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89篇
林业   43篇
农学   123篇
基础科学   25篇
  81篇
综合类   399篇
农作物   119篇
水产渔业   77篇
畜牧兽医   43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掌握目前云南规划烟区在耕地资源配置方面的详细情况,以及市场经济对云南规划烟区坡度影响,以最新烤烟种植区划成果数据和坡度格点化数据为基础,分析各州市烤烟种植区划核心区,优质区和适宜区在坡度类型的分布状况和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州市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分析市场经济对云南烤烟种植区坡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省烤烟规划...  相似文献   
2.
用60Coγ射线辐照干种子诱变培育西瓜染色体易位系,并用其进行选配少籽杂交子1代研究,对克服三倍体无籽西瓜种子发芽率低、成苗率低、制种成本高、育苗技术较复杂的缺陷具有重要的意义;易位系杂交子1代西瓜保持了二倍体杂交1代的优良特性,减少了单瓜籽粒数,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从而提高了西瓜品质和商品价值。详细介绍了诱变选育西瓜易位系的步骤和技术、易位系的特征特性和优良的西瓜染色体易位杂交1代组合,并针对选育的科丰黑美人、红牡丹等易位系杂交1代分析阐述了染色体易位系杂交一代的优点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北疆地区昌吉市阿什里乡的典型牧民定居点为研究对象, 采用问卷调查、入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 对125户定居牧民家庭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定居后的生产经营模式可分为7种类型, 其中“放牧+养殖奶牛+种植+务工”型生产经营模式的牧户比重最多, 占总牧户的39%, 该模式的牧民人均年收入为最高(11 320.47元·a-1);“放牧+养殖奶牛+种植”型生产经营模式的牧民人均年收入为中等(为9 488.1元·a-1);“养殖奶牛+种植”型生产经营模式的牧民人均年收入为最低(2 674.75元·a-1), 表明牧民人均年收入与经营模式高度相关, 经营模式越多元化, 经济收入越高。通过相关性及逐步回归分析发现, “放牧+养殖奶牛+种植+务工”型生产经营模式的人均年收入与家畜羊单位、人均放牧性投入、人均养殖奶牛业投入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家畜羊单位头数是该模式中影响人均年收入的最强的关键因素。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结论基本吻合, 充分说明牧民生产投入是提高人均收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美国无架豇豆单株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影响单株产量的重要因素,为美国无架豇豆栽培以及良种繁育提供参考。[方法]定株调查每株美国无架豇豆的豆荚数、荚重、荚长、花序数,拉秧时测定主茎高、分枝数及主茎节数,并计算单株产量,进行单株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豆荚数对单株产量的影响最大,且主要是直接正效应;荚长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正效应居第2位;花序数、分枝数、主茎高及主茎节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或间接影响都较小或微弱;所研究7个性状对单株产量的总贡献为0.938 1,说明没有漏掉影响较大的因素。[结论]生产中,从增加豆荚数着手来提高单株产量是直接而有效的,通过增大豆荚长度来提高单株产量也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42所农业高等院校学报的载文量、影响因子、篇均被引频次和基金论文比四项指标的统计对比,进而反映出各校学报在42所院校学报中所处的位子。  相似文献   
6.
赵春翔  闫欣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500-10502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的增加,只有增加收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该研究根据2000~2011年陕西省农民收入的各项数据,从中选取了6个对农民收入增长有重要影响的因素,通过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统计模型,避免了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多重共线性,运用R软件,得出它们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纽荷尔脐橙叶片矿质元素含量适宜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闽西北中亚热带红壤地区,采集纽荷尔脐橙[Citrus sinensis(L.)Osbeck‘Newhall’],50个果园(范围N25°3′27″ ~ N27°8′、海拔160 ~ 660 m),100个单株的叶片、土壤和果实样品,研究果实品质及株产等级与26个矿质元素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果实品质受叶片矿质元素的影响依次为:可溶性固形物(36.5%,贡献率,下同)> 粗纤维(27.1%)> 可滴定酸(20.0%)> 单果质量(16.1%);叶片矿质元素对品质影响的贡献率依次为:K(15.8%)> Cu(11.3%)> Ca(11.2 %)> N(10.5%)> Ni、B(8.7%)> Cd(7.8%)> P(7.4%)> Mg(7.3%),累计贡献88.7%。②叶片矿质元素对株产等级影响的标准回归系数排序为:La(–0.553)> Ni(–0.405)> Zn(+ 0.395)> Cu(–0.377)。③推荐16项叶片矿质元素诊断标准“元素(< 缺乏;适宜下限 ~ 适宜上限;> 过量)”:N(2.7% ~ 3.2%)、P(0.13% ~ 0.20%)、K(1.2% ~ 1.9%;> 2.2%)、Ca(2.5% ~ 4.0%)、Mg(< 0.20%;0.22% ~ 0.45%)、Cu(5.0 ~ 25 mg · kg-1;> 60 mg · kg-1)、Zn(20 ~ 50 mg · kg-1)、Fe(50 ~ 200 mg · kg-1)、Mn(20 ~ 150 mg · kg-1)、B(< 20 mg · kg-1;35 ~ 150 mg · kg-1)、Mo(0.05 ~ 1.0 mg · kg-1)、S(0.28% ~ 0.40%)、Cl(< 0.2%;> 0.5%);限量元素Ni(≤ 3.0 mg · kg-1)、Cd(≤ 0.3 mg · kg-1)、La(≤ 12 mg · kg-1)。  相似文献   
8.
干旱胁迫是限制华北地区春玉米穗粒数形成的关键因子,探究不同时期灌溉对穗粒数的影响,对提高该地区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2014—2016年进行3年大田试验,设置拔节期、大口期、抽雄期、吐丝后15 d灌水和不灌水对照(CK),明确不同时期灌水对土壤水分变化、吐丝期穗位叶光合速率、穗粒数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干旱和关键生育时期缺水的年份,灌水处理可以提高春玉米穗粒数,其中花期灌水较其他处理提高了1.4%~97.0%(2014年和2015年);而在多雨的2016年,各个灌水处理间穗粒数差异不显著。拔节期和大口期灌水促进了春玉米营养生长,提高了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但春玉米花期遭遇干旱胁迫仍会降低穗粒数。花期灌水处理在营养生长阶段受干旱胁迫影响,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都降低,但保证了吐丝—授粉—籽粒建成关键阶段有充足的水分供应,其吐丝期光合速率较其他处理提高5.2%~32.8%。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吐丝期充足的土壤水含量可以显著提高春玉米光合速率(P=0.0034)和穗粒数(P=0.0137),但过多降水(降低光辐射)会影响光合作用及籽粒结实。因此,花期灌水是干旱年份保证春玉...  相似文献   
9.
露地种植西瓜采用一年三熟栽培模式,可解决人口多、耕地少、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争地的矛盾.通过春瓜选用迟熟无籽西瓜、夏瓜和秋瓜选用早熟有籽西瓜的科学搭配,严格进行种子、营养土和大田土壤消毒,嫁接育苗,健身栽培和预防为主的防病措施,西瓜每公顷产量可达105000kg,比一年二熟栽培每公顷增产22500kg,增加产值2.25万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关健词:西瓜;栽培模式;一年三熟;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Analysis of uppermost fully expanded leaves is useful to detect a deficiency of mineral nutrients such as phosphorus (P) and potassium (K) in soybean. Although, the leaf P or K status aids in fertilize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on nutrient seasonal relationships with growth and yield traits at maturity are limited. To investigate this, soybean was grown under varying P or K nutrition under ambient and elevated CO2 concentrations. Results show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of the relative total biomass and yield‐related traits with the foliar P and K concentrations measured several times in the season across CO2 levels.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s established earlier in the season showed that the growth period between 25 and 37 d after planting (DAP), representing the beginning of flowering and pod, respectively, is the best for leaf sampling to determine the foliar P or K status. The leaf P and K status as well as the critical leaf P (CLPC) and K (CLKC) concentrations for traits such as seed yield peaked around 30 DAP (R2 stage) and tended to decline thereafter with the plant age. The CLPC and CLKC of seed yield indicate that the leaf P and K concentration of at least 2.74 mg g?1 and 19.06 mg g?1, respectively, in the uppermost fully expanded leaves are needed between 25 and 37 DAP for near‐optimum soybean yield. Moreover, the greatest impact of P and K deficiency occurred for the traits that contribute the most to the soybean yield (e.g., relative total biomass, seed yield, pod and seed numbers), while traits such as seed number per pod, seed size, and shelling percentages were the least affected and showed smaller leaf critical concentration. The CLPC or CLKC for biomass and seed yield was greater under elevated CO2 24–25 DAP but varied thereafter. These results are useful to researchers and farmers to understand the dynamics of the relationship of pre‐harvest leaf P and K status with soybean productivity at maturity, and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suitable growth stage to collect leaf samp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