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19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67篇
综合类   124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曲柳是我国东北林区珍贵的硬阔叶用材树种,选择适宜的立地培育人工林,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意义。通过对近年来水曲柳林分生长与立地条件之间关系进行的分析,结果发现:水曲柳适宜在半阴半阳坡或阴坡,凹形坡生长,土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段生长较好。从坡位来考虑,不存在逆温的地区在中下坡生长较好,有逆温现象存在的地区,幼龄林在下坡易受霜冻,适合中上坡,中龄林在下坡可以免受霜害。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藏北高原高寒退化草地毒草的空间分布特征,以该区典型的毒草—瑞香狼毒和镰形棘豆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8月采用样方调查法对其沿海拔和坡向的生物量和群落特征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两种毒草的分布受到了海拔,坡向单独作用及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P<0.05)。在坡向上,瑞香狼毒和镰形棘豆主要分布于南坡与西坡,其平均生物量在南坡、西坡、北坡分别为25.5,15.6和0.06 g/m~2和2.7,2.2和0.03 g/m~2;在海拔梯度上,瑞香狼毒的高度在南坡低海拔梯度最高,为22.6 cm,生物量和相对盖度在北坡高海拔梯度最高,分别为37.4 g/m~2和72.6%,镰形棘豆的生物量、密度和相对盖度均是南坡的山底梯度最高,分别为5.8 g/m~2,0.3株/m~2和17.9%。相关分析表明,瑞香狼毒的生物量以及镰形棘豆的生物量、高度、密度、相对盖度与土壤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瑞香狼毒的生物量和相对盖度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3.
《山西农业科学》2017,(12):2026-2031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耕地流转已然成为农村土地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的最有效方式,虽然耕地流转在我国南方尤其是浙江省等地已经较为成熟,但是在北方的山区却处于起步到加速的过程中。以宁武县为例,以行政村为单元,充分运用3S技术、模型模拟等方法,对影响耕地流转的地形因子进行了空间分析,这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地形因子与山区耕地流转密切相关,随着坡度的增加,耕地流转率逐级降低,耕地平均坡度≤6°的村庄,耕地流转率最高;坡度在6°~15°的村庄耕地流转面积最大,以此为界,坡度≤6°和≥15°的村庄耕地流转面积均减少。随着海拔的升高,耕地流转率逐级降低,耕地平均海拔≤1 400 m的村庄,耕地流转率最大。在坡向因子影响下,耕地流转面积在朝南朝东方向分布较多,朝北朝西方向分布较少。  相似文献   
4.
《安徽农业科学》2020,(5):88-92
以雅安市为研究区,以2001、2009和2016年相同时像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基于植被指数的像元二分法分别计算雅安市的植被覆盖度,并且结合DEM数据,分析不同海拔带、坡度带和坡向的植被覆盖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雅安市植被覆盖度2001—2016年不断递增;在海拔0~3 000 m区域植被覆盖度较高,在海拔>3 000 m地区,植被覆盖度依次降低。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具有明显的坡度分宜特征,总体上呈现出随坡度的增加植被覆盖度先增加后减少的特征。研究区域总体来看阴坡、半阴坡、阳坡、半阳坡4个坡相植被覆盖度差异不显著,阴坡植被覆盖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林业实用技术》2021,(7):72-73
坡向和林分密度对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林生物量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麻栎生长在南坡要好于生长在东南坡和北坡,在不同林分密度中以1 430株/hm~2的密度生物量最大,乔木层生物量比1 220株/hm~2的密度高39.2%,比1 660株/hm~2的密度高4.3%。根系生物量以大于1.0 cm粗的根系最大,占60%左右;其次是小于0.2 cm的细根,占13.7%~13.9%;0.2~0.5 cm的细根占11.2%~11.8%;大于0.5 cm的细根占11.4%~12.3%。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高寒森林凋落物在不同海拔和坡向的分解动态,以西藏色季拉山的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凋落物为研究对象,在色季拉山设置3 500、3 700、3 900、4 100 m等4个梯度海拔以及西北坡(阴坡)和东南坡(阳坡)2个坡向,开展为期2年的凋落物掩埋试验,采用Olson模型明晰凋落物的降解规律,并结合木质纤维素的质量损失和土壤理化性质探究影响凋落物分解的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和坡向凋落物质量残留率均随分解时间增加而下降,分解2年后不同海拔的质量残留率为36.65%~75.99%;凋落物分解速度基本呈阴坡大于阳坡的趋势,其中海拔3 700 m阳坡处分解速度最快、半衰期和周转期最短;木质纤维素的质量损失也基本呈阴坡大于阳坡的趋势,且木质素分解程度最大,对凋落物质量损失的贡献超过50%;土壤中碳氮磷钾营养元素含量主要受坡向和凋落物分解时间的影响,在不同海拔间差异较小;海拔、坡向、分解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均对凋落物分解有显著影响(P<0.01),土壤含水率和碳氮比也是影响凋落物分解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可为高寒森林凋落物分解规律及影响因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环境因子对山西太岳山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山西太岳山两个林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灌木林)下阴坡和阳坡的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坡向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碳氮比值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在0~10 cm土层均显著高于10~20 cm土层。在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和灌木林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及两者之和在阳坡均显著高于阴坡;土壤微生物量碳占两者之和的比例约为81%~87%,在不同坡向下没有显著性差异。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在灌木林阳坡下为6.5~7.2,阴坡为7.3~9.9;在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阳坡下为7.3~8.6,阴坡为8.2~8.6。两种林型下土壤微生物熵在阳坡均高于阴坡。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土壤pH值、可溶性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全氮、微生物量碳、pH值和含水率均有显著正相关性。总的来说,不同坡向对土壤微生物量产生重要影响,进而使土壤微生物熵不同,阴坡土壤有机碳活性较小,碳库的稳定性较好。本文从土壤微生物量及其与环境因子相互关系的角度探讨了土壤环境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期为更好的理解该地区土壤碳周转和植被恢复生态效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纳板河自然保护区土壤酶对不同海拔、坡向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纳板河自然保护区内分海拔和坡向采集土样,测定分析了尿酶、蛋白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4种主要土壤酶活性和主要养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水解氮含量随海拔升高显著增加;阳坡全氮含量随海拔升高呈现由中间向两端减小的趋势,阴坡全氮含量随海拔升高波动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随海拔呈现由中间向两端减小趋势;蛋白酶活性高海拔 > 低海拔,海拔对表层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较小,脲酶、蔗糖酶活性随海拔呈现波动。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速效磷含量阳坡 > 阴坡;土壤蛋白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阴坡 > 阳坡,各土层土壤脲酶活性阳坡 > 阴坡。各养分含量及酶活性表层 > 中下层。土壤酶活性与各肥力因子间相关关系显著,各土壤酶活性间相关性显著。有机质、全氮、全磷是影响蛋白酶活性的主导因子,速效磷和水解氮为次要因子;全磷、速效磷、水解氮为影响脲酶活性的主要因子,有机质、全磷、速效钾为次要因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蛋白酶和脲酶活性作为保护区土壤肥力指标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山地土壤坡向性分异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山地土壤坡向性分异的研究概况,包括土壤生物积累和盐基淋溶的坡向差异,以及坡向对土壤垂直带谱结构的影响。已有研究大多集中在山地土壤垂直带谱的坡向分异,可将其归纳为山地迎风坡与背风坡和阴、阳坡分异两种主要情况。同时,针对目前有关山地土壤坡向性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从山体不同坡向的对应高度出发,运用现代地理研究方法,研究山地土壤多种属性的坡向性分异及其生产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占相思人工林生长影响因子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闽南不同坡向、不同坡形、不同造林密度6年生马占相思人工林生长状况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6年生马占相思人工林生长阴坡优于阳坡,山洼优于山脊,密度为750株/hm^2的林分优于密度为1500株/hm^2的林分;坡形和造林密度对6年生马占相思人工林的生长影响显著,而坡向对6年生马占相思人工林的生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