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57篇
农学   13篇
  12篇
综合类   114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3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甘结果性状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甘结果性状观察泉州市鲤城区经作站黄唯平余甘(EmblicaofficinalisGaertnsynPhrllanthusemblicaL.译名:庵摩勒),原产印度,属大戟科叶下珠属,是一种亚热带落叶果树。它不仅具有较强的抗性能力(耐旱等),而且栽培...  相似文献   
2.
余甘果抗衰老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果蝇作实验动物,通过余甘原汁、余甘粉和余甘营养液对果蝇寿命影响的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余甘子的3种产品都能延长果蝇寿命,尤其是25%浓度余甘营养液能使果蝇平均寿命比对照延长1倍以上,从而进一步验证了余甘果的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3.
余甘子,又名庵摩勒、油甘子、牛甘果,为大戟科灌木的果实。果实球形,肉质,秋天成熟,黄绿色,味初酸涩,后变甘,盐水渍食用。亦供药用。是亚热带地区的野生果树,在我国栽培利用有1800年的历史。全国  相似文献   
4.
余甘果透析液能有效地阻断亚硝胺吗啉体外的合成,且阻断作用明显优于同等浓度的维生素 C;在不同保温时间里余甘果的阻断作用仍优于同浓度维生素 C;经用三种沉淀剂处理后的余甘果透析液其阻断作用仍与未经处理的余甘果透析液的阻断作用基本一致,表明了余甘果阻断亚硝化的有效活性成分不在这三种沉淀剂所去除的物质范围内,提示余甘果汁中有除维生素 C 外其他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5.
防止余甘果Vc损失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莉英  甘瑾 《云南热作科技》1993,16(4):11-12,17
  相似文献   
6.
《农业新技术》2004,(4):33-34
余甘子作为一种药食两用水果被卫生部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也被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定为在全世界推广种植的三种保健植物之一。余甘子果实中维生素C的高含量、高稳定性和对N-亚硝基化合物的高度阻断性在果蔬中较为罕见,并且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等多方面的特性。余甘子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诸多领域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7.
以福建余甘主栽品种‘粉甘’果实为材料,研究不同采收期对余甘果实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延迟和果实成熟度的提高,余甘果皮颜色由青绿色逐渐变成黄绿色,果核颜色由深绿色变成棕褐色,果实重量和大小逐渐增加,果实可食率和营养品质提高。可用果实重量和大小、果形指数、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果实可食率作为确定余甘果实采收成熟度的参数。同时,不同采收期对余甘果实的耐贮性影响不同,盛花期后179 d采收的果实耐贮性最好,在常温25±1℃下贮藏16 d后,好果率为91%,失重率为3.51%。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品种余甘子果实维生素C含量差异和余甘子果实维生素C积累规律,本研究以6个品种余甘子果实为试材,比较不同时期余甘子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差异,描绘维生素C积累动态曲线。结果表明,余甘子果实维生素C含量丰富,适宜作为食品加工和保健品的开发利用;其中秋白品种维生素C含量最高,适宜作为加工和遗传育种的原材料;余甘子果实作为加工原材料适宜采收期为10月20日左右;维生素C 的积累分为快速积累阶段,缓慢积累阶段,下降阶段,稳定阶段4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余甘子鲜果为原料,采用微波-热水浸提法提取余甘子多酚,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优化最佳提取工艺,同时探究pH对提取液中多酚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余甘子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微波功率640 W处理3 min,料液比1∶20(质量体积比),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6 min,与传统的热水浸提相比,总酚提取量、黄酮提取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FRAP铁还原能力分别提高了50.26%、21.41%、38.36%、18.38%。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余甘子提取液中总酚、黄酮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FRAP铁还原能力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pH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H的增加,余甘子提取液中总酚含量、FRAP铁还原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均先升高后降低,而黄酮含量在不同pH下差异不显著(P0.05)。HPLC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酚类物质在不同的pH条件下稳定性不同,大多在酸性或弱酸性条件下较稳定。  相似文献   
10.
余甘子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水果,含有黄酮、酚酸、鞣质和生物碱等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抗氧化、 抗炎、抗肿瘤、抗菌、护肝、免疫调节和预防糖尿病等多种功效。在古代,余甘子就被用来治疗咳嗽、喉痛、 腹泻及血热等疾病。余甘子鲜果水分含量较高,采后易受微生物污染,在自然条件下贮藏易失水、褐变、腐败, 造成果品严重浪费。而且余甘子鲜食时有较强烈的酸涩感,部分消费者难以接受。对余甘子加工,不仅能降低 其酸涩的口感,还能提高经济和生态效益。综述了余甘子中鞣质类、酚酸类、黄酮类和萜类等主要化学成分, 体外和体内模型下抗氧化、预防糖尿病、抗炎、抗菌、护肝等生物活性功能以及余甘子加工制品研究现状,为 充分挖掘余甘子产品的营养价值和深层次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推动余甘子产业的可持续健康 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