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31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7篇
  209篇
综合类   221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90年代以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烟台市杏树面积不断扩大,据2001年有关部门统计,全市杏园面积达到5300hm2,成为发展壮大农村经挤的支柱产业之一。据调查,有4280hm2杏园土壤多为棕壤性土,占总面积80%以上。由于所处的地形部位高、土壤发育差,导致产量低而不稳,每667m2杏产量一直在200kg上下徘徊。为进一步提高产量及经济效益,1997-2001年笔者进行了大面积覆草试验,每667m2比对照田增产202.5kg,增加收入303元。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吉林省军区莫旗农副业基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巴彦乡和额尔河乡30km交界处。位于第五积温带与第六积温带之间,年有效积温2100℃,年降雨量500~600mm,农作物生长期为110d。由于林区小气候较重,春旱、秋涝、早霜、雹灾频繁。大部分耕地为草甸暗棕壤土,平均黑土层不足  相似文献   
3.
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因其药用价值高近年来被大量、无节制采挖,致使野生黄芪资源几近枯竭。探究黄芪适宜生长的土壤,将为人工驯化黄芪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加格达奇市连续多年人工种植黄芪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2个典型土壤剖面的形态特征及土壤养分。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结构疏松,孔隙度较大,土壤颜色较深,干态为黑棕色,润态为黑色;淀积层及母质层土壤结构坚实,孔隙度较小,土壤颜色随着层次加深,颜色逐渐变黄、变棕。表层土壤质地肥沃,多以壤土为主;表层有机质含量高,分别为122.07、110.09 g/kg,占其整个土壤剖面有机质含量的52%和82%,土壤剖面有机质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一个骤降的趋势;表层土壤全氮含量较高,分别为6.58、8.87 g/kg,而土壤全磷含量较低,主要分布于土壤表层,表层土壤的全磷含量分别为0.07、1.01 g/kg,土壤酸碱度在pH 5.11~6.35之间。黄芪适应生长土壤质地疏松,土壤温度状况为寒冻性、土壤水分状况为湿润,土壤肥沃,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全氮含量也较高,而全磷含量较低,土壤呈弱酸性至中性。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烤烟不同连作年限对土壤化感物质积累的影响,以湖北典型的植烟黄棕壤为例,采用甲醇提取–乙酸乙酯3次萃取-GC-MS检测方法,分析其根际土壤中化感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结果共检测出化感物质5类13种,其中邻苯二甲酸、对羟基苯甲醛和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等在以往植烟土壤研究中未见报道;化感物质含量随连作年限的延长呈增加趋势,与...  相似文献   
5.
长期施氮肥对黄棕壤微生物生物性状的影响及其调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黄棕壤小麦-甘薯轮作的长期定位试验,探究不同施氮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含量和酶活性的变化及其潜在调控因子,为科学施氮提高土壤质量和改善土壤生态功能提供依据。试验选取始于2011年4个施氮处理:不施肥(CK)、不施氮肥(PK)、施化学氮肥(NPK)和化学氮肥配施有机肥(NPKM),调查两季作物收获后土壤MBC和MBN含量、酶活性及微生物碳氮利用效率的变化,并通过冗余分析(RDA)和结构方程模型(SEM)明确调控弱酸性黄棕壤中MBC和MBN变化的潜在因素。小麦和甘薯两季的结果表明:施氮肥降低了土壤MBC、MBN含量和蔗糖酶(SSC)、脲酶(SUE)活性,与NPK处理相比, NPKM处理增加了MBC、MBN含量和SSC、SUE活性。长期施用氮肥提高了土壤有机碳(SOC)和土壤养分[全氮(TN)和矿质态氮(MN)]含量,但施氮肥显著降低土壤p H以及微生物的碳氮利用效率。与小麦季相比,甘薯季土壤SOC和MN含量有所下降,而MBN含量和SSC活性有所升高。RDA和SEM结果表明,氮肥的施用强化了MBC与MBN、SSC与MBC以及SUE与MBC之间的关联性;不同施氮处理下土壤p H、有机碳、氮含量以及微生物的碳氮利用效率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土壤MBC、MBN含量和SSC、SUE活性,其中p H是调控土壤MBC变化的直接因素,而土壤SSC和SUE活性与MBC、MBN含量相互影响。长期施用氮肥降低了黄棕壤MBC、MBN含量和酶活性,化学氮肥配施有机肥有利于缓解生物性状的下降,土壤p H是影响MBC变化的主要因素,小麦-甘薯轮作中土壤微生物强烈的碳代谢过程利于增加MBN。  相似文献   
6.
玉米栽培模式对暗棕壤微生物学特性及养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栽培模式的改变通过对暗棕壤形成不同程度的扰动,能够引发微生物学特性及养分状况的变化;反之,亦可通过两者的数量变化来定量评估玉米栽培模式对地力培肥的效果。以实施3a的定位栽培试验为供试对象,分别研究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栽培(HPE)、地膜覆盖下的高光效休耕轮作栽培(PM-HPE)、宽窄行交替休闲栽培(WNR)以及农民等垄宽常规栽培(CC)4种模式对暗棕壤养分状况、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氮(SMBC、SMBN)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种植带与休耕带的分类讨论,相关结果表明:(1)高光效栽培对暗棕壤全氮含量利用程度较高,栽培措施改变对全磷含量影响较小,休闲栽培能够显著提升暗棕壤全钾含量水平,但对有效磷及有机质含量有着明显的消耗作用;(2)常规栽培具有改善暗棕壤脲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双重作用,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则表现为抑制作用。无论覆膜与否,高光效栽培对蛋白酶活性皆有所抑制。基于休闲栽培,密植玉米的种植带更有利于蛋白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增高,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此过程中遭受抑制。高光效栽培下的休耕带,其脲酶活性略高于种植带,而宽窄行交替休闲栽培所表现的规律相反;(3)常规栽培更有利于暗棕壤SMBC成分的累积以及SMBN含量的消耗,休闲栽培下的种植带,其SMBC含量明显高于休耕带的结果;休闲栽培有利于土壤细菌的繁衍,而覆膜能够在同等栽培条件下增加真菌在微生物区系中的存在比例。  相似文献   
7.
荆条对辽西地区棕壤改良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荆条和玉米地为研究对象,从土壤孔隙特征、土壤团聚体含量及稳定性的角度系统地分析荆条对辽西地区棕壤改良作用的效果。结果表明:1)荆条可以较好地改善土壤孔隙结构,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土能力。2)荆条土壤团聚体分布较均匀,>0.25 mm风干土团聚体含量(92.58%)高于玉米地(90.28%),>0.25mm团聚体含量较玉米地提高32.29%。3)荆条的土壤团聚体破损率始终小于玉米地,荆条土壤团聚体破损率为60%,玉米地为94%;荆条土壤团聚体水稳性指数为56.6%,玉米地为22.3%。  相似文献   
8.
冻融作用对棕壤团聚体及其重金属镉赋存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重金属Cd为单一污染源的棕壤作为供试土壤,设定-10,-20,-30℃三个温度作为冻结温度,10℃作为融化温度进行土壤冻融循环试验。通过测定冻融作用后土壤团聚体粒径组成、土壤质量平均直径、土壤团聚体粒径中Cd的质量负载率以及赋存形态,研究冻融作用对棕壤团聚体稳定性及Cd在不同团聚体粒径中分布与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经过冻融作用后,2mm的团聚体比例显著增加(P0.05),增加范围为38.4%~54.6%,土壤质量平均直径显著增加(P0.05);(2)经过冻融作用后,重金属Cd主要富集在2mm的团聚体粒径中,所占比例为51.2%~57.2%;(3)冻融作用使土壤及不同粒径团聚体中交换态Cd和有机结合态Cd含量显著降低(P0.05),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d和残渣态Cd含量显著增加(P0.05)。  相似文献   
9.
山东主要土类有机质及其与供磷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省3大土类中棕壤的有机质含量最高,平均为10.69g kg-1,其次为褐土和潮土;高产农田的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0.9g kg-1,高于中低产田。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的主要养分含量中有机质含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密切正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全磷、有机磷、有效磷、磷酸化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转化难溶性磷的强度均呈正相关,而与磷吸附最大缓冲容量MBC、固磷百分率、解吸能Qm呈负相关;逐步回归结果表明有机质对棕壤中的中度活性有机磷MLOP、潮土中的Ca2-P、褐土中的A l-P、高产农田中的A l-P,中低产田的Fe-P均显著的正相关;而且这种相关性均是高产农田大于中低产田。有机质不仅直接丰富了高产农田的磷库,而且通过提高磷酸化酶的活性,降低土壤磷的吸附、固定,促进解吸,增加了土壤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pH对砖红壤和黄棕壤Cu~(2+)吸附与解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砖红壤和黄棕壤在不同浓度、不同pH下吸附和解吸Cu2+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2种土壤Cu2+吸附量均随平衡液中Cu2+浓度增加而增大,两者关系较好地符合Langmuir吸附方程。Cu2+吸附量随pH升高而增加,Cu2+分配系数的对数与pH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吸附一个Cu2+所释放H+的平均数砖红壤(1. 19)大于黄棕壤(1. 01)。可解吸Cu2+的数量随pH升高和吸附Cu2+的数量增加而增加,在pH4~6下,黄棕壤吸附Cu2+及可解吸Cu2+的比例(平均为10. 5% )大于砖红壤(平均为3. 1% )。由此认为, 2种土壤吸附Cu2+虽以专性吸附为主,但砖红壤的表面吸附点位较少,专性吸附点位的比例较高,对Cu2+的亲和性或专性吸附性大于黄棕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