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调查喀左县高粱蚜虫发生程度并进行分析,找出了点片发生、蚜群上升、盛发与消退等5个时期与气象因素的关系,并从10个候选因子中找出相关显著的4个因子,用逐步回归方法在APPLE—Ⅱ型电子计算机上建立了长期预测模式。  相似文献   
2.
<正>作物栽培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虫害的侵扰,从而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为此,确定虫害的最佳防治适期,做到适期用药,药到虫灭,才可能获得最佳的种植效益。否则,用药效果差,环境污染大。虫害的防治适期有一般性规律可循,但最主要的,应根据其发生及危害特点来具体加以确定。作物的虫害从危害方式上可分为以下五类,防治适期根据不同的危害方式确定。一、刺吸式危害1.蚜虫类。禾谷类作物蚜虫:麦蚜、高粱蚜和玉米蚜;棉蚜;菜蚜:桃蚜、萝卜蚜、甘蓝蚜;果树蚜  相似文献   
3.
2012年、2013年采用定点法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民主乡试验地进行调查以了解高粱蚜及几种优势天敌的田间发生动态.结果表明:高粱蚜7月初开始危害高梁叶片,8月初种群数量达到高峰,9月初开始消退,成虫发生历期70~80d;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和中华草蛉的种群数量对高梁蚜虫有明显的跟随效应.  相似文献   
4.
吴菡 《农技服务》2011,28(3):289-290
介绍了高粱蚜的形态特征及识别、发生规律、生活习性、为害症状及识别及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5.
一、高粱蚜 俗称腻虫、蜜虫,是危害高梁的主要害虫。 1.危害特点 高粱蚜群集在叶背和叶鞘,刺吸汁液,排出蜜露,使叶片发亮“冒油”,严重时植株叶片变红枯萎,甚至拉弓,不能成熟或绝产。高粱蚜虫一年繁殖10余代,以卵在草上越冬,来年6月份迁飞到高粱田,先点片发生,以后逐渐扩散,7月一8月高温、干旱,有利大发生,是危害盛期。秋天冷凉,蚜虫迁回草丛,产卵越冬。  相似文献   
6.
龟纹瓢虫成虫对高粱蚜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条件下进行了龟纹瓢虫成虫对高粱蚜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龟纹瓢虫雌雄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龟纹瓢虫成虫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搜寻效应随之降低。龟纹瓢虫雌雄成虫处理1头高粱蚜虫所需的时间(Th)分别为0.017 d和0.024 d;瞬间攻击率(a)分别为1.661和2.967;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58.824头和41.667头。龟纹瓢虫的捕食量受种内干扰影响,随着龟纹瓢虫密度的增加,单头平均捕食量呈下降趋势。在龟纹瓢虫成虫2头/皿时,分摊竞争强度(I)仅为0.0689,说明此密度下龟纹瓢虫成虫捕食高粱蚜时种内干扰效应很低。  相似文献   
7.
古蔺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云贵高原北麓,是红军"四渡赤水"转战之地,也是中国最大酱酒生产地和中国名酒郎酒产地.近年来,古蔺县紧紧抓住"打造白酒金三角"契机,将酱酒专用高粱生产作为富民强县的重大产业来抓,高粱生产的乡镇由原来的13个发展到17个,种植面积逐年呈万亩上升趋势.为科学防治酱酒专用高粱病虫害,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笔者通过对全县主要高粱生产基地乡镇多年选点观察和系统调查,结果发现,为害酱酒专用高粱生产的主要病虫害有立枯病、苗枯病、炭疽病、小地老虎、蚜虫、桃蛀螟等,通过应用农业、生物、物理等防治措施,有效减轻和防止了酱酒专用高粱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为酱酒专用高粱生产达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安全目的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高粱蚜虫是朝阳地区最主要的高粱害虫之一,成虫和幼虫集中在叶背吸食高粱汁液,严重时造成减产甚至绝收。朝阳地区气候干旱少雨,有利于高粱蚜繁殖为害,发生特点表现为始见蚜虫偏晚、蚜量上升速度快。局部窝风、连片的杂交高粱和干旱坡地的农家品种为重发生区。经统计,高粱蚜虫多为中等以上程度发生,高峰期高粱蚜最高可达到百株10万头,如不及时防治,轻者减产,重者颗粒无收。  相似文献   
9.
王立永  戴继红  王永露 《农技服务》2011,28(6):800+811-800,811
高粱蚜与玉米蚜的形态特征与为害症状进行了鉴别,并提出了药剂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生命表构建技术研究了不同温度(12、15、18、21、24、27、28 ℃)对高粱蚜种群生命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高粱蚜若虫发育历期和成虫寿命逐渐缩短,在12 ℃时高粱蚜若虫平均发育历期为18.32 d,28 ℃时为5.04 d,二者相差3.63倍;成虫平均寿命在12 ℃时为56.42 d,28 ℃时为18.23 d,二者相差3.09倍。内禀增长率、净增殖率、周限增长率、平均世代周期、种群加倍时间在不同温度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内禀增长率、净增殖率、周限增长率在24 ℃时最高,温度升高或降低其值均下降。12 ℃时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最低,分别为0.126、1.134;28 ℃时净增殖率最低,为31.04。种群加倍时间在24 ℃时最短,12 ℃时最长;平均世代周期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变短,12 ℃时为33.32 d,28 ℃时为12.02 d。综上所述,温度对高粱蚜的生长发育存在显著影响,在低温和高温条件下高粱蚜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发育缓慢;24 ℃是高粱蚜的最适生长温度,该温度下害虫内禀增长率高,世代周期短,种群快速增长。研究结果有助于人们了解高粱蚜在高粱植株上的种群动态,为高粱蚜的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控策略的制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