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3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16篇
  19篇
综合类   281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促进“三农”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而长期以来融资问题成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瓶颈.该研究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现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困难的内外部原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建设,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转变政府扶持方式,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完善土地使用权抵押制度等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改良性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面向国际化的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反思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当前国际化进程的日益推进,社会对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反思当前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资队伍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建议,为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农业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21世纪人才培养的标准,论述了我国农业工程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新世纪农科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4.
针对信息社会的发展,对专业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从整体布局、资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服务模式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旨在提升信息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进一步扩大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5.
受农户生计方式多元化和城市文化的影响,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分工更为明显且呈多功能性,探讨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多功能性及农户个体利用的差异性特征,既利于客观测算农村居民点用地资产价值,又能为合理设计农民新居内部构型提供理论基础。研究以重庆市江津区燕坝村1 923处农村居民点用地为研究对象,在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多功能性划分基础上构建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优势功能,进而辨析不同生计类型农户的农村居民点用地优势功能差异性。其结果为:按照二级分类体系,农村居民点用地可划分为居住用地、农业生产用地、非农生产用地、附属用地4个1级地类,堂屋用地、圈舍养殖用地、院落用地等11个2级地类;不同生计类型农户的农村居民点用地优势功能差异明显,农业专业化发展型农户以农业生产功能为主导(优势度达1.987 8),而兼业发展型农户优势功能不明显,具均衡性;农业多样化发展型农户、非农多样化发展型农户、非农专业化发展型农户分别以服务功能(优势度1.873 0)、居住功能(优势度1.569 2)、非农生产功能(优势度2.387 9)为主导。农户生计方式与农村居民点用地优势功能是相适应的,农民新居建设应根据不同生计类型农户的生计方式设计不同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6.
基于Logit模型下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的意愿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河南省为例,利用二元因变量模型对农民参与专业合作社的预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或具有干部身份的农民更倾向于参与专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7.
农机服务专业户已经成为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主力军,研究农机服务专业户投资收益对我国农机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造C-D生产函数,分析不同规模农机服务专业户各生产要素的投资报酬,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农机购置成本这一农机户投资金额最大的生产要素进行投资收益分析,得出结论并给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户的生计策略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正在和即将发生变化,只有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够有效引导农户生计行为,破除乡村建设行动的各种阻力。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利用CFPS四期追踪数据,运用转移概率矩阵和Logit回归模型,分析农户生计策略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并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验证稳健性。结果表明,不同生计策略农户的生计资本结构存在差异,无论何种生计策略的农户,人力资本在5种资本中都最大。短期内多数农户选择维持原有生计策略,动态调整过程较慢,有土地转入的农户更倾向于选择非务工型生计策略。社会资本对农户趋务工型策略变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受教育年限和健康对生计策略变动具有正向影响。与东部地区农户相比,中西部地区农户更倾向于选择务工型生计策略。因此,应加大农村产业多样化的投入力度,促进农户策略转变速度;鼓励农民参与土地流转;建立健全农户参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推动农户社会资本积累;扩大对农村教育与医疗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9.
为厘清非农就业质量对山区农户土地转出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基于2021年浙江省山区4县480户农户调查数据,采取OLS、Heckman两阶段以及2SLS等模型开展实证研究,同时采取Probit模型检验作用机制并结合案例加以佐证。结果表明:1)非农就业质量的改善激励山区农户提高土地转出的稳定性。2)非农就业质量显著影响老一代农户和“体制外”农户土地转出的稳定性,但是对新生代农户和“体制内”农户的影响不显著,同时,非农就业质量对土地转出稳定性的影响并不因为就业距离的远近而产生差异;3)非农就业质量影响土地转出稳定性的作用机制在于强化农户的城市融入意愿、弱化农户对地租的偏好以及弱化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相关政策需要致力于提升山区农户的非农就业质量,提升和完善非农就业的稳定性、收入和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