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4篇
林业   6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237篇
  55篇
综合类   54篇
水产渔业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车辆电动转向系统的卡尔曼滤波模糊PID控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对车辆动力转向系统的动力学分析,建立了动态数学模型。为了克服单独使用PID控制和模糊控制时的问题,提高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减小超调量,减小稳态误差,设计了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相结合的多模态控制器,实现了分段控制;并由卡尔曼滤波对控制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减小路面随机干扰和传感器测量噪声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控制效果。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够明显改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2.
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原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的电动助力转向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变频调速系统由永磁同步电机、逆变器、转子位置检测装置和控制单元构成。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控制包括扭矩控制和矢量控制。扭矩控制是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目标,矢量控制是对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定子电流矢量的控制。阐明了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控制过程,分析了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系统的助力特性设置、坐标变换和脉宽调制技术。  相似文献   
3.
汽车线控转向技术概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线控转向(Steer—By—Wire,SBW)指通过通讯网络连接各部件的控制系统,它替代了传统的机械或液压连接,可以改善车辆操纵性、主动安全性、被动安全性。综述了线控转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介绍了线控转向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三个研究热点及开发方法,展望了线控转向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4YZQ4型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及液压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5.
基于大型工程分析软件MSC.Marc,设计了模拟Fi机架轧制过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合实验研究得到的1235铝合金高温本构方程,模拟出非对称性扰动下,热轧铝合金板带跑偏状态;研究了板带在来料厚度分布横向非对称、辊缝形状横向非对称及来料不对中扰动下,轧制力、板带运动轨迹等轧制参数的横向非对称性;探讨了板带跑偏与轧制力、压下率等轧制参数的横向分布特征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扰动下板带的跑偏方向与两侧轧制力差的关系并不一致,不能根据轧制力差判断板带的跑偏方向;压下率差与跑偏方向具有一致性,板带由压下率大的一边向压下率小的一边跑偏,这一规律为无法明确扰动的板带纠偏策略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三轴车辆全轮转向操纵稳定性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并分析了某三轴车辆全轮转向二自由度模型及其运动微分方程,分析了整车在质心零侧偏角比例控制策略下的转向中心位置以及2、3轴转角比例系数与车速的关系,分析了整车的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建立了三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结合控制策略对比仿真了2WS车和6WS车在不同车速下的瞬态响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质心零侧偏角比例控制策略有利于提高三轴车低速转向时的机动性和高速转向时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统计拟合方法建立了轮胎侧向附着特性力学模型,并进一步分析了汽车运动和受力的几何关系,求解出了汽车稳态圆周行驶的初始条件,为进行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仿真研究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8.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转向性能的客观评价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针对电动助力转向的结构特点,分析了电动助力转向对汽车转向性能的影响,提出从转向轻便性、转向回正性、转向盘中间位置区域性能、转向盘振动、随动灵敏度和助力特性等方面进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转向性能的客观评价,并探讨了相应的评价指标,对电动助力转向助力控制规律、基本设计参数以及相关试验标准的确定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丘陵山区地块面积小、农机底盘作业转向难的问题,设计了转向灵活、转弯半径小的摆转转向底盘。底盘由转向装置、浮动装置、液压系统、发动机,前桥、后桥、控制系统、PTO输出等组成,采用水冷系统以及CVT无级变速的汽油发动机与液压系统结合,实现底盘的动力匹配;通过ANSYS Workbench构建摆转转向底盘前桥、后桥、整体机构的力学模型,分析各机构不同状态下的变形参数的变化趋势,并对底盘机构易于损坏的部位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前桥转向机构附近的配件对前桥的变形影响较大,采用5 mm厚度方钢的前桥结构变形量为0.85 mm,优化后的前桥所安装的配件采用模块化分配,使用10 mm以上方钢加工制作,保证前桥变形量稳定控制在0.3~1.0 mm;优化后的底盘后桥最大等效应力为14 MPa,变形量为0.25 mm,分别较优化前降低了33.33%和28.57%,机架的结构稳定性得到改善。通过压力测试仪器对实物平台的测试,底盘在行驶过程中的压力变化曲线平稳,启动和停止阶段所受的压力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底盘的行驶直线度、偏驶率均低于1%,且不受底盘载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Turning mechanism is important assemblies for tracked vehicles.Turning performance is important evaluating indicator.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urning mechanism directly affect the mobility and productivity of the crawler.However,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crying out for solutions in superior turning mechanism for vehicle engineering area.Composition and performance of turning system in agricultural tracked vehicles matched with twin driving differential turning mechanism was introduced,which adopted quiet hydraulic double pumps and double motors,took advantage of flexibility greatly for track vehicle turning and benefit for handling used steering whe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