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16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针对山区地形复杂,高程变化较大的特点,利用6S辐射传输模型建立查找表,结合研究区DEM对影像进行了大气校正。试验结果表明,校正后的影像清晰度、对比度提高了,消除了大气对NDVI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Tomato (Solanum lycopersicum Mill) is an important crop in terms of its economic and nutritional value. Many factors, including cultivar, climate, geography, geochemistry, and agricultural practice, can affect its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An HJ‐biplot study was perform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cultivar (Dorothy, Boludo, Dominique, Thomas, and Dunkan), agricultural practices, climatic factor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analyzed using a one‐way ANOVA. Al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assayed at the same degree of ripeness. In the conventional and organic tomato samples, those harvested from December to April had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of fructose, glucose, citric acid, malic acid, ascorbic acid, protein, Na, and Mg, while those harvested in October had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of lycopene and hydroxycinnamic acid. There were high concentrations of Ca, P, Zn, and Cu in the no‐soil tomatoes. Conventional and organic cultivation practices showed similar results with respect to the collection period, both presenting high organic compound concentrations, while high mineral concentrations seemed to correspond to the no‐soil practice. No clear pattern was observed among the different cultivars, perhaps due to all the samples having been collected at the same degree of ripeness.  相似文献   
3.
居民点整理是缓解城乡交错带耕地压力、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理顺用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是居民点整理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该文以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为例,探讨了城乡交错带居民点整理模式、潜力分析、等级划分以及效益分析等,为城乡交错带居民点整理的潜力评价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国北方典型地区农用地膜污染现状调查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我国北方典型地区的调查,初步探索了该地区土壤农膜残留量和残膜特征.研究表明,河北省典型地区温室大棚、蔬菜田和作物田的农膜土壤残留量平均分别为5.629、7.369和2.822 kg·hm-2,黑龙江省典型地区温室大棚、蔬菜田和作物田残留量平均分别为4.169、3.682和2.430 kg·hm-2,各采样点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但普遍较高,均明显高于未使用农膜的对照土壤.两地区之间除作物田的土壤农膜残留量没有明显差异外,河北地区其他两类土壤中的农膜残留量水平明显高于黑龙江地区,这种差异与各地区在农事活动及农膜使用上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上述两地区土壤中残留农膜尺寸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10~15 cm之间.该文针对我国目前农膜使用情况及其污染现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云南龙陵黄山羊线粒体DNA限制性酶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碱性变性法提取来自于龙陵县不同地区的18只黄山羊个体的线粒体DNA(mtDNA),并用ApaⅠ,AvaⅠ,BamHⅠ,BclⅠ,BglⅠ,BglⅡ,ClaⅠ,DraⅠ,EcoRⅠ,EcoRⅤ,HaeⅠ,HindⅢ,KpnⅠ,PstⅠ,PvuⅡ,SacⅠ,SalⅠ,SmaⅠ,StuⅠ和XhoⅠ等20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分析.结果发现龙陵黄山羊线粒体DNA的分子量大小约为15.8Kb;不同酶的酶切位点分别为:DraⅠ有7个酶切位点,AvaⅡ有6个酶切位点,EcoRⅤ和StuⅠ共有5个酶切位点,HindⅢ和HeaⅡ有4个酶切位点,BamHⅠ,BglⅡ,PstⅠ和PvuⅡ有3个酶切位点,ApaⅠ,ClaⅠ有2个酶切位点,其余有1个酶切位点.  相似文献   
6.
建立基于微波和光学卫星影像的农作物估产模型,可对上报作物产量准确性及估产模型精度进行相互验证.应用2014年4月中旬和5月初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RADARSAT-2和同期HJ影像各两幅,选择安徽省寿县和怀远县冬小麦产区,通过试验田产量和反演的雷达影像后向散射系数,以及从环境星计算得到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建立冬小麦线性估产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估产模型精度进行比较:通过星载SAR的同极化HH和交叉极化HV方式建立的估产模型对寿县涧沟镇冬小麦估产精度分别为68.37%和74.01%,对怀远县龙亢镇冬小麦估产精度分别为63.10%和69.10%;通过HJ星建立的估产模型对寿县涧沟镇和怀远县龙亢镇冬小麦估产精度分别为69.52%和66.43%.基于HJ星影像得到的冬小麦估产模型精度和基于SAR得到的估产模型精度接近.模型结果为上报产量准确性、冬小麦估产模型验证、参数纠正及推广奠定基础和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7.
基于HJ-1A/1B数据的天然橡胶干旱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橡胶林进行干旱动态监测及其影响定量评估,提高农作物干旱监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该文基于HJ-1A/1B数据和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以标准化植被供水指数及综合气象干旱指数为变量,通过与同步实测土壤含水量的数据融合构建天然橡胶干旱监测综合模型。经检验,模型的相对均方根误差、纳什效率系数、一致性指数分别为11.02%、0.40、0.85,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应用模型对2010年5月至7月海南农垦国营阳江农场橡胶林干旱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干旱存在较明显的空间差异,西部重于东部、北部重于南部。5月上旬起旱情持续加重,7月上旬达到旱情高峰,直至监测末期(7月下旬)干旱虽然有所缓解,但旱情依然严重。干旱对橡胶树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干旱对橡胶树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滞后长度约1旬。干旱对NPP的影响从当旬开始有效,并延续3旬左右,干旱对NPP的延续效应较对NDVI明显。干旱对橡胶树产胶潜力、干胶产量的影响从当旬开始有效,并延续3旬左右,干旱对干胶产量的影响较对产胶潜力更为直接和长效。阳江农场橡胶林77.22%的像元产胶受抑与综合旱情指数呈现负相关性,其中26.70%为显著负相关。该文为天然橡胶干旱监测及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HJ卫星数据与面向对象分类的土地利用/覆盖信息提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利用/覆盖信息是区域气候与环境研究的基础,是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合理开发与保护的信息保障。为此,该文选取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为试验区,以时间序列HJ卫星影像为数据源,首先构建了时间序列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时间序列光谱第一主成分(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PC1)数据集,通过J-M(Jeffries-Matusita)距离变量可分离性分析结合地表覆盖的物候特征,确定最佳时序HJ组合数据;其次,采用面向对象的随机森林算法对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信息进行分类,并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价与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时间序列HJ组合数据与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提取城市土地利用/覆盖信息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达到91.55%和0.90,其中水田、水浇地、旱地、林地、建设用地的生产者精度均达到90%及以上;相对于时间序列基于像元分类、单时相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该文提出的土地利用/覆盖信息提取方法的总体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提高了2.26%、0.02和6.82%、0.08,有效提高了区域土地利用/覆盖信息提取的精度,为大范围土地利用/覆盖精细化分类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果园生草提高了土壤肥力,土壤中速效N和速效K比生草前分别提高了189.3%-217.1%和12.8%-59.1%,速效P由痕迹提高到14.0×10-6-26.1×10-6;全N和缓效K分别提高了17.4%-27.5%和39.9%-157.1%,pH值和有机质也比生草前有所提高;全P和全K比生草前有所下降,可能与生草收割多翻埋少有关.生草还促进了龙眼树的生长,干周和冠幅的增长率分别由清耕对照的88.47%和648.50%增加到120.17%-145.59%和790.84%-896.68%.在3种生草处理中,豆科格拉姆柱花草和格拉姆柱花草与禾本科宽叶雀稗混播处理,对提高土壤肥力和促进龙眼树生长效果较为明显,而宽叶雀稗处理鲜草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分子标记在水稻稻瘟病病害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现行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寿命短已成为水稻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造成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容易丧失的主要原因是现时尚未有客观、可靠的技术方法获知育种地区真实的病原菌群体结构及其演化规律,另外,对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的遗传基础不十分清楚也是其原因之一。本文概述了近几年来分子标记在稻瘟病病原菌群体结构分析和抗病品种抗病遗传分析中的应用,以及抗性基因标记技术的发展,并探讨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获得稻瘟病稳定控制的策略及实际应用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