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7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篇
  20篇
综合类   110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2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30%毒死蜱微乳剂的研究、性状及药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30%毒死蜱微乳剂配方的组成和制备方法.并对其性能和田间药效进.行了测试和试验。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毒死蜱对两种叶菜类蔬菜菠菜和生菜生长的影响、在不同培养液中的降解速度以及在蔬菜中的吸收和转移规律。结果表明,低浓度毒死蜱(1.0和10.0mg·L^-1)对两种供试蔬菜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但高浓度毒死蜱(100.0mg·L^-1)对两种蔬菜的生长均有一定的影响,而且生菜对毒死蜱较菠菜更为敏感。两种蔬菜均能明显促进毒死蜱在溶液中的降解,在不同溶液中的降解速度如下:菠菜-培养液〉生菜-培养液〉塘水〉培养液。两种供试蔬菜对毒死蜱均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而且具有相似的吸收规律。毒死蜱在菠菜根中达到最大吸收值所需的时间比生菜根所需的时间短,但在茎和叶中所需的时间两种蔬菜相同。  相似文献   
3.
建立一种有效、普适的方法用于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中游离毒死蜱的检测方法.试验使用正己烷作为萃取溶剂对样品进行前处理,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游离毒死蜱质量分数,内标法定量.该分析方法的毒死蜱相关系数为0.999 8,变异系数为5.4%,平均回收率为103.70%.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精密度及灵敏度均满足要求,可用于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中游离活性成分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毒死蜱对桔小实蝇体内代谢酶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毒死蜱对桔小实蝇敏感种群进行连续处理,测定其体内的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结果表明:随着毒死蜱浓度的增加,桔小实蝇的敏感性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体内的CarE活性得到显著提升(F=43.21,p=0.024),抗性倍数为1.74,GSTs活性也显著上升(F=47.73,p=0.018),抗性倍数为1.98,但对CAT、POD的提升作用较小,表明毒死蜱对桔小实蝇体内的CarE、GSTs活力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土壤中毒死蜱及主要代谢产物的降解与生态风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讨施用农药毒死蜱后土壤中毒死蜱及其主要降解产物3,5,6-三氯吡啶-2-酚(TCP)污染分布特征,评估农田土壤环境中毒死蜱及TCP的环境风险,以玉米、小麦和大豆3种作物农田为研究对象,开展旱地农田田间试验。通过对施用后不同时间农田土壤中毒死蜱浓度检测发现,土壤中毒死蜱均在前期消解较快,后期逐渐变缓。小麦、大豆、玉米种植土壤中毒死蜱的半衰期为7.86~24.84 d(均小于30 d),消解速率常数为0.027 9~0.088 2 d-1。前期均表现为0~5 cm土壤中毒死蜱残留量最大,15~20 cm土壤中毒死蜱残留量最小,即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中毒死蜱的残留量逐渐降低;随着时间的延长,0~10 cm土壤中毒死蜱残留量逐渐减少,10~20 cm土壤中毒死蜱残留量逐渐增加。TCP比母体毒死蜱更容易迁移,对环境的污染风险较高。随着毒死蜱施用剂量的增加,小麦、大豆、玉米3种作物种植土壤中毒死蜱及TCP的短期和长期生态风险均增大。超推荐剂量施用毒死蜱导致毒死蜱及TCP产生较高的短期和长期生态风险,TCP生态风险在3种作物农田中均达到了高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6.
在温度(28±1)℃的实验室条件下,用化学农药毒死蜱和除尽与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LNPV)混合感染4龄期的斜纹夜蛾幼虫。结果表明:终浓度为10%常用量的化学农药病毒悬液,7 d的毒力倍数为1 194.09和661.40;LT50缩短2.319~2.916 d;终浓度为5×106PIB/mL的SLNPV农药稀释液,5 d的毒力倍数为2.75和2,其理论值LT50分别缩短10.742 d和6.402 d。  相似文献   
7.
稻米中毒死蜱和氟虫腈的残留规律及其暴露风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研究毒死蜱、氟虫腈在稻米生产及食用加工过程中的残留消解规律,阐明不同用药量、用药次数与稻米中农药残留的关系,并以理论(MRL)与实际残留数据,结合食用前加工过程的去除消解动态研究,分别计算入口前的残留值,进行理论和准确暴露评估,分析大米的食用安全性,并以健康风险评估结果为理论依据,从食用安全的角度对实际生产的用药模式进行调整,并重新界定最适的安全间隔期。【方法】田间试验参照农药残留登记准则(NY/T788-2004)进行,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农药残留在稻米曝晒、贮存、淘洗、蒸煮过程中的消解规律,采用饮食曝露模型——参考剂量百分比(POR)、暴露边缘(MOE)对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进行急、慢性健康风险评估。【结果】(1)稻米中的农药残留及食用风险与田间用药剂量及次数正相关,随着施药剂量、次数的增多,残留量增大,对人健康风险上升。(2)食用加工过程中残留消解研究表明,经曝晒、贮藏、淘洗、蒸煮后两种药剂的降解率分别为91.6%和96.16%,其中蒸煮过程对药剂的降解作用最明显。(3)对以稻米为主食的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暴露评估表明,稻米中毒死蜱对人健康风险远高于氟虫腈;慢性健康风险分析表明,对所有调查人群毒死蜱为高风险率,氟虫腈为低风险率;急性健康风险分析表明,毒死蜱对儿童具有高风险,尤其是对农村人群中的男性风险较高,氟虫腈对所调查人群均为低风险率;不同年龄与性别组成的人群面临的风险不同,14岁前男孩面临的风险大于女孩,农村地区儿童所面临的健康风险高于城市儿童;14岁至成年之后的女性面临的风险高于男性,农村人群面临的健康风险高于城市人群。(4)研究发现安全收获间隔期的合理界定是降低健康风险的关键点,当安全间隔期延长至14d时,田间试验中所有处理剂量稻米的食用健康风险均降至可接受范围。【结论】稻米的食用安全性不乐观,大米中残留的毒死蜱对人群的健康风险较大,田间应减量使用,建议单次使用剂量不超过推荐剂量两倍,安全间隔期不少于14d,连续施用的间隔期不少于7d;基于氟虫腈的环境生态毒性,建议其在稻米中残留限量引用codex标准0.01mg·kg-1。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同时检测甘蓝中毒死蜱和噻虫嗪残留的快速分析方法,采用甲醇振荡提取样品,经弗罗里硅土-活性炭柱净化,以丙酮/正己烷洗脱,HPLC-UV检测,外标法定量,对毒死蜱和噻虫嗪在甘蓝中的残留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毒死蜱和噻虫嗪的混合标样添加水平为0.1~5.0 mg/kg时,毒死蜱和噻虫嗪的回收率分别为85.3%~91.2%和83.2%~86.1%,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检出限分别为0.031 mg/kg和0.039 mg/kg,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达到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甘蓝中毒死蜱和噻虫嗪的残留量检测.  相似文献   
9.
菠菜是我国蔬菜出口的重要品种之一,其毒死蜱残留量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和消费者的安全.采用气相色谱法(GC-NPD)测定毒死蜱残留量,研究了硝酸稀土对菠菜中毒死蜱残留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是喷施农药之前2 d还是喷施农药之后2d喷施硝酸稀土,不同的硝酸稀土对菠菜中的毒死蜱残留都有不同程度的降解作用,且随着喷药后时间的延长,毒死蜱在菠菜中的残留量逐渐减少.不同时间喷施硝酸稀土,对菠菜中毒死蜱残留降解的效果存在差异,药后喷施的效果优于药前喷施.在硝酸稀土种类的选择上,首先选择对毒死蜱降解效果好的硝酸铈和硝酸钕,其次选择常乐益植素和硝酸镧.根据稀土农用的安全性分析,参考植物性食品中稀土最大残留限量标准,选择硝酸稀土作为农药残留降解制剂用于蔬菜安全生产,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人类食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维生素E对毒死蜱胁迫下斑马鱼血清CAT和SOD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斑马鱼肌肉注射不同浓度毒死蜱以及维生素E,研究斑马鱼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变化情况以及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试验分为5组,依次为对照组和低、中、高浓度毒死蜱组(0.002、0.02、0.2 mg/kg)以及高浓度联合维生素E(0.2 mg/kg+VE)治疗组。结果表明,毒死蜱不同浓度组短时间(24 h)作用均使两种酶活性升高(P﹤0.01),加维生素E组活性增高更显著;长时间(168 h)作用则明显抑制酶活性(P﹤0.01),维生素E组酶活性变化较平缓。表明毒死蜱对斑马鱼机体抗氧化系统损伤作用明显,维生素E对CAT和SOD活力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