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25篇
  5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小麦花药培养特性的数量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小麦花药培养特性的遗传特点和规律,分别以高花药培养特性和低花药培养特性的小麦材料为母本和父本,采用主基因 多基因遗传模型,对两个组合不同世代小麦材料的花药出愈率、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花药绿苗率三个花培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花药出愈率在组合Ⅰ检测到一对主基因,组合Ⅱ中检测到两对主基因.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和花药绿苗率均检测到两对主基因.主基因的加性效应(d)为增效,显性效应(h)除组合Ⅱ的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外均为减效.互作效应在组合Ⅰ中,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的jab(第一对主基因的d与第二对主基因的h间的互作效应)和花药绿苗率的jba(第一对主基因的h与第二对主基因的d间的互作效应)较小.在组合Ⅱ中,花药出愈率的jba较小;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的l(显性互作效应)较大;花药绿苗率的各效应值比较平均.多基因效应中,对于组合Ⅰ的花药绿苗率和组合Ⅱ的花药出愈率,d和h均为增效,且h大于d;组合Ⅱ中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的d和h均为减效,且d大于h.不同组合F2代花药出愈率的主基因遗传率存在明显差异,组合Ⅰ为55.01%,组合Ⅱ为84.54%,其余两花培性状主基因遗传率差异较小,均在90%以上.研究认为,3个性状受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影响,且主基因起决定作用,花药出愈率可以作为衡量小麦花药培养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为创制新的两系不育系,并将其应用于强优势杂交水稻品种培育,综合利用花培和诱变技术培育了粳稻两系不育系江79S。取培矮64S/粳稻H179的F1幼穗,利用花药培养技术培育获得一个粳型光温敏不育系S79;后采用高能碳离子束处理S79干种子,在其后代中选育了一个熟期突变体GS79(江79S),其在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始穗表现不同,分别较S79早7 d左右和迟5 d左右。观察江79S的育性转换特性,发现其在嘉兴种植时,每年9月8日左右开始出现可育花粉并开始结实;在陵水种植时,植株正常结实且结实率达80%以上。人工气候箱光温敏特性鉴定结果表明,江79S在长日照条件下育性转换温度低于23.5℃。稻米品质和抗性鉴定结果为江79S米质达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部颁三级优质米标准,苗叶期抗稻瘟病。对江79S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其携带源自农垦58S的光敏不育基因pms1和pms3,且含携带抗稻瘟病基因pi21、PiaPid3和Pita,与其高抗苗瘟的特性相一致。以江79S配制的亚种间杂交水稻品种江两优7901通过了国家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本研究结果为综合运用花培和辐照诱变技术培育新两系不育系材料提供了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惠志明 《农村百事通》2007,(22):33-33,77
“海花茄二号”是北京市海淀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室通过茄子花药培养技术选育的一个优质高产卵圆茄花培品种,2006年以来在北京、辽宁、宁夏、湖南、福建等地试种,表现良好,目前在全国各地均有种植。  相似文献   
4.
龙粳13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于1995年以龙花91-340为母本,空育139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1996年接种其F1代花药离体培养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抗瘟性强、熟期早、米质优、丰产、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一年一度的香港国际花展中,丹东相君杜鹃花培育发展中心送展的造型杜鹃在众多参评产品中再次获得“最佳展品特色奖”。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栽培园艺品种的杜鹃花绝大多数为近代国外改良常绿性灌木品种,盆栽后,植株低矮,分枝丛密,花蕾簇聚梢顶,开花早,花色多,花期长,四季青枝绿叶的常绿植物.盛开时花团锦簇,姿色秀丽,便于室内布置.所以,盆栽西洋杜鹃花更能发挥环境美化的灵活性、欣赏性.  相似文献   
7.
王桂玲 《中国种业》2013,(Z1):51-52
针对黑龙江省地处寒地、水稻生育期短、品种资源匮乏、取材范围狭窄、水稻生产地区间发展不均衡等特点,确立了在广泛搜集鉴定国内外早熟、优质、丰产、抗病性强的特异种质资源的基础上,解决生态远缘、地理远缘、亲本间优良性状重组的难题,通过杂交、花培、体细胞培养、外源DNA导入等综合技术,选育适于黑龙江省第二、三积温带,重点选育第三积温带种植品种,  相似文献   
8.
寒地水稻花培技术研究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花培技术即水稻的花药离体培养技术,该技术主要步骤包括,接种材料的确定及低温处理;花药接种及去分化培养;再分化培养及壮苗培养。应用寒地粳稻花培育种先后育成了16个品种,其中龙粳31为全国单年种植面积最大的粳稻品种,并获得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因此,在今后的寒地水稻育种工作中仍需将花培育种及常规育种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寒地水稻花培技术及其育种成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详尽阐述了花培接种材料的选择、处理,培养基的选取、花培绿苗的管理等,实践证明,花培技术在水稻育种上是行之有效的。30多年来黑龙江省利用花培技术成功选育了龙粳21等12个水稻新品种,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但花培育种存在污染率高、白化苗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水稻高产节水灌溉技术及其生理生态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是我国最大的粮食作物,也是农业上第一用水大户。随着人口的增长、城镇和工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球气候的变化,一方面需要不断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品质量以满足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另一方面需要应对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严重问题。因此,研究水稻高产优质节水灌溉技术,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节约水资源,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水稻高产节水灌溉技术,分析了这些技术的生理生态效应,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水稻节水灌溉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