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44篇
基础科学   5篇
  4篇
综合类   426篇
农作物   137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合理安排茬口,进行了"甬优9号"3年晚稻栽培试验、示范与观察,现对其田间表现及相关配套技术进行了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甬优538首次引进在凤凰县试验示范中表现出高产、稳产、米质优、广适性强等特点,是一个在本县具有全面实施籼改粳,稳定提高水稻单产与品质价值的主推品种,并提出了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3.
《农技服务》2016,(7):44-45
2015年霞浦引进种植甬优15号进行种植,根据种植记录结果显示,该品种在霞浦生长期较为适合在该地区种植,成穗率较高、抗病性较好、米质上乘。本文根据其在霞浦的种植表现并结合当地气候从种子播期、移栽、施肥、水分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归纳总结出该品种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对籼粳杂交稻甬优12进行播期试验,结果表明,在黄岩区种植甬优12品种,6月7日后播种的667 m2产量将不会达到650 kg。为确保结实率80%以上,并且在11月10日前成熟,甬优12最佳播种期在5月24日左右,最迟播种期应不迟于5月27日。  相似文献   
5.
稻—蔬轮作模式有效地将农业用地与养地有机结合起来,是一种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农业技术措施。总结水稻甬优15号特征特性,从水稻栽培和大棚茄子栽培2个方面总结了这种轮作模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甬优9号作中稻栽培表现出耐肥、抗倒性好、抗逆性较强、产量高、生育期适中、米质优、食味好等优点,近年来在浦城县得以大面积推广。文章对甬优9号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7.
水稻甬优1540的生育特性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甬优1540是籼粳杂交水稻的新一代组合,弥补了原有籼粳杂交水稻在生育期、株高、后期转色及米质等方面的不足。本文介绍了杭州市富阳区种植甬优1540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并总结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促进甬优1540的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甬优9号在建瓯市小松镇作中稻种植,表现出穗大粒多、产量高、米质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等特征特性。总结其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前准备、育秧、栽植、施肥、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甬优9号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研究旨在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得到水稻‘甬优15’在本地播种最适宜播期,以提高其产量及品质。根据2016—2020年龙游国家农业气象试验站‘甬优15’分期播种试验数据和2018—2019年水稻品质数据,通过对比试验,得到‘甬优15’的产量与品质和播期的关系。结果表明:(1)播期对‘甬优15’的全生育天数和灌浆期天数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播期越晚全生育天数减少,灌浆期延长;(2)22℃是灌浆期水稻正常发育阈值,低于22℃的灌浆期平均气温会明显增加水稻灌浆乳熟时间;(3)‘甬优15’水稻直链淀粉含量普遍在10%左右,较易糊化,蛋白质含量接近7%,口感与营养含量较为平衡;(4)当播期推迟至6月中旬之后,‘甬优15’产量有明显降低,品质也有所下降;(5)‘甬优15’播种期控制在5月下旬6月上旬,能明显改善龙游本地单季晚稻产量。  相似文献   
10.
籼粳杂交稻甬优12具有株型优良、穗大粒多、结实率高、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等特点。2013-2016年在浙江省江山市进行百亩方攻关试验,2016年创造了单产14.56 t/hm~2的浙江省单季稻攻关田历史最高纪录。本文介绍了甬优12的特征特性,并详细阐述了甬优12百亩攻关方单产达13.50 t/hm~2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