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4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篇
  33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接种根瘤菌对西南地区大豆光合性能和固氮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接种根瘤菌对西南地区大豆固氮能力的有效性,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根瘤菌株 Bradyrhizobium japonicum5038和B. japonicum 5136侵染南黑豆20和南夏豆25,比较两个大豆品种接种后植株的光合特性和叶绿素 含量,考察根瘤数量并测定分析其蔗糖含量、豆血红蛋白含量和固氮酶活性。结果表明:接种后两大豆品种叶片 chla/b值显著下降,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增加;根瘤数、单株瘤重、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 均显著增加,单个瘤重和根冠比则无显著变化;根瘤内蔗糖含量和豆血红蛋白含量均显著增加,固氮酶活性提高。 不同大豆品种对不同菌株的响应不同,南夏豆25与根瘤菌B.japonicum5136的适配性最好,接种后大豆光合性能和 固氮能力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南黑豆20。  相似文献   
2.
豆科灰金合欢根瘤的固氮活性,自根瘤幼小时开始上升,成熟时达到峰值,至衰老时又急剧下降.根瘤菌在宿主豆科植物细胞内转变为固氮类菌体时,由宿主受侵染细胞分化衍生出周膜包裹.周膜内最初只有单个类菌体,随后增殖为几个群聚生存.成熟根瘤中含类菌体细胞最多,固氮作用也最大,根瘤衰老阶段固氮活性减低直至丧失.本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浓度0.5-1.0μmolL-12,4-D和0.2-0.6μmolL-1激动素,并接种根瘤菌ORS571菌株,可诱发出小麦类似根瘤结构的发育,且可测出微量固氮活性(乙炔还原率),但与豆科根瘤相比低得多.小麦类根瘤的侵染位置发生在根表皮与露出裂隙之间,用电镜照片证明根瘤菌存在于皮层受侵染细胞间隙及其细胞内部靠近核的区域.根瘤菌侵入后能够进行繁殖并可大量堆积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不同生态区蚕豆根瘤菌16S rDN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阐明青海省蚕豆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同时为发现和获得新的根瘤菌物种提供资源,采集和分离了青海省不同生态区蚕豆主栽品种青蚕14中的根瘤菌,并对其中分离到的6个菌株(CD1~6)进行16S rDNA鉴定分析。将6株蚕豆根瘤菌的全序列结果与NCBI中已报道的序列进行相似性比对,发现其相似度较高,其中供试菌株CD4与KF008225.1相似度最高,达到98%,其余均在95%到96%之间。6株供试菌分属4个菌属,CD1和CD2共属节细菌属,CD3属于分枝杆菌属,CD4和CD5属于快生根瘤菌属,CD6属于中慢生根瘤菌属,表明来自不同地区的蚕豆根瘤菌存在较大差异。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蚕豆根瘤菌的6个菌株分属5个不同系统发育分支,证明青海省不同生态区蚕豆根瘤菌种类多样性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适合于根瘤菌及其它革兰氏阴性细菌的RNA提取方法。它具有简便、快速等特点,且所提取的RNA样品质量较高,可直接用于RT-PCR合成、Northern杂交等分子生物学操作。该方法具有实用性强、重复性好的特点。提取的RNA无DNA等污染物,并且其产量、纯度完全能满足分子克隆和基因表达研究的需要。该方法简单、快速、纯度高、完整性强,方便有效。  相似文献   
5.
研究苜蓿中华根瘤菌共生3个耐盐性高的紫花苜蓿品种,以选育适宜在内蒙古盐渍土地区大量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以内蒙古地区常见的3个紫花苜蓿品种(中苜1号、金皇后、阿尔冈金)为试验材料,利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0、50、150 mmol/L)模拟盐害环境,对3个紫花苜蓿品种接种苜蓿中华根瘤菌,测定紫花苜蓿品种的地上部分鲜质量、根鲜质量、根瘤数、有效根瘤数、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可溶性糖质量分数6项指标,依据隶属函数法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当盐浓度达到50 mmol/L时,3个紫花苜蓿品种中金皇后与苜蓿中华根瘤菌共生耐盐效果最好,相比于不接种地上部分鲜质量增加6.14 g,MDA质量摩尔浓度低至0.91mmol/g,可溶性糖质量分数高达21.65 mg/g,在3个紫花苜蓿品种中膜脂过氧化程度最低,渗透调节能力最强。当盐浓度达到150 mmol/L时,接种苜蓿中华根瘤菌对3个紫花苜蓿品种影响微弱。耐盐性强弱依次为金皇后(接种RM)、中苜1号(接种RM)、阿尔冈金(接种RM)、中苜1号(未接种RM)、金皇后(未接种RM)、阿尔冈金(未接种RM)。不同盐浓度(0、50、150 mmol/L)对3个紫花苜蓿品种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随盐浓度升高而增强。在轻度盐害(50 mmol/L)环境下,接种苜蓿中华根瘤菌有效缓解盐对紫花苜蓿的伤害,其中金皇后耐盐性最强。当重度盐害(150 mmol/L)发生时,接种苜蓿中华根瘤菌对紫花苜蓿作用效果不明显甚至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何龙  师尚礼  康文娟  刘旵旵  王文娟  武蓓 《草地学报》2022,30(11):2892-2898
为探寻苜蓿种子内生根瘤菌的有效灭菌方法,试验以‘甘农9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Gannong No.9’)种子为材料,设置DF(碘伏浸泡6min),DS(碘伏浸泡5min→无菌水冲洗→ST液-0.9%无菌氯化钠溶液和0.5%吐温80浸1min),SH3(3%次氯酸钠浸泡6min)和SH10(10%次氯酸钠浸泡6min)4种灭菌方法,分别以完整种子、去皮种子、种皮、子叶、胚、子叶+胚、子叶-胚连接处、幼苗为研究材料,以无菌水浸泡相应时间处理为对照,分析4种灭菌方法对供试材料内生根瘤菌的灭菌情况以及对种子萌发能力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内生根瘤菌主要分布于紫花苜蓿种子的子叶+胚(52.7个·粒-1)中,种皮有少量分布(16个·粒-1),而在子叶+胚组织中内生根瘤菌主要分布于子叶-胚连接处(38.33个·粒-1),其余分布数量依次为子叶(9.67个·粒-1)、胚(4.17个·粒-1);DS处理可对种子完全灭菌,且DS处理下完整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芽长、胚根长和幼苗长与CK差异不显著。综上,子叶-胚连接处是紫花苜蓿种子内生根瘤菌的主要存在部位,DS处理是紫花苜蓿种子内生根瘤菌的最佳灭菌方法。  相似文献   
7.
厦门红壤地区生长的热带豆科树种,苏门答腊金合欢(Acacia glauca(L.)Moench)和有刺金合欢(Acacia farnesiana willd)其根瘤中的根瘤菌(Rhizobium SP.)类菌体周膜具有融合作用,分为五个阶段进行,先是相邻膜间发生对位相嵌,接着两膜紧密贴近出现融合,由于中间部分的膜进行穿通融合,就成为哑铃状的融合体,最后发展成为一个含有多个类菌体的近球状的新生融合体系。衰老阶段时,此周膜出现解离,不再包裹类菌体,共生细胞的结构体系崩溃,固氮的功能也随之丧失。  相似文献   
8.
从重庆、安徽和新疆3个地区的宿主苜蓿上分别分离纯化出1个根瘤菌菌株。将3个菌株分别接种到WL323和阿尔冈金两个品种苜蓿上。分析不同处理的固氮能力和它们的芦丁的含量,以及黄酮含量和固氮的关系。结果表明:固氮能力、芦丁、黄酮含量都受到根瘤菌菌株、苜蓿品种和两者的相互作用影响;并且各组合的芦丁含量与固氮量之间成负相关,黄酮含量越高,固氮量越少。  相似文献   
9.
叶龙  刘世旺  徐艳霞  黄小颖  颜蕾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735-7736,7765
[目的]探讨苯磺隆(TM)对花生根瘤菌生长的影响规律。[方法]观察根瘤菌在YMA、YMA+TM、0.5YMA+TM、缺N源、缺C源、缺N缺C(双缺)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情况,并分别绘制6种培养基对应的根瘤菌生长曲线。[结果]在YMA+TM 200 mg/L培养基中,TM对花生根瘤菌生长仅有轻微抑制作用;在没有N源时,花生根瘤菌能利用TM而生存。[结论]在营养丰富时,TM对花生根瘤菌生长的影响较小,TM还可被花生根瘤菌降解利用。该研究为提高根瘤菌固氮活力并进一步提高花生产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的耐酸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来自酸性土壤上紫花苜蓿根瘤中分离得到的3株能在pH=4.8的YMA固体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的根瘤菌进行回接试验和生长曲线测定,结果证明,菌株91532耐酸能力高于其余菌珠,并高于国内外已报道过的苜蓿根瘤菌.91532经16SrRNA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鉴定为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pH=4.0的质子通量试验中,与酸敏感菌株相比,91532细胞膜具有较强的阻挡质子能力,细胞具有较高的存活率,耐酸能力具有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