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林业   9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1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秋水仙素诱导地锦多倍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9,他引:5  
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不同萌发时期地锦体细胞胚胎及丛生芽苗诱导多倍体,对多倍体植株进行染色体数目及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1)秋水仙素对地锦体胚及丛生芽的生长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对根系生长的抑制尤为明显。以0.05%秋水仙素处理48h以上对地锦体胚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0.1%浓度处理96h产生完全抑制。(2)0.05%秋水仙素处理1cm体胚48h可诱导3.3%地锦体胚产生多倍体嵌合植株,多倍细胞比率40%。以0.1%秋水仙素处理地锦丛生芽24h,多倍体诱导率可达13.3%,多倍细胞比率62.5%~75%。说明秋水仙素处理丛生芽效果要好于处理体胚。(3)本实验诱导的多倍体植株全为混倍体,多倍细胞占40%~75%,但在无性增殖中有逐代下降趋势。(4)多倍体植株中出现4裂和5裂叶片的变异体。  相似文献   
2.
结合传统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地锦(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叶斑病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在室内纯培养条件下,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病原菌在不同培养基、p H值、温度、光照、碳源和氮源条件下菌丝生长和菌落形态。结果显示:病原菌为马卡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macadamiae Deighton);病原菌生长较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和20%地锦植物煎汁的PDA培养基,适宜p H值为6.0~7.0,菌丝生长适宜温度范围为25~30℃,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酵母粉,最佳光照条件为全黑暗。  相似文献   
3.
在泰山发现自然生长的全株叶片沿叶脉银白或金黄色的柘树,经嫁接和组织培养的子代植株或再生芽均保持原有形态特性,其为柘树属一新品种(变种)。  相似文献   
4.
米楠 《现代农业科技》2012,(24):205+210
垂直绿化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空间,提高绿化覆盖率,在最小范围内实现植物的多样性,并改善空气质量,减少热岛效应。在垂直绿化植物中,爬山虎由于其适应性强、成本低、见效快、宜推广,被广泛大量应用。该文就爬山虎在阳泉市垂直绿化中的应用误区及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以指导爬山虎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5.
地锦和五叶地锦种间杂交不亲和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地锦和五叶地锦杂交,未能获得杂交种。对人工辅助自交和杂交后,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情况进行了荧光显微观测。观察发现:人工辅助自交后,花粉粒可在各自柱头表面正常萌发,花粉管可伸入花柱内。将地锦和五叶地锦杂交时,多数花粉粒不能在柱头表面萌发,或者花粉管呈卷曲、先端膨大、破裂等异常现象。授粉后2~48h的花柱中,未观察到花粉管。由此推断,地锦和五叶地锦之间的不亲和发生在柱头表面。  相似文献   
6.
爬山虎及川鄂爬山虎吸盘壁面附着机制的形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城镇建筑物壁面绿化中常见的爬山虎及川鄂爬山虎吸盘壁面附着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卷须顶端部分的表皮细胞在卷须从枝节发生后(长度不到10mm)即开始膨大,随卷须伸长而充分膨大并富含粘性物质。卷须接触壁面时,通过粘性物质粘着于壁面,或以钩状弯曲攀附于壁面微小突起或突入微小的穴中。粘性物质的增多及沿接触面的扩展,使吸盘与壁面密着。卷须通过粘液的硬化、吸盘的干枯、顶端的指状细胞或组织突入微小凹穴,以及吸盘接触面与壁面之间形成的封闭空间的吸着等机制的综合作用,才得以牢固而持久地附着于壁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爬山虎水提液与抗菌药联用对含fosA3基因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为爬山虎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病猪的肠道组织分泌物中分离菌株,对其进行鉴定和fosA3基因检测,采用二倍微量稀释法检测爬山虎水提液与不同抗菌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然后用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爬山虎水提液与抗菌药联用的抑菌浓度指数(FICI).[结果]分离获得的菌株为含fosA3基因大肠杆菌,爬山虎水提液对含fosA3大肠杆菌的MIC为500g/mL.以500 g/mL爬山虎水提液与头孢曲松钠、磷霉素、粘杆菌素、痢菌净、磺胺间甲氧嘧啶、阿米卡星、头孢噻呋钠、氟苯尼考、头孢噻肟等9种抗菌药联用的FICI为0.188~1.000,其中,爬山虎水提液与粘杆菌素、氟苯尼考间存在协同作用,与头孢曲松钠、磷霉素、痢菌净、磺胺间甲氧嘧啶、阿米卡星、头孢噻呋钠、头孢噻肟呈相加作用.[结论]爬山虎水提液可增强部分抗菌药对含fosA3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且呈协同或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8.
爬山虎离体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爬山虎茎尖和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对爬山虎组织培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爬山虎启动培养时,以茎尖作外植体比带腋芽茎段得到的无菌材料多,最适合的基本培养基为玛,适宜的细胞分裂素浓度为6-BA0.3mg/L;爬山虎增殖培养的适宜培养基为B5 6-BA1.0~1.5mg/L IBA0.1mg/L或B5 6-BA1.0~1.5mg/L NAA0.05mg,L;爬山虎试管苗生根培养的适宜培养基为B5 IBA0.2mg/L,经炼苗移栽,成活率可达到93%以上。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石油醚脱脂—70%乙醇除杂—热水提取爬山虎中多糖的工艺,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的含量。实验表明,此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较好,回收率为98.07%,RSD=3.72%;熟果、茎和叶的多糖平均含量分别为:6.39%、21.88%、11.77%。  相似文献   
10.
采用纤维素酶解法提取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根皮中白藜芦醇,考察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添加量、乙醇体积分数以及浸提时间对白藜芦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爬山虎根皮中白藜芦醇含量最高,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纤维素酶法提取爬山虎根皮中白藜芦醇的最佳工艺为10 g爬山虎根皮中酶添加量40 mg、酶解时间120 min、40℃条件下60%体积分数的乙醇浸提24 h,测得白藜芦醇含量为59.87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