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51篇
林业   17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32篇
  200篇
综合类   14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42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土高原地区沟道工程的水保作用与防洪功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证明,黄土高原地区以骨干坝、淤地坝为主的沟道工程、小流域坝系,在拦泥淤地、防洪保收、水资源利用、灌溉、养殖、人畜饮水、改善交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不可缺少的水土保持重要措施。沟道工程的防洪实践证明,只要形成以治沟骨干工程为骨架,以小多成群的淤地坝为主体的沟道坝系,完全可以保证沟道工程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大坝一旦失事溃决,对下游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无法估计。溃坝的模拟计算能够为预估溃坝洪水带来的影响,建立下游预警系统,提前制定应急预案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从而能够将洪水灾害造成的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本文在已有溃坝数学模型基础上建立了针对粘性土均质土坝漫顶溃决的计算模型,可对大坝溃决过程、溃坝洪水下泄过程及上游水库水位下降过程进行水力学模拟,在论述其溃坝机理后,结合现场试验实测资料验证了此模型的实用性,对于防灾减灾及大坝失事后果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并为今后溃坝模型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建立施工控制网,设置计算放样点坐标和施工放线点测量方面建立了一个完善,有效的双曲拱坝体型施工控制技术体系,从而提高了施工精度,解决了双曲拱坝体型控制的难题。以万家沟水库混凝土双曲拱坝为例对该体系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三维弹塑性力学有限元法对整体式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应力和抗滑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并与刚体极限平衡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说明,整体式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应力和稳定条件较好,狭谷中的中低坝采用整体式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在采取了严格的温控措施后,可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5.
等壳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层间抗滑稳定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以有限元为基础分析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层间可靠度其功能函数不能显式表达的特点,采用响应面法、JC法、窄界限法原理相结合的可靠度计算方法。由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对等壳水电站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各随机变量分位点值的计算结果,采用抗剪断公式构建该电站非溢流坝段层面的功能函数,求得响应面方程,并应用JC法和窄界限法计算层间单元可靠度指标及层间体系可靠度指标,进一步分析材料的变异系数对体系可靠度的影响。结果表明,φ是影响体系可靠度指标的最敏感因子,碾压各层β值一般为4.16~5.70,层间体系可靠度β'为4.12,满足工程要求。该方法计算效率高,实用性强,用于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层间抗滑稳定可靠度分析是可行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混凝土面板开裂情况下堆石坝在应力场与渗流场耦合作用下的工作性态,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方法】以多孔岩土介质渗透系数与体积应变之间的数学表达式为基础,研究建立了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应力场与渗流场耦合分析的数学模型,并基于等宽缝隙稳定流的运动规律,推导建立了混凝土面板裂缝的等效渗透系数计算模型。【结果】当混凝土面板发生开裂时,对于堆石体而言,应力场与渗流场的耦合效应是客观存在的。与不考虑耦合效应相比,考虑耦合效应时坝体的垂直位移最大值出现的位置相对偏向坝体下部,且数值增大了5.5%;坝体的水平位移最大值增大了8.9%,其分布规律也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坝体内渗流自由面明显上升,渗流水头有所增大,同时坝体的单宽渗透流量增加了15.1%。【结论】在混凝土面板开裂情况下,堆石体内应力场与渗流场的耦合效应是客观存在的,因此,考虑耦合效应的计算结果更为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7.
结合某在建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针对施工期日温差及发生寒潮等气温骤降情况,进行了气温骤降条件下面板温度场及温度应力的全过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气温骤降条件下,面板表面及中心的温度将随气温骤降的发生而持续降低,其中面板表面温度降幅最大;此时面板表面和中心均出现拉应力,面板表面的最大主应力大于面板中心的最大主应力;面板表面和中心的最大主应力均发生在高程约为坝高一半的位置。采取保护措施,可以明显削减气温骤降所产生的面板降温幅度及最大主应力增幅,保护措施越强其削减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明确次暴雨条件下淤地坝的拦沙作用,利用岔巴沟流域不同淤积状态淤地坝泥沙沉积信息,结合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淤积状态下淤地坝淤积深度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淤积状态淤地坝的最大淤积深度和平均淤积深度由高到低为堵塞坝(1.07 m, 0.62 m)>水毁坝(0.72 m, 0.53 m)>完好坝(0.70 m, 0.45 m)>淤满坝(0.19 m, 0.15 m)。(2)不同淤积状态下坝地淤积深度与降雨强度相关性拟合不明显;堵塞坝和水毁坝坝地淤积深度与B值(坝地面积与坝控流域面积之比)呈指数负相关,相关指数分别为0.73,0.71。(3)不同淤积状态淤地坝平均拦沙模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堵塞坝(14 274 t/km2)>完好坝(12 480 t/km2)>水毁坝(11 725 t/km2)>淤满坝(3 350 t/km2)。综上所述,暴雨条件下,堵塞坝具有高效的拦沙作用,但小库容坝地极易产生较大的淤积深度,从而对坝体产生威胁;堵塞坝和完好坝的...  相似文献   
9.
连江鱼类资源现状调查及资源衰退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于2005~2006年间对清远市筑坝后连江的鱼类种群结构状况进行了调查。在河流的上游、中游、下游三个江段采样,共采集到鱼类87种,分属于7目18科69属,优势种为亚科(占鲤科总数的29.4%)、鲌亚科(占鲤科总数的15.7%)鱼类。通过与历史资料比较发现,多种适应急流的鱼类、洄游或半洄游性鱼类和产飘浮性卵鱼类已在连江中上游消失,连江鱼类组成、结构和分布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ABSTRACT

Despite near-extinction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fter efficient restoration measures the population of Eurasian beaver (Castor fiber L.) in Latvia currently is viable and growing. While the ecological effect of the species on water quality and biodiversity is generally positive, the high number of animals in production forests often creates challenges for management. Drainage ditches are among the most favoured habitats of beavers resulting in flooded stands, reduced tree growth and economical losses.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chemical properties of water in forest drainage ditches, affected by beaver activity, and their changes after the dam removal.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urface water in ditches was analysed in sampling points above dam, below dam and in the ditch itself after removal of the dam; results compared to pristine beaver site nearby on a small stream. Results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concentrations above and below dams. After removal of the dams,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DOC, N-NO3 -, N-NH4 + and TSS concentrations and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P concentrations were observed in some of the sites. Observed concentrations of all measured parameter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pristine beaver site than in beaver sites on drainage ditch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