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20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7篇
  7篇
综合类   209篇
农作物   25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茶素的理化性质,生物学作用及其开发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1929年(?)村路子提取出茶多酚结晶体并分离出一种儿茶素以来,茶叶专家们对儿茶素的提取及分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到五十年代,M.H 扎普罗米托夫分离出了各种儿茶素的纯品结晶,这为后来研究儿茶素的理化性质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对儿茶素理化  相似文献   
2.
日本最近成功开发出把儿茶素溶解于油和让纤维浸含儿茶素的技术 ,为利用茶叶的有效成分开辟了新途径。据介绍 ,儿茶素是茶叶中所含功能成分多酚的一种 ,有杀菌、消毒等作用 ,溶于水但不溶于油。将茶叶粉碎成 14微米的细粉末 ,经过滤、分离、精制 ,儿茶素即可与油很好地融合。纤维浸含儿茶素的技术借助了儿茶素表面的氢氧基结构 ,即让纤维和儿茶素的氢氧基结合。这两项技术的开发成功 ,使得儿茶素应用到抗菌产品和生理护理等方面 ,扩大了利用途径日开发将儿茶素溶于油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金华猪生长性能、肉品质、机体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选取24头平均体重为59.76 kg的金华猪(阉公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饲粮)和EGCG组(基础饲粮中添加0.3%EGCG),每组12头,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试验预试期7d,正试期40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EGCG组降低了金华猪的日均采食量(P<0.05)及耗料增重比(P<0.05);饲粮中添加0.3%EGCG可提高眼肌面积(P<0.05),降低平均背膘厚(P<0.05);饲粮中添加0.3%EGCG降低了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和血清及肝脏的丙二醛含量(P<0.05),提高了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P<0.05),提高了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EGCG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降低(P <0.05),粪球菌属3(Coprococcus_3)、瘤胃梭菌属9(Ruminiclostridium_9)和多尔氏菌属(Dorea)的相对丰度升高(P<...  相似文献   
4.
茶多酚的补充和运动能力研究要基于茶多酚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进行,茶多酚的补充与运动能力之间关系的研究对茶多酚的实际效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茶多酚及其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的介绍,对茶多酚补充与运动能力关系的进行了探究,并对茶多酚药理作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采用盆栽试验,设置接种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RI)、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浅窝无梗囊霉(Acaulospora lacunosa,AL)及3种丛枝菌根真菌(AMF)混合接种处理(MX),以不接种为对照(CK),探索AMF对六堡茶化学组分及其相关品质参数的影响,以期为今后将菌根技术应用于茶树栽培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接种AMF处理的侵染率为22.74%~51.33%,接种AMF整体提高了茶树株高、叶面积及生物量累积,其效果表现为CK<接种AL<接种MX<接种FM<接种RI。接种AMF均显著提高了茶叶养分(N、P、K、Ca、Mg、Mn、Fe、Cu、Zn)含量及相关品质参数(多糖、总可溶性蛋白、茶多酚、儿茶素、总黄酮、咖啡碱含量),其中FM、RI处理的养分含量及品质皆显著优于其他处理,且多AMF混合处理没有表现出叠加效应,表明不同AMF物种之间存在相互干扰作用。此外,酶基因中的CsAPX、CsTCS1、CsPAL、CsC4H、CsF3H、CsDFR与其对应的品质参数表现出相同趋势,表明...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条件下添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蛋鸭肠道形态结构和十二指肠IgA的影响。试验选用400日龄健康金定蛋鸭240羽,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NT组(温度22~26℃),HS组(温度33~37℃),NT组和HS0组饲喂基础日粮,HS300组和HS600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EGCG 300 mg/kg和600 mg/kg。试验共计4周。结果表明:(1)日粮中添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热应激蛋鸭的肠道形态结构有所改善,其中十二指肠和空肠结果较好;(2)HS0组十二指肠的黏膜Ig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HS300组、HS600组可一定程度提高十二指肠的黏膜IgA含量,但与对照组、HS0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儿茶素对蝴蝶兰叶片离体培养褐变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0.3 g/L儿茶素处理蝴蝶兰叶片外植体,在MS+3 mg/L 6-BA(pH 5.8)培养基上培养4 d,外植体褐变率高于对照227.6%.用香草醛-盐酸溶液染色反应法发现鞣质分布在维管束和细胞间隙.叶片剪切的外植体(培养0 d)鞣质含量较高,培养4 d降低,8 d后再升高.儿茶素处理的外植体鞣质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在培养期间,儿茶素处理的外植体PPO、POD和PAL活性高于对照外植体,其中POD活性在第8天达到最大值,PPO和PAL活性在培养第12天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锁阳转录组信息及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特征,通过Illumina HiSeqTM 2000技术对未成花和成花锁阳的茎和花序进行转录组测序,并测定了锁阳不同部位中儿茶素的含量。结果显示,共获得锁阳106 626个Unigenes,测序质量和组装效果较好;共筛选出318 909个差异表达基因。KEGG通路注释结果表明,在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和代谢途径中注释到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量最多。在锁阳的不同发育阶段,茎中的基因表达量始终较高,成花锁阳的整体基因表达量比未成花锁阳高,这与锁阳出土后进入快速生长期有关。有11个酶参与了儿茶素的生物合成途径,筛选得到20个相关基因,其中DFR和LAR对锁阳儿茶素的合成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未成花锁阳茎中的儿茶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样本,与儿茶素合成相关基因DFR和LAR表达量的变化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不同品种制作的武平绿茶——“梁野炒绿”的理化成分差异,为筛选适制梁野炒绿的品种及后续产品品质提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对‘福云6号’‘梅占’‘乌牛早’‘龙井43’这4个品种制作的“梁野炒绿”进行了感官与生化成分鉴定。【结果】感官审评发现,乌牛早品种炒绿内质综合得分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P<0.01),其次是梅占品种和龙井43;生化成分鉴定表明:水浸出物含量在梅占品种绿茶中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茶多酚含量在梅占和乌牛早绿茶中均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品种(P<0.05);乌牛早品种炒绿游离氨基酸总量最高,酯型与非酯型儿茶素比值(1.44)、儿茶素苦涩味指数(5.68)、酚氨比(3.88)均比其他品种低;氨基酸组分分析表明,茶氨酸含量(8.971~14.942 mg·g-1)在福云6号中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天冬氨酸含量(1.854~2.506 mg·g-1)在乌牛早中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1),谷氨酸含量(1.690~2.244 mg·g-1)在梅占和乌牛早炒青...  相似文献   
10.
较高浓度的EGCG才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通过纳米化和EGCG与其他药物的联合使用是提高EGCG生物活性的重要策略。本研究将EGCG和伐地那非(VD)同时包埋于β-乳球蛋白(β-Lg)纳米载体中,制备出EGCG-VD-β-Lg纳米粒(EVβ-NPs),体外试验证实,EVβ-NPs能提高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中Caspase-3活性,使HepG2细胞在S期产生明显的阻滞,诱发细胞核分裂,从而导致HepG2细胞凋亡。研究结果表明,将EGCG与微量的VD联合使用,并通过纳米化包埋可以显著提高EGCG的抗癌活性。这一方法在EGCG抗癌制品的开发方面具有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