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1篇
林业   8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3篇
  6篇
综合类   86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时下,街头上、商场里、酒店中、候机室等公共场所的咖啡店、咖啡屋、咖啡厅越来越多,咖啡也成了许多家庭、公司的常备饮品。咖啡以其沁人心脾的馨香及温和柔润的  相似文献   
2.
茶树咖啡因合成酶基因RNA干涉表达载体构建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咖啡因合成酶(TCS)是茶树咖啡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催化7-甲基黄嘌呤转变为可可碱和可可碱转变为咖啡因。抑制TCS基因表达是培育低咖啡因茶树的最有效途径。用RT-PCR方法扩增茶树TCS基因的两个cDNA片段,并克隆入T-载体中。干涉载体和TCS基因片段的T克隆经限制性内切酶两次双酶切与连接,将两个TCS基因片段分别反向重复插入到干涉载体pFGC5941,构建了TCS基因的RNA干涉载体,分别命名为pFGC5941-TCS02和pFGC5941-TCS03。经PCR和DNA测序获得验证。TCS基因RNA干涉载体的构建为培育低咖啡因茶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茶叶产品的等级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发同时测定市售与种茶叶中没食子酸(GA)、表儿茶素(EC)、儿茶素(+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以及咖啡因(CAF)含量。结果表明:在Agilent C18色谱柱(4. 6 mm×250 mm,5μm),乙腈、甲醇、0. 5%乙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UV检测波长为275 nm条件下检测,各目标物(GA、GC、EGC、+C、CAF、EGCG、EC、GCG和ECG)的重复性RSD为0. 41%~2. 12%;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4. 68%~104. 4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 89%~5. 78%。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茶叶中各目标物均能得到较好的分离,可用于儿茶素类和咖啡因的定量检测。市售5种茶叶中咖啡因的含量均最高,为36. 15~87. 26 mg/kg,绿茶中的儿茶素类物质明显比红茶丰富。  相似文献   
4.
对太平洋牡蛎解剖取卵,然后人工授精,在50%的受精卵出现PBI时,用咖啡因+热休克处理受精卵15分钟。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变态发育,其中34℃时的三倍体率为59.4%。结果表明,在咖啡因浓度一定时,相对低的热休克温度有利于孵化率的提高,而相对高的热休克温度则有利于提高D形幼虫的三倍体率。  相似文献   
5.
以完整茶叶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夹带剂浓度、夹带剂用量4因素对咖啡因脱除率的影响,优化了超临界脱除茶叶咖啡因的工艺条件,即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80℃、浓度70%的乙醇作为夹带剂,其用量与茶叶的质量比为1.2∶1时脱除率最高,达到48.96,以此达到提高茶叶品质和价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Since caffeine possesses some well-unknown adverse effects,many attempts have been conducted to remove it from tea products,including selective extraction with different solvents,enzymatic degradation and inhibition the caffeine synthesis pathway.Reports showed that caffeine can be safely and efficiently removed from fresh tea leaves by hot water blanching,however this approach is not suitable for treating the rolled or dried leaves because of the unavoidable loss of catechins.Although microwave-enhanced vacuum ice water extraction can be used for decaffeination of dried tea,time consumption seems to be the main shortage of this method.Liquefied dimethyl ether might be used as another alternative solvent for selective extraction of caffeine from tea products because of its low toxicity and residum,but its decaffeination efficiency needs to be verified furthermore.It has been proved that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extraction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for removing caffeine from different types of tea products,whil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ique is always limited as its expensive equipments and high running costs.Decaffeination with microbe incubation or enzymatic digestion is highly hopeful since many studies showed that some microorganisms can degrade the caffeine through induced demethylase and oxidase under gentle condition in some model systems,unfortunately,this approach is far away from application since security and quality of the decaffeinated products are rarely concerned.Low-caffeine tea products can be easily produced through normal manufacture by using the leaves harvested from some low-caffeine cultivars which are derived through genetic modification or conventional breeding,but these germplasms are very limited.  相似文献   
7.
茶资源利用及茶产品开发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前茶资源利用及茶产品开发主要有高γ-氨基丁酸茶、低咖啡因茶、有机茶、茶饮料、速溶茶、超细微茶粉、鲜茶汁、茶酒、茶天然产物的提取与利用(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茶氨酸等)、茶籽综合利用、茶花、茶饲料与茶兽药的开发利用等。随着人们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和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今后茶资源利用将主要向三个方向发展,即立体化、深度加工和有效成分的提取、饮茶与“吃”茶并存。  相似文献   
8.
杨晓莉  王聪慧  李菊华  蓝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463-17464
[目的]用HPLC法比较不同年份下关沱茶咖啡因的含量。[方法]水煮法提取不同年份下关沱茶中的咖啡因,提取液离心后,采用C18柱分离,HPLC—UV检测。以甲醇溶液为流动相A,0.4%磷酸的水溶液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74nm,柱温为25℃,进样量10μl。[结果]咖啡因在0.218~2.18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315.779X+25.956,r为0.9999。咖啡因的平均回收率为101.3%,RSD为0.36%,5年的沱茶中咖啡因含量测定值分别为19.307、20.114、20.270、19.739、19.733mg/g,其平均值为19.832mg/g,RSD为1.90%。[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沱茶中咖啡因的含量随生长时间的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市售4种绿茶和发酵茶(包括红茶、滇红茶和普洱茶)的茶多酚组成和比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茶多酚种类和含量。[结果]市售绿茶均含有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EC)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等茶多酚,以及没食子酸(GA)和咖啡因(CAF),EGCG为4种绿茶有效成分中的主要物质。半发酵茶铁观音7种有效成分全部检出,EGCG含量最高为16.610 mg/g。发酵茶红茶中茶多酚(儿茶素)部分被降解,GC、EGC、EGCG含量低,咖啡因含量高为17.304 mg/g;滇红茶中EGCG和ECG含量最高,分别为4.588和3.559 mg/g;普洱茶主要有效成分为没食子酸和咖啡因,几乎测不出其他5种茶多酚。[结论]茶叶不同发酵工艺使茶多酚不同程度被降解。  相似文献   
10.
茉莉清茶中咖啡因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淑玲 《宁夏农林科技》2011,52(2):77+90-77,90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单、准确的茉莉清茶中咖啡因的测定方法。[方法]用三氯甲烷萃取茉莉清茶中的咖啡因,在276.5 nm波长下有最大吸收,其吸收值的大小与咖啡因浓度成正比,从而可定量。[结果]不必沉淀蛋白质,直接测定茉莉清茶中的咖啡因,咖啡因含量在0~20μg/m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1.000 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1%,回收率为94.8%~95.9%。[结论]不必沉淀蛋白质,直接用三氯甲烷萃取茉莉清茶中咖啡因的方法,操作简单,能满足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