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0篇
林业   59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4篇
综合类   86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端午节起源于何处长期以来说法不一。根据研究,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主要有(:一)端午节源于纪念屈原(。二)是吴越民族举行龙图腾崇拜活动的节日(。三)认为端午节起源于恶日…  相似文献   
2.
3.
浙江永康县的“五指岩姜”颇有名气,不仅畅销省内各地,还远销福建、广东及港、澳一带。它色鲜、块大、肉质厚、筋络少,将鲜姜拗断时,会冒出一股辣中透香的白烟,食用或药用均称佳品。“五指岩姜”可以治病,在永康一带可谓童叟皆知,故流传着“一日吃下三钱姜,到老不用开药方”的民谚。“五指岩姜”的主要产地,在永康县城东二十里的五指岩前。那里方圆几十里,家家种姜,户户卖姜。在那里,对于姜的功效,流传着许多故事。  相似文献   
4.
鱿鱼的传说     
田刚 《海鲜世界》2004,(3):38-38
海国中大凡鱼虾龟鳖都有骨,为什么鱿鱼没有骨呢,这里可有一个娓娓动听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5.
在洛阳国家牡丹园有一片"千年牡丹林",是牡丹园内人气最旺的观赏区,10多亩两米多高的‘凤丹白’令无数游客为之倾倒、陶醉。从古到今,为什么许多人对白牡丹如此偏爱呢?因为,白色代表纯洁无瑕、超凡脱俗,而白牡丹是清正廉洁、勤政为民、洁身自好、气节坚贞的象征。  相似文献   
6.
《新疆农垦科技》2012,(4):69-69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吉祥”可谓人们熟知且十分喜爱的字眼,它往往喻示着人们良好的祈求、美好的憧憬和善良的祝福,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幸福。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吉祥为主体的词句、对联等尤为丰富。但是最为突出的还是各种图形、标志的吉祥图案。  相似文献   
7.
王族 《草原》2012,(7):45-50
正一根比树长真正近距离地看到这些松树,已是几天以后。那天坐在马车上,一扭头看见这片松树,当时心里觉得怪异,平坦宽广的草场上怎么突然就出现了一大片松树呢?对这样的问题当然不会穷究到底,我的兴趣在于长久地观看它们伫立在草  相似文献   
8.
, 《新疆农垦科技》2012,(11):57-57
相传,秦时江南松江府孟、姜两家,种葫芦而得女,取名孟姜女,配夫范杞良。后来,杞良被抓去修筑北疆长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寻到长城脚下,不想丈夫已死,被埋筑城墙里。孟姜女悲愤交加,向长城昼夜痛哭,终于感天动地,哭倒长城,露出丈夫尸骨。千百年来,这段忠贞爱情故事广为流传,而在山海关此故事流传最甚。全国许多地方都曾建有孟姜女庙,而山海关孟姜女庙保存最为完整,且早在宋以前就创建了。庙灰砖青瓦,类似民居,显得古朴清幽,错落有致。祠庙主殿也不过三楹四窗,古朴平凡。殿内孟姜女像淡妆素彩,身披长风,遥望前方,目光里似有无限哀怨。殿门一副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相传为南宋状元王十朋所撰。  相似文献   
9.
造成当下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双重危机的根源在于过度强调征服和役使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而拯救的希望在于放下"进步"和"发达"的架子,从过去被视为落后、荒蛮的文化中汲取有益的养分,实现世界复魅的精神旨归。在贵州少数民族文学中,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竹王传说及其在此基础上衍生和流变的家园信仰为此提供了重要参照,而世界复魅理论也使得对竹王传说家园信仰的解读上升到一个新的生态境界。  相似文献   
10.
七夕风俗     
乞巧七夕乞巧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穿针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传说,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在民间,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