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3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1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禅,天竺词汇j ana,汉译为"禅那",后简称为"禅"。我国的禅宗是在继承古印度佛教修行行为基础上,再提炼与采纳我国传统道家老庄玄学等思想精华,从而发展变更成集具我国道学思想特色的佛教修行宗派。相传茶道最初是我国僧侣用"吃茶去"谒语作答引导学人悟道修行方式之一。在唐代中后期,我国茶道文化流传到了日本,并在日本得到发扬光大。本文即在研究日本茶道艺术的基础上,从而深入探讨我国禅宗美学思想,特别是我国禅宗美学思想中"不立文字"、"师法自然"、"见心见性"等思想观念对日本茶道艺术设计产生的影响。总而言之,日本的茶道艺术和中国禅宗美学思想有着深厚的联系,本质上是殊途同归的。  相似文献   
2.
吴家阔 《农业考古》2004,(2):320-321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其两国的文化交流往来,已经久远非浅了。中国禅宗茶文能率先传入日本国,应归功于日本僧人一家。  相似文献   
3.
文雅 《花木盆景》2014,(1):20-23
禅宗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其"天人合一"的禅境,对我国历史和当代各个领域的影响直接而深远。禅宗文化与园林造景艺术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园林艺术在表现上也借鉴禅宗注重把握精神内涵的层面,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试论南宋江南禅寺园林对日本禅寺园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整理江南地区禅寺的历史发展脉络,重点研究南宋时期江南禅宗寺院的发展以及对日本同时期禅寺的影响;进一步研究日本禅寺与南宋江南禅寺之间的渊源,从侧面认识南宋时期江南寺院的样式风貌和形制作法,并学习日本民族在借鉴和发展别的民族文化方面的经验和启示。从而尝试探讨出禅寺园林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小川 《茶叶》2016,(2):117-120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西汉时期,自佛教传入中国以后,茶与佛教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到了唐代,佛教兴盛,寺院的僧人们种茶制茶喝茶的习俗已经十分普及,唐代茶圣陆羽就是自小在寺院里习得制茶方法,写出了中国第一部茶书《茶经》。本文试图从茶叶的种植、制茶技术、饮茶风俗和茶文化的传播这四个方面探寻中国寺院里的茶文化,同时分析了"茶禅一味"的基本内涵,旨在说明佛教对中国茶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茶禅一味的思想在当代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禅”从印度传入中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了禅宗文化。艺术设计师们运用禅宗思想进行艺术设计,使禅意设计渗透到园林、服装、陶器、家居、广告、包装等许多艺术领域。分析了禅宗思想的精神内涵和掌握禅意设计的意境营造、物象型塑、符号联想等基本手法,提出了将禅意元素运用于艺术设计,可以将艺术作品推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并最终美化我们的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7.
周南 《现代园艺》2019,(10):78-79
如何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设计出融合了人文、情怀、意境的优美作品,营造人地和谐的城市景观,或许禅宗美学会给我们一些启示:灵感的顿悟、意境的营造、对自然的尊重、追求万物的体验,如此,设计出优秀的园林设作品也就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8.
郑春烨 《现代园艺》2011,(15):70-71
本文通过介绍狮子林创始人惟则所修行的禅宗思想为背景,分别从四个方面论述狮子林所蕴含的禅宗文化内涵:掇山叠石与禅;建筑题名与禅宗公案、儒释道故事;文学艺术与禅;植物配置与禅。为现代景观规划与设计提供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林啸  张海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999-13001
阐述了中国寺观园林现状及成都文殊院背景,解析了文殊院的景观空间形态特征是内向型布局的封闭型四合院,包含宗教活动区、生活活动区、园林休憩区3部分。从文殊院的禅宗建筑元素、内向型民族文化、建筑空间的宗教色彩、人文景观等方面探讨了禅宗意境对景观空间场所精神的各类影响,并提出文殊院在绿化、园林后期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以及空间过于封闭与周边与其呼应的历史文化载体的建筑和环境空间脱离等问题,指出景观保存是一个长期过程,要发挥历史文化载体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就不能只局限于载体空间内部环境的保护,还应加强其外部与其相关部分的修复。  相似文献   
10.
赖功欧 《农业考古》2002,(2):271-276
恰恰用心时 ,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 ,常用恰恰无。———永嘉大师一种生活事象发展到一定规模从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时 ,我们就有追究它的文化思想之根的必要了。茶文化在今日中国的繁盛 ,已昭示出人们有意识地脱开它的“物性”之圈而进入到某种与之对应的精神领域了 ;人们追求的是从它的“本有之味”而迈入它的“悠远之境”。无人能否认茶之外在事象的深厚文化资源 ,这资源是一座宝藏。中国古人在面对一种文化资源时 ,远比今人富于一种敬畏感。今人乏此“敬畏感”久矣。今人在物质享受的追求时已使自己的内在精神感官逐渐麻目 ,这可能是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