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林业   6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合理开发利用九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山茶科植物资源,对该区山茶科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山茶科植物共有7属28种(包括变种)。对其种类占全国与福建省的比例、属的分布区类型、优势属、生活型与生态环境条件、数量以及应用途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保护与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2.
程小毛  陈自兰  王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3):7596-7598
[目的]研究茶树EST-SSRs在山茶科植物中的通用性。[方法]选用来源于茶树EST序列的7对EST-SSRs引物,对山茶科植物的19份材料进行了扩增。[结果]7对EST-SSRs引物中有5对引物能对19个供试材料进行有效扩增,通用性比率为71.43%;扩增率最高的为云南山茶凤山茶、华东山茶彩霞和云南山茶菊瓣,最低的为川滇莲蕊茶和大花杨桐;有效扩增的5对引物对中有4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表现出丰富且差异明显的多态性。[结论]从茶树基因组上开发的SSR引物在山茶科植物不同种属植物间有较高的通用性,可用于山茶科植物比较基因组研究和分析标记研究。  相似文献   
3.
鸟类是植物传粉的一个重要补充部分,有关鸟类传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特别重要的传粉鸟类群[蜂鸟科(Trochilidae)、太阳鸟科(Nectariniidae)和吸蜜鸟科(Meliphagidae)]上[1]。相比之下,由于缺乏特化的鸟和花的协同进化关系,欧亚大陆温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鸟类传粉现象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2]。尽管欧洲发现了最早的传粉鸟化石,但在欧洲和亚洲喜马拉雅山以北地区几乎没有鸟类传粉的  相似文献   
4.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汝城自毛茶等五个茶树群体的春、夏、秋、冬四季,以及枝梢不同部位的过氧化物酶等六种酶的同工酶进行了研究,分离出过氧化物酶同工酶15条,多酚氧化酶和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各10条,酯酶同工酶11条,超氧化物歧化酶4条,谷氨酸脱氧酶同工酶1条,研究结果表明,茶树同工酶存在部位特异性、品种特征性以及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试验还根据各品种同工酶表型、进行了分类研究及亲缘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山茶科观赏植物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武夷山自然条件和植被特点,分析了该区山茶科植物分布特点,介绍了该区山茶科观赏植物的观赏特性及园林应用。为有观赏价值的山茶科植物资源的开发、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Studies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leaves of Camellia oleifera Abel. led to the isolation of 3 new bibenzyl glycosides. Their structures have been elucidated as 1-(3′,5′-dihydroxy)phenyl-2-(4″-O-β-D-glucopyranosyl)phenylethane (1), 1-(3′,5′-dimethoxy)phenyl-2-(4″-O-β-D-glucopyranosyl)phenylethane (2) and 1-(3′,5′-dimethoxy)phenyl-2-[4″-O-β-D-glucopyranosyl(6→1)-O-α-L-rhamnopyranosyl]phenylethane (3) through spectral studies including HR-ESI-MS, 1H NMR, 13C NMR and 2D NMR experiments. All the above 3 bibenzyl glycosides showed cytotoxic activities to Hela and hep2 cell lines.  相似文献   
7.
对采自广西的9个组47种山茶属木材解剖分子进行了测定研究,研究表明,山茶属木材的各种解剖分子显示长度长、直径小、胞壁薄的特点,属于比较原始的种系。山茶属解剖分子特征还表明,其木材密度大,各种力学强度也大,是很好的纤维工业用原料和农具柄及工艺用材。  相似文献   
8.
金花茶等3种茶科树种种苗形态特征及引种栽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3年的引种栽培研究,对金花茶、长瓣短柱茶、红皮糙果茶3种珍稀树种从种子(蒴果)到幼苗整个生长过程的形态特征进行描述,对种子和苗木的生产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为茶科植物系统发育和亲缘关系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广东山茶科稀有濒危植物的区系特点和保护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分析了广东境内的山茶科稀有濒危植物的区系特点和保护价值,并提出了保护对策,广东共有8种山茶科稀有濒危植物,除金花茶外,包含了中国第一批山茶科稀有濒危植物的呈星散分布,仅见于省内几个地点,每个地点公见少数植株,濒危状况与区系的特有现象紧密相点,其中最突出的是圆籽荷(Apterosperma oblata)和猪血木(Euryo#dendron excelsum),仅见于云开大山  相似文献   
10.
山茶科部分属种叶表皮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山茶科Tneaceae10属25种植物叶表皮形态。所检测种类的叶表皮气孔复合体主要有环列型(cyclocytic)、平列型(paracytic)、不规则型(anomocytic)和极少数辐射型(actinocytic)。山茶亚科Tneoideae大头茶属Gordonia和荷木属Schima的气孔复合体呈环列型,石笔木属Tutcheria气孔复合体为平列型,圆籽荷属Apterasperma和厚皮香亚科Temstroemioideae各属均为无规则型。认为山茶亚科植物的气孔复合体可能是从环列型向平列型或无规则型演化;厚皮香亚科的无规则型为山茶科植物气孔类型中最进化的类型.叶表皮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山茶科不同属间的纹饰有较大的差异,山茶科植物表皮细胞的角质纹饰是从多层、分离的波状条饰(山茶属Camellia、大头茶属)向少数几层、连续或分叉的环状或波状条纹(石笔木属、荷木属和圆籽荷属),或环状条纹与表皮角质层分离(厚皮香属Ternstroemia、杨桐属Adinandra和红淡比属Cleyera)至愈合(猪血木属Euryodendron、茶梨属Anneslea和柃属Eurya)演化.根据叶表皮形态特征,石笔木属不应与核果茶属Pyrenaria归并;圆籽荷属在系统地位上的独特性,可能是山茶亚科与厚皮香亚科之间的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