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成华  伍德明 《林业科学》1995,31(2):125-131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针叶的挥发物由溶剂提取和真空蒸馏制得。用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由挥发物中鉴定出了20种成分。它们主要是单萜烯、单萜烯醇、单萜烯乙酸酯和倍半萜烯。用正常和剪除触角的雌蛾研究针叶挥发物在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utas产卵场所选择中的作用。试验表明正常雌蛾在针叶上的产卵量要比剪除触角的高得多。触角电位(EAG)研究表明无论是交配的还是未交配  相似文献   
2.
枣粘虫性行为时辰节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连昌  任自立 《林业科学》1991,27(2):145-148
本文利用腺体提取、瓶内收集、触角电位和田间试验等方法对枣粘虫产生和释放性信息素时辰节律进行了研究。其中瓶内收集性信息素的方法,在研究昆虫释放性信息素时辰节律方面报道很少,更重要的是,此法在我们的实验中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羽化后1—6天的提取物产生的触角电位无明显差异,说明性信息素在此期间的产生与日龄无关(2)腺体中性信息素的含量高峰在凌晨4点,而从体内往体外释放的高峰在早晨7点。(3)利用处女雌蛾不同时辰的诱蛾量的田间试验也进一步证明了枣粘虫产生和释放性信息素与交配行为在时辰节律上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3.
以樟子松种子小蜂成虫(Eurytoma sp.)为材料,观察了小蜂成虫的交尾习性及其寿命与补充营养的关系。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雌雄成虫对叔丁胺、4-羟基-2-丁酮、1,2-二氯乙烷、异辛烷、1,3,5-环庚三烯5种标准化合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在5种挥发物3个体积分数(0.02%、0.02%和2.00%)中,雌成虫选择率最高的为叔丁胺(选择率达66.67%),其次为1,3,5-环庚三烯;而雄成虫选择率最高的为1,3,5-环庚三烯(选择率达63.33%),其次为叔丁胺和1,2-二氯乙烷。雌雄成虫对5种挥发物质的触角电位(EAG)反应结果表明:雌成虫均对2%的叔丁胺的EAG反应最强(反应值为0.186 4),而雄成虫对2%的1,2-二氯乙烷的EAG反应最强(反应值为0.292 2)。雌成虫对1,2-二氯乙烷的反应呈随体积分数增加而增强的趋势,雄成虫对1,2-二氯乙烷和1,3,5-环庚三烯的反应也表现为随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4.
桔小实蝇对不同水果及挥发性化合物行为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蓉  季清娥  陈家骅 《热带作物学报》2013,34(11):2267-2271
为了解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对不同水果及挥发性化合物的行为反应,以未交配的和已交配的桔小实蝇雌雄成虫为试虫,采用Y形嗅觉仪测定其对10种果实的反应差异。结果表明,对于同种水果,雌虫比雄虫反应明显,未交配成虫比已交配的成虫反应明显。同时利用触角电位技术测定桔小实蝇对其寄主挥发性物质中常见的10种组分的反应。结果表明,对同种物质,雄成虫交配前触角电位反应值均显著大于交配后触角电位反应值。在交配前雄虫比雌虫的触角电位反应值大,对多数挥发物组分,在交配后雌虫触角电位反应值比雄虫的大。  相似文献   
5.
双条杉天牛对不同提取法所得侧柏挥发油的触角电位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别用水蒸气蒸馏法和索氏提取法提取侧柏树干部分的挥发性物质,测定双条杉天牛成虫对所提两种挥发油及侧柏木屑的触角电位(EAG)反应。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法所得挥发油与侧柏木屑均能引起双条杉天牛的EAG反应,但以挥发油引起的反应较强,在一定范围内EAG反应强度与挥发油剂量呈正相关;双条杉天牛对索氏提取法所得挥发油不产生显著反应;同种样品,雌虫的EAG反应略强于雄虫,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陶瑞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944-8946
介绍了昆虫化学通讯中触角感受器电位的研究进展及其局限性,对解决相关试验中遇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以期为揭示触角感受器与行为反应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思茅松针叶气味对松实小卷蛾产卵行为的影响。[方法]室内验证松实小卷蛾产卵是否受到寄主松树气味的影响,进行室内行为测试和触角电位实验。[结果]结果表明,保留触角的松实小卷蛾雌蛾在新鲜针叶上的产卵量大于在枯萎针叶上的量,而切除了触角的雌蛾则对新鲜和枯萎针叶没有选择性。松实小卷蛾雌蛾对思茅松针叶挥发性物质主要成分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柠檬烯、β-水芹烯都表现出一定的触角电位反应,以β-水芹烯引起的松实小卷蛾触角电位反应最大,其次是柠檬烯。[结论]β-水芹烯、柠檬烯在新鲜针叶挥发物中的含量远大于在枯萎针叶挥发物中的含量,β-水芹烯、柠檬烯可能是刺激松实小卷蛾雌蛾产卵的主要物质。  相似文献   
8.
棉铃虫成虫对几种植物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雌蛾对几种植物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表明 ,柠檬醛、苯乙醛、β -石竹烯和石竹烯氧化物均能引起棉铃虫雌蛾产生显著的触角电位反应 ,但以柠檬醛引起的反应最强 ;棉铃虫雌蛾对茴香醛不产生显著的反应 ;桉叶素能屏蔽棉铃虫雌蛾对气味的反应。棉铃虫雌蛾对苯乙醛的触角电位反应强度与苯乙醛的剂量成正相关 ,对 β -石竹烯的反应强度与剂量无相关性。讨论了这些化合物在棉铃虫防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茶梢和茶花信息物引诱有翅茶蚜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宝瑜  周成松 《茶叶科学》2004,24(4):249-254
用四臂嗅觉仪和昆虫触角电位仪(EAG)研究了新鲜茶梢和茶花的15种单一挥发性组分对有翅茶蚜的引诱效应。结果表明其中的顺-3-己烯-1-醇、反-2-己烯醛、水杨酸甲酯、芳樟醇、正辛醇和己醛等组分,及茶花主要香气组分橙花醇和烯丙基异硫氰酸酯显著引诱有翅茶蚜。在嗅觉仪生测中,15种组分的10-4βg/ml和10-2βg/ml两种剂量引诱蚜数的差异明显。EAG反应还表明:①新鲜芽下第一叶气味引出的EAG值最大;②用10-2βg/ml的正己醇、正戊醇、1-戊烯-3-醇、2-戊烯-1-醇、反-2-己烯醛、顺-3-己烯-1-醇和乙酸顺-3-己烯酯按1∶1∶1∶1∶1∶1∶1比例组成“绿叶气味”,也可引起有翅蚜强烈的EAG反应;③蚜害茶梢嫩茎的气味忌避有翅蚜。认为新梢和茶花释放的绿叶气味和水杨酸甲酯可引导有翅茶蚜朝茶梢定位,严重遭受蚜害的茶梢可能释放忌避有翅蚜的信息物质。  相似文献   
10.
甜菜夜蛾成虫对黑杨萎蔫叶片挥发性物质的触角电位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测定了甜菜夜蛾成虫对黑杨萎蔫叶片性物质提取物及其10种组分的EAG反应。结果表明,与标准化合物苯甲醛相比,未酱雌蛾、交配雌蛾和雄蛾对5-40μL的提取物均有显著的反应,不论是未酱娥还是已交配蛾,能引起较镪强EAG反应的化合物均为芳香族化合物的苯乙醛、丁香酚、苯甲醇、β-苯乙醇、正己醇和环己醇,植醇、20甲基环己烷和β-石竹烯仅能引起微弱的反应,以10种化合物不同种类及比例的混合物刺激成虫,EAG反应值均高于单一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