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7篇
林业   7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93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麟游血面条是宝鸡地道的特色美食,它是先秦血祭制度的产物,是先秦时期用血祭祖和用血祭社的直接体现,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相似文献   
2.
茶艺美学作为我国茶文化的思想核心,其所包孕的美学艺术价值是难以道尽的,其以包罗万象之势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本文以茶艺美学思想作为切入点,对美术课堂的审美意蕴进行了深入分析。在论述了美术课堂中茶艺美学的审美意蕴的具体特点后,又对其审美意蕴探究中的问题进行了解析,最后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古代萱草应用价值及其文化意蕴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萱草是原产于中国南方的一种草本作物,具有悠久的栽培利用历史。先秦时期始见于文献记载,至唐宋时期得到普遍种植。在其长期的栽培应用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萱草文化。本文以相关历史文献为基础,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对萱草的名称考释、种植栽培、利用价值及其文化意蕴等作了综合系统的梳理分析,以期为现代社会更好地开发萱草资源、发展萱草产业、传承萱草文化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佚名 《湖南林业》2013,(1):35-37
扳动望远镜的调焦旋钮,像狩猎一样搜寻、辨认各种鸟类,收获身心的愉悦和刺激,观鸟已成为人们了解自然、感受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休闲娱乐活动.每年秋冬交替的季节,鸟类大量聚集在湿地滩涂觅食越冬,此时是观赏鸟儿的最佳时间.这里,我们为你推荐国内多个适合秋冬观鸟的好地方.  相似文献   
5.
论元好问“丧乱诗”的悲剧美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好问的“丧乱诗”以诗存史 ,深刻地反映了金元之际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具有丰富的悲剧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6.
在二战期间这一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萧乾的新闻特写蕴含着爱国主义、人道主义、历史主义深沉的审美意蕴,流溢着人道主义与民族意识的光芒,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古代民本思想、马克思主义为其提供了理论来源。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产生与发展,在价值追求上以人民利益为重,在实践中对人民负责,熔铸成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魅力。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背景下,为人民服务思想对促进我国社会良性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极具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陈忠实的长篇小说《自鹿原》以神话原型为基础,采用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塑造出极具魔幻性的白鹿意象。白鹿意象贯穿整部小说,对小说的叙事结构具有调节作用。魔幻意象白鹿就像一个双面镜,既反映了追求“善”与“美”的民族文化心理,又揭示了一种伪善的传统文化心理缺陷。  相似文献   
9.
更正     
古镇坐落在雄山阔土、沧水幽谷的滇西高原深处,那是“西南丝绸古道”上万千旅人商贾补充粮草。养息行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驿站。同时,它也是我的生身之地。很久以来,它所给以我的印象一方面是古朴、宁静、凝重,充满了一种神秘深邃的文化意蕴。一方面却又是清新、淡雅、悠然,孕育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0.
陇右生活是杜甫一生之关键时期,亦是形成其独特诗歌内涵、风格的重要时期。诗人将社稷民生之忧患、个人的生活艰辛和内心苦闷哀愁,深刻地融入诗中,赋予承载苦难的悲悯情怀,处处体现出一种悲苦的色彩,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崇高与优美的结合,正是杜甫的感人之处,具有很高的美学意蕴。本文以审慎的态度,探讨陇右诗歌悲苦色彩之形成缘由、蕴涵及其美学意蕴,并进而展现杜甫独特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