花生和高油酸花生种植,确定了不同生态类型试点下较适合种植的品种,为花生品种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大田裂区试验,研究了施用锌肥和不同遮阴程度互作对花生生长发育、抗病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锌肥相比,施用锌肥能提高花生不同部位锌含量、增加叶片SPAD值,提高花生叶片中可溶性糖、蛋白质和生长素含量,减少花生病害的发生,平均降低7.1个百分点,花生产量平均增加19.4%。相同施锌水平下,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花生不同部位锌的含量和不同生育期叶片SPAD值以及花生叶片中可溶性糖、蛋白质和生长素含量呈增加趋势,花生的发病率比不遮阴对照增加4.8、10.2个百分点,花生产量平均降低16.5%、10.0%。在30%、70%的遮阴条件下,施用锌肥的花生产量比不施锌的分别提高21.1%、25.0%。本试验条件下,施用七水硫酸锌30 kg/hm2,使花生具有较强的抗低温寡照能力及抗病性能,增产显著,可在花生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棉花不同时期去主茎叶、叶枝叶、果枝叶和全部叶片的研究,初步探讨了棉花叶源对库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蕾期还是盛铃期,叶片是棉花光合产物的主要来源,没有叶片棉花就不能正常生长,也很难保证其产量;不同部位的叶片中,主茎叶的作用显著,蕾期去主茎叶后株高日增长量减少0.5 cm以上,干物质积累明显下降,盛铃期则导致棉铃大量脱落,成铃平均减少2个以上;去果枝叶的作用相对较小,去叶枝叶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运用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分析评价夏播花生区试品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对2007年河南省夏播花生区试品种进行了多因素综合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周花4号评价指标是0.7089,综合表现最优;其次是W9847—1—3—4—1,其综合评价指标是0.6352;豫花6号评价指标是0.3630,综合表现最差。此结果与试验地实际表现基本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The survival of Leptosphaeria maculans , which causes phoma stem canker (blackleg), on oilseed rape residues ( Brassica napus ) in South Australia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ssay for L. maculans DNA, the pathogen was mainly detected in the upper 5 cm of the soil profile, including residues on the soil surface. As the size of organic matter particles in the soil decreased, so did the quantity of L. maculans detected in them. To obtain representative data for a field, at least 30 subsamples needed to be collected over the 0·81 ha area studied. In a survey of 49 commercial fields in South Australia, most L. maculans was detected in fields 1 year after oilseed rape had been grown, with less detected after 2 years and negligible amounts 3 years or more after cropping. The diagnostic DNA-based assay for L. maculans reduced the time and cost of studying L. maculans survival in soil and increased the sensitivity and accuracy of results compared with estimates of propagule number of colony-forming units on a semiselective medium.  相似文献   
8.
油菜茎象甲田间防治试验表明:50%氧化乐果乳剂1000倍液和2.5%溴氢菊酯乳剂4000倍液喷雾对成虫的防治效果较好。春季始盛期喷药优于秋季。氧化乐果羊毛脂、久效磷羊毛脂和氧化乐果聚乙烯醇涂茎剂防治幼虫的效果较好。化学防治应以春季成虫出土始盛期药剂喷雾为主,辅以幼虫初期涂茎剂防治。  相似文献   
9.
几种因素对培养小鼠精原干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探讨了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及干细胞因子(SCF)、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等对体外培养小鼠精原干细胞的作用.结果显示,在饲养层上,精原干细胞贴壁时间缩至8~12 h,饲养层具有促进其分裂增殖的作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SCF、LIF及bFGF,可延长精原干细胞在体外的存活时间,其中加入30μg/LSCF后,其体外存活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用单层分化法研究了 ES细胞从 0~ 316 h(第 14天 )的神经分化过程。无饲养层培养的 ES细胞在无血清的N2 B2 7培养基中开始神经分化。从 72 h开始 ,神经外胚层的特异性转录因子 Sox1表达 ,在克隆的边缘逐渐出现向外迁移的细胞 ,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 ,有 1~ 2个细胞突起。在 191h(第 8天 )之后 ,细胞可迁移至克隆边缘的 2 0 0 μm之外 ,这些有细长突起的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蛋白 Tau。以后 ,迁移细胞的突起开始交叠成网状。 316 h(第 14天 )时 ,细长的纤维可跨越在不同的克隆之间 ,长达上千微米。此时 ,免疫染色的结果表明 ,在克隆的中央有较多的圆形 Nestin阳性细胞 ,而克隆的边缘有大量的 β- tubulin 阳性细胞 ,它们交织成复杂的网状图像。阶段性表达基因的表达时序研究表明 ,ES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 Oct4开始减弱时 ,Sox1表达开始 ,此时细胞由全能状态进入早期神经分化状态 ;Tau的表达是 Sox1表达的下游事件。这一时序与胚胎发育中神经发生的时序相符。单层分化法能直观地展示 ES细胞的神经分化过程 ,可作为研究细胞分化、胚胎发育及药物筛选的体外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