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0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3篇
  13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Three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organically grown winter wheat in Denmark. The treatments were sowing time (normal or late sowing) and false seedbed, row width (12 and 24 cm) and weed control method [untreated; mechanical weed control (weed harrowing at 12 cm supplemented with inter‐row hoeing at 24 cm); and herbicide weed control]. Weed biomass in midsummer was greatest on plots sown at the normal sowing time (compared with delayed sowing) and was reduced by mechanical or chemical weed control (compared with untreated plots). Row width alone had no influence on weed biomass, but in the experiment with high weed pressure, the more intensive mechanical weed control used at a row width of 24 cm reduced weed biomass. Normal sowing time tended to give higher yields, but this was only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one of the three experiments. Wide rows gave a yield decrease in the experiment with low weed pressure. The effect of weed control on yield was dependent on the weed pressure. At low weed pressure, mechanical weed control caused a yield decrease compared with untreated or herbicide treated. At intermediate weed levels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whereas at high weed pressure, mechanical weed control and herbicide treatment caused a yield increase compared with untreated. False seedbeds were shown to contribute to a decrease in the soil seed reserve.  相似文献   
2.
东北黑土地玉米免少耕播种技术与机具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秸秆覆盖还田和玉米免少耕播种为主要技术特征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东北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本文综述了东北黑土区目前主要的玉米免少耕播种技术模式与配套机具,重点对比分析了秸秆覆盖还田条件下种床整备机具工作原理及其技术特点。在阐述现有玉米免少耕播种技术模式及配套装备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建议重点围绕种床整备、高速精量排种、智能电驱排种、播深智能控制、垄作免少耕播种、农机农艺融合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以期为东北黑土地玉米免少耕播种技术与机具研究提供装备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为了降低种薯成本,解决水肥等资源的过度消耗的问题,本试验分析比较了高架苗床无土繁育模式和地面隔层无土繁育模式水肥投入和产出效益。结果表明:高架苗床无土繁育模式有利于结薯,直径d≤25mm原原种居多,占总结薯个数的59.49%,较地面隔层无土繁育模式增加72个/㎡.年,增幅为4.58%。节水16.4方/100㎡.年,节省肥料8kg/100㎡.年,成本降低48.58元/100㎡.年。  相似文献   
4.
通过配施硅藻土、木醋液、鹿粪及腐殖土4种基质改良关苍术苗床地。采用SPSS正交实验设计,研究土壤改良基质对关苍术出苗率及种球产量的影响。结果:4种土壤改良基质对关苍术出苗率及种球产量均具有显著影响,效果依次为木醋液硅藻土鹿粪腐殖土,其最优改良配比是硅藻土5 kg·m-2,木醋液10 m L·m-2,鹿粪2 kg·m-2,腐殖土10 kg·m-2。  相似文献   
5.
盖膜层数及酿热物厚度对烤烟苗床微气象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盖膜层数及下垫不同厚度酿热物,改变了烤烟苗床的温度、湿度及光照度分布规律,形成了各不的微气象特征,进而影响烟苗的生长发育,根据贵州的试验结果表明:盖3层膜和单层膜下垫12 观厚酿热物苗床的微气象特征对烟苗生长有利,达到培育壮苗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现有的固体水稻苗床调理剂在生产应用中存在的与床土拌和花工费时、不容易拌匀施匀等问题,经多年攻关研究,成功开发出可拌种/包衣、播时洒施、播后芽前喷施、立针期喷施的液体水稻苗床调理剂——苗壮丰。产品除N、P2O5、K2O总养分≥210(140-45-25)g/L,有机质含量≥30g/L,pH值≤6,微量元素≥5.5g/L(其中Zn≥2.0)之外,还添加了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光合效率、控制养分流失等成分。跟现有产品相比,不仅使用方便、省事省工,且对出苗较为安全,能达到比较好的壮苗效果,根系发达、株高适中、假茎增粗、干物质量增加、秧龄弹性增大。2017年海安试验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播后芽前喷施苗壮丰的处理白根数增40.5%,株高矮1.98cm,茎基宽增38.9%,SPAD值增55.1%,百苗干物质量增44.9%。为了更好的使用该新产品,文中最后给出水稻新型苗床调理剂——苗壮丰的使用技术。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提升全膜双垄沟种床构建质量,合理膜面覆土及减少扬尘,探究膜面覆土与气流间互作规律,本文以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境内52986号气象观测站点近30年的年平均风速1.32m/s、年平均极大风速18.07m/s、月平均极大风速26.5m/s为仿真数据来源,以正北方向为基准,以农户经验选择覆膜方向范围0°~90°的最小值、中间值、最大值为全膜双垄沟种床构建方向,分别建立T1(0°)、T2(45°)、T3(90°)3个种床模型,采用CFD-DEM气固耦合技术,得出不同风速、不同方向下全膜双垄沟种床覆土与气流场间的互作机制,综合空气流场、太阳辐射能、耕地利用率对全膜双垄沟种床构建的影响,对其构建方法进行优化,最后进行了田间验证试验。种床覆土表面流场分析表明:当空气流速恒定时,横腰带覆土表面空气最大流速由大到小依次是T3、T1、T2,大垄面覆土空气流速与标准空气流速差值由大到小依次是T3、T1、T2。种床覆土过程分析表明:当空气流速恒定时,种床及土壤颗粒对气流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T3、T1、T2,气流对颗粒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T3、T1、T2。由此可知T3模型种床及覆土表面气流速度最大,所受气流影响最大,膜面覆土移动距离最大,易形成扬尘,同时大垄面覆膜交接点极易渗入气流,引起大风揭膜现象,影响作物生长,危及经济效益。优化后的种床构建方法应遵循种床覆土位移最小、太阳辐射能最大、构建效率最快、南坡(向阳坡)耕地优先、南北走向耕地优先原则,优先采用模型依次是T1、T2、T3。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空气流速为2.77m/s、风向北风时,平均种床合格率由大到小依次是T2、T1、T3,覆膜效率、耕地利用率、采光面积占有率由大到小依次是T1、T3、T2,试验结果与仿真模拟结果高度一致,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根据移动苗床的结构特点,设计了自动卷覆膜机,实现了塑料薄膜的自动卷收和覆盖,搭建了自动控温系统,建立苗床及作物的独立加热保温小环境。薯尖扦插苗的试验结果表明,降低了劳动强度,育苗成活率提高29%,单株苗加热成本降低69%以上。试验为工厂化育苗柔性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可实现不同种苗培育在同一温室内的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9.
北方寒地水稻苗床增温超早育苗高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06-2008年3年试验结果表明:苗床隔离层增温技术与三膜覆盖技术相结合可以大幅度提高苗床地温,平均比常规高6.62℃。利用两项苗床增温技术实现了寒地水稻超早育苗、育壮苗目的,从而可以种植生育期较长的品种以获得更高的产量。垦稻14和龙粳18平均比空育131常规育苗增产9.45%,比空育131增温育苗增产7.3%。  相似文献   
10.
西红柿营养价值极高,富含维生素、磷和烟酸、胆碱、蛋白质、钙、铁、番茄碱等营养物质。其所含的多种果酸对维生素c有保护作用,是人们最喜爱的一种蔬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